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筹划的三个理论问题探讨

来源:安徽财税网 作者:安徽财税网 人气: 时间:2008-09-06
摘要:  税收筹划被称为新世纪的 朝阳产业 ,这种提法虽然不甚贴切,但却体现了税收筹划的重大影响。因此,进一步加强税收筹划的研究仍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笔者现就税收筹划的三个理论问题进行探讨,以抛砖引玉。   一、税收筹划的概念及与避税、偷税的区别...

  2、激励国家提高财税管理水平

  一方面,国家财税管理机关自己主动通过税收筹划直接提高立法、执法水平,堵塞税收漏洞;另一方面,纳税人的税收筹划行为激励国家财税机关间接提高立法、执法水平,同样将堵塞一定量税收漏洞。由此,国家的财税管理水平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财政收入也将进一步增长,这对国家和整个社会都是非常有利的。

  3、激励纳税人增强纳税意识

  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和一定规模后,纳税人将开始重视税收筹划工作。因此,税收筹划与纳税意识的增强一般具有客观一致性和同步性的关系。纳税人进行税收筹划的初衷的确是为了少缴或缓缴税款,但纳税人的这种安排采取的是合法或不违法的形式,人们对经营、投资、消费、筹资活动等进行税收筹划不仅“钻”了国家的财税政策空子,而且学到了财税政策、法规知识。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税收筹划的效果,纳税人还会自觉不自觉地进一步钻研财税政策、法规,从而进一步激励纳税人提高政策水平,增强纳税意识,自觉抑制偷、逃税等违法行为。当然,此种功用是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形成的。

  4、提高国家宏观调控效率

  税收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结构、国民收入分配等的一个重要工具,纳税人的税收筹划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接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过程,由此将使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细微落实到位,大大提高国家的宏观调控效率,改善国家的经济结构和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促使社会更和谐、更协调地发展。道理很简单,当纳税人根据税法中税基与税率的差别及税收的各项优惠、鼓励政策进行投资、消费、筹资、企业制度改造、产品结构调整等决策时,尽管人们在主观上是为了减轻自己的税收负担,但客观上却使自己的生产或消费活动在国家税收政策杠杆的引导下逐步走向了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的道路,体现了国家的产业政策,有利于促进资本的流动和资源的合理配置。由此,纳税人的税收筹划愈周密,国家的税收调控作用愈到位,这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比之纳税人所获得的减税效益不知要大多少倍。

  5、增加未来财政收入

  诚然,从短期来看,纳税人的税收筹划确实会减少一定量财政收入,但从中长期考虑,由于纳税人通过税收筹划取得的收入大多数还是会用于社会再生产的,由此将进一步扩大社会生产规模,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水平,从而增加更多未来财政收入。此外,税收筹划有利于贯彻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实现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和稳步发展。纳税人进行税收筹划虽然降低了自己的税负,但随着产业布局的合理调整,社会生产将进一步发展,社会总收入和总利润将进一步增加,国家的税收收入也将同步增长。因此,税收筹划从中长期来看无论对纳税人还是对国家都十分有益。

  6、沟通国际联系

  税收筹划至少从两个方面起着沟通国际联系的作用。一是财税研究工作者通过与外国同行的学术交流增进了解和友谊,加强了国际联系与合作。二是财税管理人员通过与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的有关人员从事税收筹划业务时增进了交流和合作,进一步密切了国际联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税收筹划像一座桥梁弥合了中外财税工作者的心理鸿沟,使双方抹平了财税理论与实践的一个现实差距。

  三、税收筹划应注意的几个事项

  税收筹划虽然对征纳双方都有好处,但若使用失当,却有可能引出许多不必要的麻烦,问题严重时还可能给征纳双方带来经济负效应。因此,税收筹划在实践中还应注意如下一些事项:

  1、必须以法律为准绳,一切按法律、政策要求进行

  从税收筹划的定义看,它本质上是一种合法行为,理论上本不存在违法可能性问题。但是,理论与实践毕竟存在一定距离,由于某些行为的违法与守法判断在实践中主要看主观意识的定位,因而实践上也存在税收筹划违法的可能性。为了防止此种现象发生,纳税人进行税收筹划时在主观上必须做到以法律为准绳,严格按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办事。首先,纳税人的税收筹划只能在税法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征纳关系是税收的基本关系,税收法律是规范征纳双方关系的共同准绳,纳税人有义务依法纳税,也有权利依法对各种纳税方案进行选择。违反法律规定、逃避税收负担是偷漏税行为,广大纳税人应该自觉反对和制止。其次,纳税人进行税收筹划不能违背国家财务会计法规及其他经济法规。国家财务会计法规是对纳税人财务会计行为的规范,国家经济法规是对纳税人经济行为的约束。纳税人在进行税收筹划时,若违反国家财务会计法规和其他经济法规,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信息或作出违背国家立法意图的经济行为,应该受到谴责和法律的处罚。此外,税收筹划也不能违反国家的其他法律或法规如《刑法》、《行政诉讼法》等,以维护国家正常的社会秩序。

本文章更多内容:<<上一页-1-2-3下一页>>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排行

税屋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杭州亿企财赢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运行维护:《税屋》知识团队    电子营业执照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南环路3738号722室

浙公网安备33010802012426号 浙ICP备2022015916号

  • 服务号

  • 综合订阅号

  • 建安地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