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转让定价税制的分析及政策建议

来源: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李 锐 人气: 时间:2014-01-02
摘要:内容提要: 本文讨论了我国目前的转让定价税制,分析了相关税制的问题,认为应当从细化操作指南、增加税收部门权力、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市场信息建设、加强实施预约定价制度等诸多方面对我国的转让定价税制进行改进。 一...

(六)增加税务部门的权力
日本的税务监管部门有“逆向审计”权。税务监管部门在对某企业进行税务审计时,有权向被调查企业的同行业企业收集可比的价格信息资料,作为转让定价调整的依据。如果我国税务机关也有这种权力,那么税务监管的信息成本将大大降低。当然,也要对税务机关作出一定约束,使其不能泄露各个企业的商业机密,以免引起不正当竞争和商业纠纷。

(七)加强预约定价制度的实施
传统上的转让定价调整方法,如可比非控制价格法、成本加成法等,都属于事后调整形式。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如信息成本过高、形成新的双重征税等,容易引起征纳双方较大争议。由此,经过各国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人们研究出一种新的转让定价调整方法——预约定价制度。

预约定价制,指的是跨国纳税人事先将其与境外关联企业之间的交易所涉及的转让定价方法,向所在国税务监管部门报告,经税务监管部门认定后,作为计税依据,并免除所在国税务监管部门事后调整的制度。其核心在于,跨国公司与税务监管部门事先达成协议,确定相关转让定价的方法、调整方法、或有事项假设等,纳税人按照协议进行转让定价。这就避免了税务监管部门时候对转让价格进行调整,降低了信息成本,减少了征纳双方的纠纷。

我国国家税务总局积极推行预约定价制度。在2004年颁布了《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预约定价实施规则(试行)》,建立了我国预约定价制度的框架。但是,这些规定对操作程序规定得非常笼统。为了加强对预约定价制度的实施,还应从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降低签订预约定价协议的成本。签订预约定价协议的成本较高,纳税人要想与税务机关签订预约定价协议,一般要经过申请前会谈、申请、提供相关资料、评审等程序。这些程序要花费纳税人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中小型企业不愿承担,宁可接受事后调整和审查。不仅如此,谈判时间很长,有效期很短,一个预约定价协议大约需要半年到一年的谈判,有效期一般只有3年。征税机关可视企业规模采取不同的程序。对规模较小的跨国企业,可采用比较简易的程序,或者延长协议的有效期。这样就相对降低了签订预约定价协议的成本,提高企业签订预约定价协议的积极性。

2、制定与关键假设相关的操作指南。预约定价协议的关键,就是确定关键假设,在关键假设的基础上,对未来经济状况作出一定预测,再进行预约定价。但关键假设的确定,有较大的灵活性,这就造成了很大的操作空间,容易产生机会主义行为。跨国公司可以通过设立对自己有利的关键假设来避税。为了降低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就要缩小关键假设的选择空间,这就需要制定与关键假设有关的操作指南。操作指南应当明确而具体,这样才能使纳税方不能通过随意制定关键假设而避税。

3、实施预约定价制度时,重点关注定价原则和方法,不要过度关注价格本身。实施预约定价制度,重点不在于对转让定价本身的审查和核实,而是看转让价格是否符合协议中确定的定价原则和方法。预约定价制度与传统转让税制的重大区别就在于,税务机关不再将主要精力放在事后的调整和审查。税务监管部门应重点关注转让定价的原则和方法是否符合预先约定的协议。只要关联交易的价格符合预约定价协议的原则和方法就可以了,这既有利于征税机关降低征税成本,也有利于纳税人在遵守协议的前提下灵活经营。

五、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中国经济的崛起,来华跨国公司越来越多。在为中国经济作出贡献的同时,为了自身利益,跨国公司避税现象也日益严重。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必须要大力打击跨国公司利用关联交易避税的行为。我国目前的转让定价税制面临一些难题:没有充分考虑交易的复杂性、缺乏审核与调整所需的数据、税务人员知识经验不足等等。本文在这个问题上作出了一些探索,提出了一些建议,但由于数据局限,本文没有给出实证证据。

未来的研究方向,就是利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考察跨国公司转让定价的决定因素和经济后果,给税务监管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除此以外,为了使我国转让定价税制更加完善和规范,还要充分考虑到影响政府制定转让定价税制的因素,包括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国际惯例、外资数量及质量等。鉴于目前研究方法的局限,上述问题都需要在未来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洁、王方华:《跨国公司转让定价决策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 陈志楣:《税收制度国际比较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3] 邓子基:《涉外税收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4] 李伟:《国际转让定价:利益博弈与税制安排》,西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
[5] 徐勤:《跨国公司转让定价与反避税研究》,同济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
[6] 杨斌:《国际税收制度规则和管理方法的比较研究》,中国税务出版社2002年版。
[7] 邹昭唏:《跨国公司定价系统分析——对跨国公司经营过程及其特征的博弈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作者简介】
李锐,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博士研究生

【文章出处】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本文章更多内容:<<上一页-1-2-3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排行

税屋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杭州亿企财赢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运行维护:《税屋》知识团队    电子营业执照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南环路3738号722室

浙公网安备33010802012426号 浙ICP备2022015916号

  • 服务号

  • 综合订阅号

  • 建安地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