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政办[2007]20号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批转实施十二项民生工程配套文件的通知

来源:税屋 作者:税屋 人气: 时间:2007-05-08
摘要:为全面落实市政府《关于实施十二项民生工程促进和谐合肥建设的意见》(合政[2007]1号),确保各项民生工程顺利实施,结合中央和省补助政策,现制定合肥市十二项民生工程资金筹集方案。

合肥市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与艾滋病病人生活救助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落实重大传染病等病人的医疗救治措施,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帮助艾滋病特困人群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根据省卫生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与艾滋病病人生活救助实施办法》和市政府《关于实施十二项民生工程促进和谐合肥建设的意见》(合政[2007]1号),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实施医疗救治的对象是:全市范围内确认的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全市生活贫困的现结核病患者;全市范围内经有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确诊的人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霍乱病人或疑似病人、不明原因肺炎病人、新发传染病、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病人以及重大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人;移居我市的血防区居民,发生符合《晚期血吸虫病诊断标准》的现症晚期血吸虫病人。

第三条 本办法实施生活救助的对象是:全市范围内因艾滋病导致劳动能力丧失的特困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因艾滋病导致父母双亡的孤儿;因艾滋病导致父母一方亡故的子女;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儿童;因艾滋病导致子女亡故且无其他人赡养的60岁以上的老人。

第二章 医疗救治及生活补助原则

第四条 坚持适当减免、分级负担的原则。对符合医疗救治或生活救助条件的对象,实行医疗费用或生活费用部分救助,所需经费由中央、省、市财政共同承担。

第五条 坚持注重实效、避免重复的原则。对已经参加城镇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重大传染病患者,专项救治要与医保救治相互配合、互为补充,避免重复救治。本方案要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资金效益。

第六条 坚持量力而行、不断提高的原则。医疗救治及生活救助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逐步提高。随着财力的不断改善,今后将逐步扩大救治(助)范围,提高救治(助)标准。

第三章 医疗救治与生活救助对象的确定

第七条 医疗救治对象除提交申请人申请、身份证(户口簿)外,不同的救治对象还需出具以下材料:

(一)艾滋病医疗救治对象:确认实验室出具的HIV阳性感染者检验报告、CD4检测报告;

(二)结核病医疗救治对象:当地县级医疗机构或疾控机构诊断证明等相关临床资料以及证明其为贫困人口的证明材料(包括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农村五保户证、当地乡政府或街道居委会出具的特困证明材料);

(三)其他重大传染病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对象:有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确诊证明;

(四)血吸虫医疗救治对象:县级以上血防机构出具的现症晚期血吸虫病人的诊断证明。

第八条 生活救助对象除需提交申请人申请、身份证(户口簿)外,不同的救助对象还需出具以下材料:

(一)因艾滋病导致劳动能力丧失的特困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确认实验室出具的HIV阳性感染者检验报告、CD4检测报告(2005年前未开展CD4检测的病例除外,下同)和其他相关临床诊断资料以及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出具的劳动能力丧失的证明材料;

(二)因艾滋病导致父母双亡的孤儿或父母一方亡故的子女:确认实验室出具的其父(母)的HIV阳性感染者检验报告、CD4检测报告或其他相关临床诊断资料以及父(母)死亡证明;

(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儿童:确认实验室出具的HIV阳性感染者检验报告和其他相关临床诊断资料;

(四)因艾滋病导致子女亡故且无其他人赡养的60岁以上的老人:确认实验室出具的其子女的HIV阳性感染者检验报告、CD4检测报告和其他相关临床诊断资料、子女死亡证明以及当地乡政府或街道居委会出具的无其他赡养人的证明材料。

第四章 医疗救治、生活救助的标准与资金来源

第九条 对符合治疗标准的艾滋病病人实行免费抗病毒治疗及CD4检测,由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项目资金解决;对有治疗需要的艾滋病病人进行抗机会感染治疗,按照每人每年最高限额4800元标准给予补助,由省财政承担。

对因艾滋病造成的特困人群给予生活救助。因艾滋病导致的劳动能力丧失的特困艾滋病病人,按照每人每月12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因艾滋病导致父母双亡的孤儿,按照每人每月12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因艾滋病导致父母一方亡故的子女,按照每人每月72元的标准给予补助;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儿童,按照每人每月18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因艾滋病导致子女亡故且无其他人赡养的60岁以上的老人,按照每人每月12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以上生活救助经费,由省、市财政共同负担。

第十条 对肺结核病病人实行免费检查(痰检及一次胸片)、免费提供抗结核药,由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项目资金解决;按照结核病诊疗规范,对现症贫困结核病患者给予辅助诊断、辅助治疗和并发症治疗,按照每人每年最高限额900元标准给予补助,按实际发生额由当地结核病定点收治机构予以减免,所需经费由省财政承担。

第十一条 对现症晚期血吸虫病病人,按照晚期血吸虫病(晚内或晚外)治疗方案规定的要求,原则上按照每例每年2000元的标准进行医疗救治,所需经费由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解决75%,省财政负担25%.

