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红包”缴纳个人所得税:你怎么看?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叶松丽 人气: 时间:2015-02-23
摘要:  这个春节,红包满天飞,很多人为获得这笔收益感到庆幸。然而,昨天 抢到企业红包应纳税 的消息引起网络哗然...

“抢红包”能否成为常态

点燃用户“抢红包”热情的当然也有互联网公司和线下企业不惜血本的投入。仅腾讯就发放了超过65亿元红包,其中包括微信平台总额5亿元的现金红包和超过30亿元的卡券红包,以及手机QQ上的30亿元红包。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曾将打车软件的烧钱大战比作移动支付最好的用户教育广告片。而在市场研究机构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互联网专家刘兴亮看来,此次“红包大战”则是移动支付的用户教育升级版,“轻松有趣的红包,可以自然地发展用户,养成他们的移动支付习惯,至少你不绑定银行卡就没法发红包,也没法提现,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发展新用户成本很低。”

主管手机QQ的腾讯副总裁殷宇表示,QQ春节红包活动不管是活动本身数据的增长,还是对手机QQ其他业务的拉动作用都十分明显。“QQ钱包在移动支付市场的布局又向前迈了一大步。”来自央行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共发生电子支付业务333.33亿笔,其中移动支付业务45.24亿笔,同比增长170.25%。移动支付广阔的市场前景,正是互联网巨头们投入真金白银的动力。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表示:“从今年来看,红包中有包括打车软件、微店、视频网站提供的各种移动服务的代金券,这说明,除了发展新的移动支付用户之外,商家已经将目光投向移动付费应用,希望提供给用户尝试多种O2O应用的机会。”

红包发放是否会成为一种常态?在刘兴亮看来,基于社交关系的互联网红包很可能持续下去,但企业的热情却很难持续很久。“就像打车软件一样,补贴第一次,第二次可以吸引大量新用户,后来也遇到了‘瓶颈’。这次企业这么看重春晚,其实也是希望能够让很多平时对移动互联网接触不多的用户借此了解移动支付。但当移动支付的市场格局稳定下来,该发展的用户都发展了,红包这种烧钱方式,就不可持续了。”

“空白”的游戏规则

“今年抢红包大家都是第一次,只要发给我就高兴。如果成为常态,会不会成为‘新尴尬’还很难说。”张依诗是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中层主管,今年她一共收到1687元红包,发出了2223元。她告诉记者,自己的下属大部分是“90后”,在微信群里大家甚至连续发5块钱红包,“就为了用红包留言聊天儿玩。但以后呢?要不要给领导发,给下属发多少合适?我今年基本持平,但同事里有人发出去的红包比收到的多6000多元,那还是个挺大的负担。”

第一次大规模亮相的互联网红包,在吸引“眼球”的同时,也留下了不少游戏规则的“空白”。除了社交关系上的权衡,也引发了人们对移动支付个人所得税和资金沉淀利息收益的讨论。记者咨询了专业税务人员,通过社交关系获得的红包性质属于赠予,不涉及个人所得税,但如果中得企业发放的红包,则属于偶然所得,应该按照20%的税率缴纳。在资金沉淀方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移动支付企业高管表示,用户沉淀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中的资金被称为“备付金”,央行有明确的管理办法规定,沉淀资金产生的收益中的10%要作为风险备付金,剩下90%支付企业可以拿走。支付宝所属的蚂蚁金服品牌与公众沟通部负责人陈亮告诉记者:“关于备付金以及备付金所带来的收益,我们一直遵循央行相关政策的指引和规定,并且通过余额宝等形式,让用户的余额可以获得合法稳定的收益。” 

