苏政办发[2024]41号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

来源:税 屋 作者:税 屋 人气: 时间:2025-01-10
摘要:健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在营商环境建设和监管模式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支持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用足用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科技创新券等政策。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

苏政办发〔2024〕41号       2024-12-28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江苏省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4年12月28日

  (本文有删减)

江苏省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

  生产性服务业是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工农业生产活动有序进行的服务行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为加快推进全省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行动目标

  到2027年,生产性服务业规模质效明显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5万亿元左右,增速高于GDP增速2个百分点左右;持续提升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等万亿级产业规模质效,形成各具发展特色的区域格局,生产性服务业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

  二、重点任务

  (一)深化数字赋能,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升级。

  1. 软件信息。加快发展以基础软件、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软件为重点的高端软件产业,加快推动6G、量子信息、卫星互联网等前沿技术产业化。深化省信创产业生态基地建设,建设推广信创优质服务机构资源池。实施领军企业软实力提升行动,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工业操作系统应用。加快工业软件集成验证中心、行业软件应用创新中心建设,发展一批供需结对创新联合体。到2027年,发布推广优秀工业软件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首版次软件产品200项以上;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达到8%。

  2. 产业互联网。聚焦工业互联网、供应链管理平台、农业互联网平台等领域,培育壮大一批具有江苏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平台企业和品牌。支持生物医药、高端装备、集成电路等优势集群遴选重点平台深度应用。鼓励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数字孪生、边缘计算等前沿技术提升数据承载、治理与分析水平。到2027年,培育45家以上营收规模达到2亿元、行业影响力突出的平台企业。

  3. 人工智能。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计划,打造一批覆盖范围广、产品能效高的行业级大模型。更大力度实施“算力券”支持,加快万卡级以上集群算力中心和省级一体化算力调度平台建设。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建立风险等级测试评估体系,促进人工智能大模型健康有序发展。到2027年,打造80个左右特色化的垂直领域大模型,建设不少于5家大模型发展服务基地。

  4. 数据产业。加快培育数据经纪、数据托管、数据金融、数据加密等新业态。打造一批立足江苏、覆盖全国、面向国际的标志性数据产品和企业。建立全省统一的数据交易制度体系,设立省数据交易场所,建设一批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到2027年,引育1000家数据企业,建立50个数据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二)强化创新驱动,促进新兴动能加速涌现。

  1. 科技服务。加快壮大科技服务业,构建全链条贯通式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培育市场化新型研发组织、研发中介和研发服务外包等新业态,推进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建设。鼓励科技服务业龙头企业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服务品牌,加大对科技服务业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和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到2027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6000亿元。

  2. 工业设计。完善全产业链工业设计体系,引导工业设计企业(中心)构建“设、研、产、销”综合设计服务生态体系,培育智能设计、虚拟设计、众包设计等新业态。持续提升各类工业设计赛事影响力,加速创新成果转化。鼓励制造业企业建设工业设计中心,提升工业设计能力,争创国家级工业设计机构。到2027年,江苏工业设计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新增培育制造业企业工业设计中心300家。

  3. 检验检测。聚焦工业软件、低空产业、新能源汽车、氢能等领域,实施一批补短板强弱项的机构招引和能力提升项目。支持检验检测机构设立境外分支机构,开展跨境或区域性互认合作和技术交流。鼓励民营、外资企业等多元主体投资检验检测服务。到2027年,新增15家左右国家和省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4. 知识产权服务。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推进专利、商标、版权等类型以及代理、运营、咨询等业态有序发展,加快发展知识产权经纪、金融、评估等新业态新模式。实施专利导航工程和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支持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开展全产业链、全流程知识产权服务。到2027年,引培20家知识产权服务龙头机构和100家规模以上机构。

  (三)夯实功能支撑,增强要素资源集聚能力。

  1. 现代物流。深入推进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创新发展网络货运、低空物流等新兴业态,打造长三角低空物流先行区。着力提升国家物流枢纽功能,新开、加密、优化货运航线,以太仓港区、龙潭港区为核心枢纽,淮安、徐州、无锡、宿迁等运河港口为重要节点,加快形成江海河联运通道格局。进一步提升南京禄口机场枢纽能级。提升港航服务能级,着力引培一批从事国际航运交易、海事法律、货运代理等服务的行业重点企业。持续优化覆盖城乡、辐射全国、联通世界的寄递服务网络。到2027年,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力争下降至12%左右。

