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反避税管理办法(试行)》的法律评析

来源:华税律师事务所 作者:华税律师事务所 人气: 时间:2014-12-17
摘要:编者按: 2014年12月2日,国家税务总局以国家税务总局令第32号文的形式发布了《一般反避税管理办法(试行)》正式稿,这份文件的发布,对于跨国企业的跨境交易的影响是极为明显的,显然,该文件的颁布是我国在进一步落实G20国际反避税的承诺...

编者按:
2014年12月2日,国家税务总局以国家税务总局令第32号文的形式发布了《一般反避税管理办法(试行)》正式稿,这份文件的发布,对于跨国企业的跨境交易的影响是极为明显的,显然,该文件的颁布是我国在进一步落实G20国际反避税的承诺。那么对于我国参与跨境交易的企业来讲,该文件将会带来何种影响,企业又该如何应对呢?华税律师,结合多年为企业进行税务筹划的实务经验,根据自身的认识,对《一般反避税管理办法(试行)》做出法律评析,希望对参与境外交易的企业提供借鉴。

《一般反避税管理办法(试行)》(国家税务总局令2014年第32号)(以下简称“办法”),就税务机关采取一般反避税措施的适用范围、判断标准、调整方法、工作程序、争议处理等相关问题予以了规范和明确。《办法》规定,税务总局拥有一般反避税案件的立案和结案最终审核权,各级税务机关被赋予了“发现”案件的职责,主管税务机关作为一般反避税案件实施的主体,在立案环节,应当向企业下发《税务检查通知书》,“对企业拒绝提供资料的”,主管税务机关可以“按照税收征管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进行核定”,结案环节,主管税务机关可以根据税务总局形成的结案申请审核意见分情况进行处理。省级税务机关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一般反避税案件立案环节及结案环节拥有“复核权”。以上诸多规定,对我国参与国际反避税合作提供了法律支撑。此外,对于《办法》涉及企业利益的相关条款解读如下:
一、落实并完善了我国“特别纳税调整”的税收立法体系
我国的反避税工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与改革开放相一致,反避税实践也首先从深圳特区开始试点,并以跨国公司关联交易转移定价的纳税调整为重点。2014年之前,我国一般反避税规则尚处在框架性阶段,其规范渊源仅限于企业所得税法第四十七条、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一百二十条、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第十章的六条以及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相关部门规范性文件,仅有原则性规定,缺乏配套制度。2014年12月,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一般反避税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一般反避税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和明确税务机关采取一般反避税措施的适用范围、判断标准、调整方法、工作程序以及争议处理等问题,完善了我国的一般反避税制度。

特别纳税调整制度调查的对象是企业的避税行为,调整的目标是企业在中国境内应当依法承担的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结合国际避税发展趋势和我国跨国企业避税现状,特别纳税调整制度从内容上划分为特别反避税规则与一般反避税规则。特别反避税规则移植了国外的转让定价、成本分摊协议、受控外国企业、资本弱化等条款,重点规制跨国企业的关联交易避税行为。一般反避税规则为了弥补特别反避税规则的不足,有效应对企业不断变化的避税行为,重点规制与关联交易没有直接联系的避税行为。

二、将企业跨境交易作为调整对象,未将境内交易纳入
《办法》第二条规定,“下列情况不适用本办法:(一)与跨境交易或者支付无关的安排。”根据此规定,不属于跨境交易或者跨境支付的安排不适用一般反避税管理办法(试行),属于本办法不予适用的范围。但是,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并没有类似规定,因此,可以把此条规定视为《办法》对自身适用范围的限制,以防止税务机关不当扩大一般反避税的适用。易言之,纯粹境内的交易或支付安排如果符合《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关于一般反避税条款的规定,税务机关仍有权依照上述法律法规予以调整,但无权依据一般《办法》的规定实施。

与此同时,结合《办法》及《企业所得税》等相关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存在以下情形的,税务机关不能够按照《办法》的规定实施一般反避税管理。
1. 涉嫌逃避缴纳税款、逃避追缴欠税、骗税、抗税以及虚开发票等税收违法行为。根据《办法》第二条的规定,企业存在逃避缴纳税款、逃避追缴欠税、骗税、抗税以及虚开发票等税收违法违规行为的,税务机关应当按照税收征收管理法、发票管理办法等税收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追究企业的税务行政法律责任,而不应按照本《办法》追究责任,对避税行为和税收违法违规行为从法律后果上进行区分和界定。

2. 2015年2月1日之前税务机关已结案处理的避税安排。根据《办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本办法将于2015年2月1日起施行,适用于2015年2月1日前已立案但尚未结案的避税安排以及2015年2月1日之后立案的避税安排,对于2015年2月1日之前已经立案并完成结案的避税安排不予适用。

3. 自安排、交易或业务发生之日起超过十年的避税安排。《办法》没有对税务机关实施一般反避税管理限定具体的追溯期,因此,该追溯期应当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一百二十三条的规定确定,也即“企业与其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或者企业实施其他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安排,税务机关有权在该业务发生的纳税年度起十年内,进行纳税调整。”

本文章更多内容:1-2-下一页>>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排行

税屋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杭州亿企财赢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运行维护:《税屋》知识团队    电子营业执照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南环路3738号722室

浙公网安备33010802012426号 浙ICP备2022015916号

  • 服务号

  • 综合订阅号

  • 建安地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