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人员对于合同审核往往感觉把握不到位,不同企业、不同类型交易、不同合伙伙伴都会对合同涉税风险产生影响,下面就建筑施工合同涉税风险审核列出审核工作清单,帮助财务人员理清思路,顺利实施审核。建设单位(甲方)财务和施工单位(财务)对于合同审核可能有不同角度和立场,我们尽可能站在双方角度全面整理工作清单。 一、审核建筑施工合同是否属于挂靠协议 挂靠是建筑行业常见模式,长期以来游走在违规的边缘。如果出现挂靠,实际施工企业财务应注意关注四个问题,预先做好预案: 1、挂靠费与被挂靠费双方账务如何衔接 2、挂靠费与被挂靠方双方资金流设计与衔接 3、挂靠项目最终利润如何拿走? 4、挂靠项目是否会出现入账发票虚开以及项目毛利严重偏低两个问题? 对于建设单位财务来讲,问题要简单很多。无论是否是挂靠项目,基本都是在挂靠单位与被挂靠单位之间,但如果是挂靠项目,建设单位财务还是要注意以下问题: 1、实际挂靠方是否了解?实力如何? 2、支付工程款严格要求先取得发票,避免未来无法追责和扯皮。 3、如果挂靠方与被挂靠方之间产生矛盾和争议,建设单位权益如何保障? 挂靠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这里不再展开阐述,有兴趣的可以查阅我的另一篇文章《增值税时代挂靠真的穷途末路了吗?》。 二、审核有无总公司签署协议分公司施工的情况出现 建筑业分公司不是独立的法律主体,不具有独立承担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能力,不能够独立对外签署协议,应由总公司签署协议,交由分公司负责实施。在标准的招标流程中,只能以总公司名义参加招标,中标后自然也只能以总公司名义对外签署协议。这就出现了总公司签署协议,分公司负责具体施工的实际情况。 施工企业财务需要审核是否出现协议、资金流和发票不一致的情况,如总公司签协议收钱,分公司实施并开具发票,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依据国家税务总局2017年第11号公告内容,应在总分机构内部补充内部授权书或三方协议,税务机关可以认可。这个问题的具体分析可查阅我的文章《建筑业总公司签合同分公司施工模式财税风险分析》。 三、审核施工合同建筑服务范围是什么 施工合同核心交易是建筑服务,但建筑服务范围有两个问题财务必须审核清楚: 1、材料设备甲供还是乙供? 材料设备甲供问题在财税上的主要影响是增值税简易计税和一般计税的问题,需要关注的是两点: 第一,可以选择简易计税的甲供工程只有材料、设备和动力三类甲供,其他及时甲供也不能选择简易计税; 第二,甲供并无比例限制,全部或部分均可; 第三,符合甲供工程的简易计税理论上可以由施工单位选择,但房屋建筑的基础和主体工程总包方如果涉及钢材、混凝土、砌体材料和预制构件四种主材甲供,总包方必须简易计税,不可选择。 2、有无工程分包?如果有工程分包是否包含在施工合同中? 常见的分包有两类,劳务分包和专业工程分包,劳务分包通常一定是包含在施工合同中,但专业工程分包有可能同甲方直接签署协议。 四、审核施工合同总价款表述是否清楚 1、审核施工合同总价款是含税价还是不含税价,建议都列出来,避免印花税风险; 2、审核合同是否出现销售货物同时提供建筑服务情况,如果出现,合同价款是否分开;这个问题情况较为复杂,具体分析可查阅我的文章《越来越混乱的混合销售和兼营》; 3、审核施工合同总价款是包死价还是以决算为准。 4、审核施工合同价款支付如何界定,包括验工计价细节,发票开具情况,支付比例以及支付时间周期。 五、审核施工合同发票条款表述是否准确 1、审核发票条款是否注明发票类型、税率,如专票、普票,以及税率(征收率)9%或3%。 2、审核发票条款是否明确主要信息,其中关键是“货物或应税劳务、服务名称”以及备注栏信息。 3、审核发票条款是否规定发票应何时提供,或者在什么节点提供。 4、审核发票条款是否规定了发票不合规造成的损失赔偿约定,以及发票丢失、红字发票开具等配合义务约定。 