  2. 商务服务。深化全省涉外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先导区建设,支持南京、苏州建设涉外法律服务集聚区。推动新型广告业态发展,搭建全省广告企业综合服务平台。着力培育总部型事务所,培育一批会计、审计、决策和市场等专业咨询服务骨干企业。大力发展外资总部经济,认定新一批江苏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到2027年,规上商务服务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达到10%以上。

  3. 金融服务。积极发展航运金融、跨境金融、绿色金融等新兴业态。引导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助力产业科技创新,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创新科技保险产品服务,做强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着力补齐金融组织体系短板,争取设立1-2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持续开展“苏慧智融”数字金融品牌建设,支持南京国家级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和苏州国家级数字金融产业集聚区建设。到2027年,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与我省高质量发展进程基本适配。

  4. 人力资源服务。鼓励发展猎头服务、人才测评等高人力资本、高技术、高附加值业态。探索建立境外职业资格认可目录,推动开展国际职业资格互认。加强国家、省、市三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打造人力资源服务大数据平台。到2027年,培育10家左右人力资源服务龙头企业,人力资源服务业年产值达2500亿元。

  (四)推进绿色发展,构建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1. 节能环保服务。开展重点领域能效诊断,推广节能咨询、诊断、设计、融资、改造托管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模式。推进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加快建设绿证交易市场,扩大绿电消费规模。探索实行智慧生态管理、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等模式创新。发展共享充电、虚拟电厂等新兴业态。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开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优化提升工程。到2027年,规上节能环保服务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达到10%左右。

  2. 低碳服务。加强碳排放管理和碳足迹核算标准计量体系建设,鼓励建设碳排放服务平台,提供碳资产交易、碳足迹认证等服务。加快全省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重点产品碳足迹的国际衔接互认。推动企业开展低碳设计、实施低碳采购、开发低碳工艺、做好低碳回收。到2027年,完成300个碳标识认证应用,打造50家左右(近)零碳工厂和园区。

  三、六大工程

  (一)培大育强市场经营主体。遴选15家左右具有较大行业影响力、资源整合力、国际竞争力的生态主导型企业,以及50家左右具有技术先进性、成长爆发性的高成长性企业,形成省地协同共建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培育库。对入库培育企业,采取动态化管理,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依法给予资金、人才、土地等要素支持。

  (二)深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制造业融合转型步伐,推动原材料零部件企业向产品和专业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装备制造企业向系统集成和智能装备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推动现代服务业内部深度融合,支持信息、科技、金融等行业跨界融合、深度渗透,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到2027年,打造100家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单位。

  (三)提升载体集聚支撑能力。提档升级现有服务业集聚区创新引领、集聚融合功能,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申报国家级特色服务类专业园区。瞄准总部经济、服务经济、科创经济,打造一批年度税收突破亿元的特色楼宇。到2027年,打造30家特色鲜明、具有竞争力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新增税收突破亿元的特色楼宇50幢。

  (四)强化应用场景开放创新。探索编制发布生产性服务业应用场景建设指南和清单,打造可体验、可推广的首用场景样板,推出生产性服务业标杆创新场景,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应用场景IP。到2027年,打造300个以上示范性强、显示度高、带动性广的典型应用场景。

  (五)深化对外开放合作互联。支持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走出去”,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专业服务机构。对标RCEP、DEPA、CPTPP等国际高水平贸易投资规则和通行做法,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率先构建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推动知识产权、人力资源、语言服务等国家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引进培育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跨境电商服务企业,持续扩大“苏新服务·智惠全球”等贸易促进品牌全球影响力。

  (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突破。健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在营商环境建设和监管模式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支持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用足用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科技创新券等政策。支持各设区市大胆创新相关政策举措,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案例。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充分发挥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强化评估监测,加大对工作突出的地区、部门、企业等的宣传力度。各行业主管部门、设区市细化推进措施,确保任务落实。

  (二)完善统计监测。加快完善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的服务业统计体系和监测预测机制,深入分析研判生产性服务业运行及发展情况,针对重点领域和新兴产业趋势性变化和异常波动,及时制定解决措施。

  (三)强化要素保障。加大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项目和重大平台支持力度,引导开发适合生产性服务业特点的优质金融产品。对省重大项目清单中的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强化场景、数据、算力等要素供给,积极配置用地计划。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排行

最新内容

税屋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杭州亿企云服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运行维护:《税屋》知识团队    电子营业执照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南环路3738号722室

浙公网安备33010802012426号 浙ICP备2022015916号

  • 服务号

  • 综合订阅号

  • 建安地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