在互联网安全专家看来,互联网红包还隐藏着种种安全隐患。互联网安全厂商瑞星安全专家唐威表示,从目前的监测看,利用红包形式产生的互联网欺诈已经出现,它先让你集齐若干个赞,然后让你去兑换现金或者奖品,但途中就诱惑你告知支付宝账号和密码。其实,没有一种红包需要你的账户和密码。“抢红包”外挂则是另一个不安全因素。“所有的抢红包都需要用户提供用户名和密码,同时本身也有可能被植入木马,由于官方本身严格打击外挂,所以一旦用户受到损失,官方将很难介入。”

抢红包也要缴税? 专业人士谈微信红包的法律问题(央广网 程冰冰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从“放炮抢福气”到“微信抢红包”,今年春节的与众不同之处,可能就是“网络红包大战”了;比起传统的压岁钱,网络红包更有意思。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专业税务人员分析,通过社交关系获得的红包性质属于赠予,不涉及个人所得税;如果企业通过微信发放红包奖励,属于偶然所得,应缴纳20%的税率。

70后生人张小站,是河南郑州的一位出租车司机,今年春节回安阳老家,让他格外怀念儿时收红包时的兴奋劲儿,不过他发现20岁的儿子开始玩起了“微信抢红包”:

张小站:俺小时候可怜人,都是几毛钱,发五毛钱都是大钱了,像俺孩儿现在都多了,几百块,现在网络红包老年人都不会用,还是传统的红包,网络红包也不错,一般都是图个娱乐吧,发也不会发太多。

“90后”的濮阳小伙儿张开说,以前过年盼着长辈的压岁钱,对他来说,今年网络红包更有吸引力。张开说,从年三十儿开始,他就一直忙活着“微信抢红包”,短短几天时间,他已经抢到了将近300元:

张开:这种摇一摇也可以抢到,今年春晚就开通这种方式抢红包了,但因为人太多嘛,全国几亿人啊,一般不怎么能抢到,我的红包都是朋友送的,还有就是工作群里头发的什么的,结果还不错,来回路费都有了。

今年“红包”为何这么火?有专家认为,利用春节这个时间点造势,同时其特有的“娱乐性和游戏性”是今年红包火爆的主要原因。央视春晚今年也加入了“全民发红包”大军,据统计,除夕夜22点34分,微信“摇红包”达到8.1亿次。移动互联网的四大超级入口:微信、微博、手机QQ和支付宝钱包也都在第一时间公布了自己今年的红包数据。微信称,除夕当天,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10.1亿次,在零点峰值,每分钟有165万个红包被拆开。

正当“微信抢红包”春节假期在全国如火如荼的进行时,有消息传说,微信红包还要收税,这一说法让不少人大跌眼镜。河南某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宋雨分析,“微信红包”涉及资金转移,接受资金一方存在缴纳个人所得税的问题。“微信红包”所得具有较大偶然性,根据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偶然所得税率为20%。然而《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偶然所得是指“个人得奖、中奖、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质的所得”,单次不超过200元的“微信红包”与之并不具有可比性。

宋雨:交个人所得税中有一个税目就是“偶然所得”,指的是中奖啊,中彩票啊,还有单位发的比较大金额的奖金,这种偶然性质的所得,规定的税率是20%,微信红包单次金额不超过200元,与偶然所得的定义有所出入,红包的资金转移具有民俗色彩的行为,更偏向于个人赠与行为。

作为新兴互联网技术支持的娱乐游戏,“微信红包”在吸引“眼球”的同时,也留下了不少游戏规则的“空白”和安全隐患。随着春节的渐行渐远,人们认为,这不仅昭示着未来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机遇与风险,同时也会带来更多法律领域的思考。

宋雨:现在微信红包刚开始兴起,都是小范围的,金额也不大,将来出现大面积的转账,跨过银行、第三方支付、省去手续费那道关口,到时候还需要交个人所得税还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

本文章更多内容:<<上一页-1-2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排行

税屋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杭州亿企云服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运行维护:《税屋》知识团队    电子营业执照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南环路3738号722室

浙公网安备33010802012426号 浙ICP备2022015916号

  • 服务号

  • 综合订阅号

  • 建安地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