六、审核施工合同是否约定垫资利息或延期付款利息 1、审核是否有垫资情况,垫资标准以及是否支付垫资利息,如果有垫资利息是否在合同中明确列出,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如果垫资利息未在合同中注明,法院未来不予支持。 2、审核是否有延期付款利息,如果有是否在合同中注明,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利息是否约定清楚可能影响未来赔偿。 七、审核施工合同违约责任是否清晰 违约责任是未来双方出现纠纷和争议的解决方案陈述,尤其是和财税相关的结算、付款、发票、价外费用等重要条款出现违约是否有惩罚措施,是否清晰可执行。 来源:财税聚焦 作者:李舟 建筑施工合同的审查要点 一、合同双方的主体资格审查 合同主体是否具备签订及履行合同的资格,是合同审查中首先要注重的问题,是涉及到交易是否合法、合同是否有效的问题。 1、审查身份:审查对方的经营主体资格是否合法,是否真实存在。 2、审查履约能力: (1)审查对方现有的、实际的、真正的经营情况。 (2)审查施工合同对方当事人是否取得了建筑法律或行政法规要求的资质,是否具备相应的工程造价所要求的施工企业法人资质等级。 审查时主要看其是否持有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是否持有建设行政主管机关颁发的资质证书,对于不具备相应资质、资格的施工企业应该拒绝,以免合同无效,造成经济损失。 (3)审查施工当事人的设备、技术水平、经营范围、信誉等情况,加以调查核实。 3、代理人要有代理权: (1)在与企业的分支机构或职能部门(如项目部)签合同时,必须得到企业法人的书面授权委托书,可以在其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之内与其签订合同。 (2)分公司一般有营业执照,其经营范围在总公司经营范围之内,但无总公司相关资质,需要总公司授权书方能签订合同。 (3)职能部门(如项目部),有授权书也能签合同,甲方名称可以写上职能部门的名称。 二、审查合同招投标要求 1、对于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及援助资金的项目、大型基础设施或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及公众安全的项目,必须通过招投标(具体参阅发改委令第16号)。 2、审查有无建设工程必须进行招标而未进行招标或者中标无效的,以免造成合同无效。 三、审查工程期限的约定 1、工程期限包括计划开工日、实际开工日、计划完工日、实际完工日、计划竣工日和实际竣工日等的确认程序和时间限制是否明确。 2、工程有无阶段工期的要求;是否有工期顺延的情况,如何提出、确认;工期延误、延期竣工造成的责任承担。 3、施工合同的履行期限,分期形象进度和总履行期限都要写清楚,这涉及到工程形象进度款支付及工程款最终结算时间,从而影响到支付工程款的时间价值(利息)及工期索赔,最终影响到工程造价。 4、有无各种合同工期的定义、确认程序和时限,包括工程完工工期、总承包工程开工至整体竣工验收的工期、计划开工日、实际开工日、计划完工日、实际完工日、计划竣工日和实际竣工日。 四、工程量条款的审查 1、审查工程量的确定、确认方法,工程量调整依据是否约定。工程量的计算方法是否科学,有关工程量的报告材料如何编写、提交、确认等内容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2、碰到超出设计范围、变更施工范围、返工等情况如何计算工程量是否有约定,工程量的核定期限是否细致、明确。 五、工程质量约定的审查 1、审查工程质量的确定、确认方法程序。 2、审查工程质量有无明晰的标准,工程质量必须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合格标准,或做出其他约定,如取得“鲁班杯”“钱江杯”等。 3、验收范围,如验收依据、设计任务书、设计施工图、技术说明、验收规范等,有无书面的双方签字确认的质量标准细则。 