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府[2014]110号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税屋 作者:税屋 人气: 时间:2014-07-08
摘要:改革工商登记及相关的行政审批制度,减少对市场主体自治事项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消除市场主体创业的束缚和限制,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促进市场主体增量提质。

  5.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按照国家工商总局和省政府的统一要求,积极推行统一标准规范的电子营业执照,电子营业执照载有工商登记信息,与纸质营业执照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大力推进以电子营业执照为支撑的网上申请、网上受理核准、网上公示、网上发照等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方式,逐步实现所有的公司登记均可通过互联网向登记机关申请在线办理,提高市场主体登记管理的信息化、便利化、规范化水平。(责任单位:苏州工商局)

  6.加快外商投资准入管理模式改革。借鉴上海自贸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管理经验,依法积极探索外资审批管理制度改革,逐步推行清单式审核、备案化管理的快速审批工作机制,营造更为便利化、国际化、法制化的投资环境。(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7.试行放宽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试点实施“一址多照”登记模式,允许在省级以上开发区内同一住址地注册多个企业,企业从事的经营活动为无污染、无安全隐患的行业,企业在办理住所登记时,应提交由开发区管委会出具的住所证明文件。探索适当放宽住所登记条件,在苏州工业园区和昆山市先行试点实施,由两地政府(管委会)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本地区管理的实际需要,作出具体规定。(责任单位:市住建局、苏州工商局)

  8.试行“先照后证”制度。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部署要求,探索试行“先照后证”制度,除特定行业外,试行“先照后证”的市场主体法人资格与经营资格相分离的登记制度,在苏州工业园区和昆山市先行试点实施。除法律、行政法规及国务院决定需要取得前置许可以外,由工商部门先行核发营业执照,并实时向相关许可审批部门告知,相关许可审批部门应转变职能,探索逐步以行政指导承诺制代替审批制,加强后续监管。(责任单位:市编委办、市政府法制办、苏州工商局)

  (二)严格监管,促进市场主体公平竞争。

  9.建立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按照国家工商总局和省政府统一要求,以工商部门企业法人信息库为基础,有效整合、运用工商登记、行政审批、执法监管等资源,建立苏州市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支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工商部门公示市场主体登记、备案、监管等信息;企业按照规定报送并公示年度报告和获得资质资格的许可信息。公示内容作为相关部门实施行政许可、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责任单位:苏州工商局、市经信委)

  10.完善信用约束机制。建立经营异常名录制度,将未按规定期限公示年度报告、通过登记的住所(经营场所)无法取得联系等市场主体载入经营异常名录,并在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向社会公示。进一步推进“黑名单”管理应用,建立部门联动响应机制,对被载入经营异常名录或“黑名单”、有其他违法记录的市场主体及其相关责任人,各有关部门要采取有针对性的信用约束措施,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局面。建立健全境外追偿保障机制,将违反认缴义务、有欺诈和违规行为的境外投资者及其实际控制人列入重点监控名单,并严格审查或限制其在我市投资。(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商务局、苏州工商局、人民银行苏州中心支行)

  11.健全市场监管机制。按照“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明确部门监管职责。对未取得营业执照擅自从事无需经过审批的生产经营活动的,由工商部门负责依法查处取缔;对应获但未获审批擅自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应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由相关部门监督查处。对已完成工商登记的企业但不符合选址条件,相关审批部门依法查处并作出停产处罚的,或已作出不予批准决定的,企业应当及时按照要求进行变更,或向所在地工商部门办理注销登记。逐步建立行政审批部门许可证管理与工商部门营业执照管理联动监管平台,实现发证发照、先证后照、先照后证等许可及监管同步。联动取缔“无证无照”经营行为,逐步实现查处信息在各职能部门之间实时流转、实时抄告、实时督办、实时监控、实时留痕。加快推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建设,建立健全部门信息共享和案件协查移送机制,形成工商部门与审批部门、行业监管部门各负其责、协作配合、齐抓共管的监管格局。(责任单位:市编委办、市政府法制办、市各有关部门)

  12.强化司法救济和刑事惩治。明确政府对市场主体和市场活动监督管理的行政职责,区分民事争议与行政争议的界限。尊重市场主体民事权利,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工商登记环节中的申请材料实行形式审查。股东与公司、股东之间因工商登记争议引发民事纠纷时,当事人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寻求司法救济。支持配合人民法院履行民事审判职能,依法审理股权纠纷、合同纠纷等经济纠纷案件,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加强工商、法院在改革后协助执行工作中的衔接。充分发挥刑事司法对犯罪行为的惩治、威慑作用,建立健全涉嫌犯罪的移送机制,相关部门要主动配合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人民法院履行职责,依法惩处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行为。(责任单位: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苏州工商局)

  13.发挥社会组织的监督自律作用。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行业管理、监督、约束和职业道德建设等作用,引导市场主体履行出资义务和社会责任。积极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公证机构、律师事务所等专业服务机构的作用,强化对市场主体及其行为的监督。支持行业协会、仲裁机构等组织通过调解、仲裁、裁决等方式解决市场主体之间的争议。积极培育、鼓励发展社会信用评价机构开展信用评级。(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政府法制办、市工商联)

  14.强化企业自我管理。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引导企业健全自我管理办法和机制,引导公司股东(发起人)正确认识注册资本认缴的责任,理性作出认缴承诺,严格按照章程、协议等履行实际有关责任。(责任单位:苏州工商局)

  四、服务保障

  (一)加强领导,增强合力。成立苏州市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由市长担任组长,分管市长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市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工作,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切实加强组织保障。各责任单位要按照方案确定的职责任务,及时制定工作方案,确保各项改革工作加快实施。

  (二)加强沟通,主动协调。市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向上级部门汇报沟通,争取政策支持和业务指导。要主动掌握改革进程,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协调。要充分发挥市工商登记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作用,及时协调解决改革进程中出现的一些具体问题,确保改革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三)加强宣传,引导舆情。各有关单位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加强我市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的宣传解读,全面准确宣传改革的目的、意义、内容和便民惠民服务措施,在全社会形成理解改革、关心改革、支持改革的良好氛围。

  本意见自下发之日起实施。意见实施前下发的有关文件与本意见规定不一致的,按本规定执行。国务院及国务院有关部委对相关工商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措施作出新规定的,按照新规定执行。

  附件:苏州市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任务分解表

本文章更多内容:<<上一页-1-2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排行

税屋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杭州亿企财赢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运行维护:《税屋》知识团队    电子营业执照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南环路3738号722室

浙公网安备33010802012426号 浙ICP备2022015916号

  • 服务号

  • 综合订阅号

  • 建安地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