第十二条 对全市范围内经有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确诊的人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霍乱病人或疑似病人、不明原因肺炎病人、新发传染病、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病人以及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人进行医疗救治,按实际发生额,由省、市财政按1:1共同负担,其中市承担部分市与县(区)各承担50%.

第五章 资金使用程序

第十三条 市、县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市、县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实施管理;县、区(包括开发区)民政部门负责对艾滋病病人生活救助实施管理。

第十四条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底前根据本年度当地救治(助)人数,向市卫生局、市财政局上报下年度医疗救治计划,向市民政局、市财政局上报下年度生活救助计划;市相关部门审核后下达各县、区实施救治(助)的计划数,并根据计划数及救治(助)标准,安排预算资金,通过预算指标下拨到各地财政部门及市卫生局。预算资金先下达70%,剩余30%根据年底考核的实际情况核拨。

第十五条 救治经费的支付实行报帐制。医疗救治经费由相关实施医疗救治的单位在完成救治工作7个工作日内,向市或县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附上医疗救治对象的相关资料;卫生部门收到申请后,7个工作日内签署审核意见报同级财政部门;同级财政部门收到有关材料后,符合条件的,10个工作日内将资金拨付至实施救治的医疗卫生机构。

第十六条 生活救助经费由被救助对象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资料,报当地乡镇政府或街道;当地乡镇政府或街道收到申请后,7个工作日内完成核实工作报县、区民政部门;同级民政部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报同级财政部门复核。救助对象凭民政部门出具的书面通知到财政部门指定的金融机构领取救助资金。

第十七条 补助到实施救治的医疗卫生单位的,被补助单位应提供以下资料:前述的医疗救治对象确定所需要的资料及其他必需的相关资料(包括姓名、职业、补助金额、单位、住址、联系电话等),医疗文书及可证明其工作真实性的相关材料,工作实施总结报告,财政、卫生部门认为需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十八条 补助到个人的,救助对象本人应提供以下材料:前述的生活救助对象确定资料及民政部门认为需提供的其他有关材料。

第六章 资金使用与管理

第十九条 救治(助)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市、县、区财政部门对救治(助)经费要实行专项管理、专项核算。

第二十条 各地必须严格按照市实施办法规定的救治(助)对象、救治(助)范围、救治(助)人数和救治(助)标准使用救治(助)经费。医疗救治经费必须补助到患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

第二十一条 救治(助)经费的使用与管理要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充分发挥资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努力实现规划目标。

第二十二条 相关实施单位应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日志及可证明其工作真实性的相关材料。

第二十三条 具体实施单位要将救治(助)范围、对象、标准等在一定范围内张榜公布,接受监督。

第七章 组织与实施

第二十四条 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卫生、民政、财政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重大传染病病人救治和艾滋病病人生活救助工作的组织、计划与安排,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 市、县成立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专家技术指导组,负责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工作技术指导,医疗质量抽查与评估工作。

第二十六条 实行重大传染病病人定点医疗诊治制度,加强防治能力建设和救治工作的业务技术培训,确保医疗救治工作安全。

第二十七条 凡经确定的救治(助)对象,市、县、区卫生和民政行政部门必须建立专门档案,并逐级填报汇总表上报省卫生、民政部门。

第二十八条 实施单位要定期对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及艾滋病生活救助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及时向市卫生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提交专题报告。

第八章 考核与评估

第二十九条 各级政府及卫生、民政、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及艾滋病特困人群生活救助工作的督查,加强对定点诊治机构的监管,建立核查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艾滋病生活救助、定点诊治机构及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考核、抽查。市将每半年对实施单位抽查考核与评估1次,每次抽查数不少于医疗救治数和生活救助人数的10%.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市卫生局、市民政局和市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本文章更多内容:<<上一页-3-4-5-6-7-8下一页>>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排行

税屋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杭州亿企财赢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运行维护:《税屋》知识团队    电子营业执照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南环路3738号722室

浙公网安备33010802012426号 浙ICP备2022015916号

  • 服务号

  • 综合订阅号

  • 建安地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