4、验收的主体是否合适,验收的期限、程序设计是否合理,如何提出质量异议、如何磋商、处理等。 5、质量争议的处理方式及违约责任是否约定;工程质量保修范围、保修期和保修金的规定等。 六、审查造价条款,防止造价结算争议 1、审查是否明确合同价款的性质是暂定价、可调价、固定单价还是固定总价。 2、审查价款的调整条件和方法;价款调整的依据;固定总价时的包干范围和风险包干系数;固定单价时的工程量调整依据、计量方法及适用单价;垫资合同垫资款回收的安全性。 3、审查工程造价是否合法,是否公平合理,有无明显偏高或不合法之处。 4、合同中必须对价款调整的范围、程序、计算依据和设计变更、现场签证、材料价格的审批、确认做出明确规定。 七、工程款支付条款审查 1、工程进度款的支付流程是否约定,是否明确价款的计算方法(如按什么定额计算)、货币种类、支付时间和方式。工程价款支付方式(如按月支付、分段结算、一次性结算)中相关依据是否科学、可行,具有操作性。 2、工程价款计量如何进行,程序如何安排,拖延支付惩罚措施是否明确。 3、工程价款支付是否存在不确定性,是否有批准、前置或其他任何形式的弹性条款存在。 4、审查竣工结算的前提条件,如结算的条件、依据、结算的期限、程序、审核,逾期审核的责任等。 5、审查施工企业保证金等是否符合法定数额,工程预付款数目是否合理,施工进度款支付数额、日期是否合理,维修保证金是否合规。 6、如果工程项目存在大量增加合同外工作量的可能,有无相关支付约定。合同外增加的价款,应约定当月签证,纳入当月支付。 八、工程施工条件条款审查 1、工程预备工作如何开展。 2、设备材料如何安排、设备材料如何采购检验。 3、现场工作如何组织、安全施工由谁保障、场地通行通水通电如何保证。 4、一般约定施工条件由承包方承担,但为保护承包方利益时,可以约定一个兜底条款,如:因为发包方原因造成的安全文明施工问题,由发包方承担一切损失。 九、关于工程变更约定的审查 1、工程变更、设计修改、方案变更、材料更换、其他临时修改的双方交换意见的程序、费用计算方法和支付方式等内容的约定是否合理。 2、工程签证的条件、形式、确认程序及作为结算依据的必要条件是否明确。 十、关于竣工验收和结算约定的审查 1、审查是否明确关于验收的主体资格、质量不合格情况下的整改措施和责任承担、结算资料的提交时间和补充要求。 2、审查是否明确已完成工程的保护、竣工验收的性质和程序,竣工资料的内容、份数、提交时限和逾期提交的责任,竣工资料、竣工验收资料的备案。 3、审查关于竣工验收、工程交付和竣工结算先后顺序约定,是否明确未及时支付竣工结算的违约责任。 十一、合同的涉税性条款审查 1、合同的价款须约定价税分离,列清合同总金额、不含税金额、税额,以使合同印花税税基明确。 2、合同中约定开具发票的时间、发票类别(专票/普票)、税率、结算方式、付款的条件等,付款时间、开票时间决定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3、合同中约定如有预收款,是否开具发票,开具何种发票(不征税/正常税率),正常情况是不产生纳税义务,开“不征税”发票,如果开具正常税率发票则须提前缴税。 4、合同中约定由于一方原因造成发票不可用,由责任方负责,与对方无关。 5、合同执行期间如遇国家财税政策调整、新政出台,按调整后的政策、新出台政策对合同具体条款协商调整。 十二、各阶段应提供的书面报告、材料准备条款审查 1、施工前、施工过程中、竣工结算时需要哪些材料,如何编排目录,如何提交、确认,如何联系、通知等,如验收材料、竣工材料、结算材料等。 2、是否需要阶段性工程技术资料,如何整理收集、提供和确认。 十三、关于合同生效时间、地点效力的约定审查 签字盖章时、履约保证金交纳时(附生效条件)等;合同签订地、项目所在地。 十四、关于合同签字的审查 1、合同的成立可以以签字为准,也可以以盖章为准,签字优先。合同确认的最好方式就是签字,或者签字加盖章。 2、能签字的人:法人的代表人、委托代理人(有授权委托书) 3、合同大于2页的,要盖骑缝章。 4、如果对方的签字人是法人代表,要求对方出具法人个人的身份证明、营业执照副本、或工商局出具的法人资格证书;如果对方的签字人是职能部门人员,则需提供法人代表的授权委托证书和职能部门人员本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5、企业法人:盖公章或合同专用章;法定代表人单独亲笔签字,不盖章合同也生效;委托代理人有授权委托书的,不盖公章,只签字也生效。 建议做法:盖章,并经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授权的人签字后生效。 十五、合同提前终止、解除条件、确认和后续处理程序的审查 1、合同终止、解除情况下已经完成的工作量、工程质量如何审查确认。 2、审查是否约定已购买材料设备的处理,工程资料的编制与移交的时限和程序。 3、审查已完成工程与未完成工程的技术衔接和处理;合同终止、解除或者符合约定交付工程时的撤场时限、确认程序。 十六、保修及退还保修金条款的审查 1、明确质保金返还的年限,质保金的结算方式。质保金在质保期满无息返还,质保期间发生的甲方维修费用的规定。 2、质保期均从最后一项单位单项工程工期竣工合格日开始计算。 3、大型设备的各配件质保期的规定。 4、质量保证期中的维修项目的再次的保修期限和保修金的问题。 十七、施工合同中违约责任条款的审查 1、施工合同中违约责任与义务要相对应,应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约定的违约金和赔偿金的数额不得高于或者低于法律法规规定的比例幅度或限额。 2、履约保证金(或保函)的具体内涵加以明确:何种情况下扣除、保函生效失效时间、保证金退还的时间及利息约定。 3、对于工期拖延的罚则:扣保证金、违约金及抵工程款、总价款的违约金。 4、对于逾期支付工程款的罚则:发包人不能按时支付工程款的,自逾期之日起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贷款利率承担迟延履行期间的利息。违约金:可与延期同比例的约定。 5、对于工程及资料交付的约定:发包人与承包人工程结算发生的任何异议,应当通过仲裁或者诉讼解决,但是无论是否发生或者争议责任如何,都不能成为承包人行使工程移交、工程验收、配合工程备案以及移交工程资料的抗辩理由。上述争议被确认属于发包人过错的,发包人承担相应责任(留置权)。 6、对于质量争议的约定:质量问题认定的中间机构设置和认定。证明责任的承担和程序。可约定第三方:区所在地的质量部门。 7、对于质保金的约定:质保期的长短,质保金返还的方式和利息支付问题。 8、对于安全文明施工过程中的责任承担和处罚方式的约定。 十八、争议解决条款审查 1、民诉法解释第28条明确规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按照不动产专属管辖确定受诉法院,即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由建设工程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从而排除了协议管辖。 2、审查施工合同解决争议的条款时要注意:尽量选择双方协商,协商不成时申请仲裁或诉讼。选择仲裁时必须写明仲裁机构和仲裁地点,诉讼虽然不能协议管辖,但是仲裁的管辖约定依然有效。 十九、其他注意点 1、质量约定:合格、市优、省优、国优。 2、材料:甲供、乙供;如甲供,甲供材料明细、价款、乙方领用程序的约定。 3、保险:工程一切险;甲乙双方的人身险。 4、履约保函、农民工工资支付(专户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约定。 来源:肖太寿财税工作室
建筑企业总承包合同的涉税风险隐患源头及破解之道 建筑合同往往与招标投标文件存在实质条款不一致的地方,这些不一致将会导致一定的财务、税务和审计风险,如何规避这些风险?且看肖太寿博士为您详细解答。 建筑企业总承包合同的涉税风险隐患源头是建筑总承包合同与招投标文件不一致,建筑合同与招标投标文件的实质条款不一致将会导致一定的财务、税务和审计风险。为了防范以上风险,在签订建筑总承包合同前,必须审视和察看招标文件和建筑合同中的涉税条款,在签订建筑总承包合同时,务必在建筑合同与招标投标文件的实质条款保持一致的情况下,才签订合同。 (一)建筑企业总承包合同的涉税风险隐患源头:建筑合同与招标投标文件的实质条款不一致 建筑总承包合同与招投标文件的实质条款不一致是建筑企业总承包合同存在涉税风险的主要源头所在。为了控制企业税务风险,必须掌握招投标文件中的实质条款有哪些?必须洞察建筑合同与招投标文件实质条款不一致的财务、税务和审计风险。 1、基于税法视觉下的招标文件中实质条款分析 在税收视觉下,招标文件中的实质条款主要是合同的标的、价款、质量、履行期限、承包分包方式、建筑材料设备供应、价款调整和变动、工程结算等条款。在这些实质条款中,要特别关注以下条款: 第一、承包分包方式条款。该条款主要涉及到总承包方承包的建筑工程能否在进行专业分包的问题。如果招标文件明确规定:建筑总承包方承包下的工程不允许再进行分包,则总承包方就不可以与专业资质的建筑企业签订专业分包合同,否则签订的专业分包合同无效!今后发包方将给总承包方处以罚款,收取违约金等法律风险。如果招标文件明确规定:禁止联合投标方式投标,则建筑企业总承包方就不可以联络其他建筑施工企业一起进行联合投标,否则将被废标处理。 第二、建筑材料设备供应条款。该条款直接涉及到总承包方能否选择简易计税方法计征增值税的问题。如果招标文件明确规定:施工过程中的建筑材料和设备由施工企业自行采购,则依据税法的规定,建筑总承包企业必须选择一般计税方法按照10%的增值税税率向发包方开具增值税发票。但是该招标文件的规定,并没有规定发包方不可以自行采购动力(指电、水、机油、柴油),因此,建筑企业总承包方可以与发包方签订“发包方自行采购动力”的补充协议,建筑企业总承包方可以选择简易计税方法按照3%的增值税税率向发包方开具增值税发票。 第三、价格调整和变动条款或工程结算条款。该条款主要涉及到最后工程结算环节,施工过程中的一些价格变动因素导致工程款的增加部分是由建筑施工总承包方还是发包方承担的问题。如果招标文件中明文规定:“采用固定价格方式报价,投标人应充分考虑施工期间各类建材的市场风险和国家政策性调整风险系数,并计入总报价,今后不作调整”,但在施工合同价款专用条款约定:“本工程据实结算,工程量以实际发生为准,材料价格以甲乙双方签字认可或同期定额信息为准”。这种建筑合同中工程结算条款与招标文件中的工程结算条款不一致的约定,在审计实际中,都是以招标文件的规定为准。 2、施工合同中条款与招标文件规定不一致的法律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招标人和中标人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第五十九条规定:“招标人与中标人不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合同的,或者招标人、中标人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协议的,责令改正;可以处中标项目金额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的罚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七条规定:“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依照招标投标法和本条例的规定签订书面合同,合同的标的、价款、质量、履行期限等主要条款应当与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的内容一致。招标人和中标人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根据以上规定,施工合同的内容不得背离招标文件的实质性条款,否则就触犯了招标投标法的强制性规定,就是无效条款或无效合同。合同签订实践中,建筑施工合同的签订应以招标文件和中标文件为依据,建设工程合同是招投标文件的具体细化,是以招投标文件为依据而签订的,并不是简单地雷同照搬招标文件。当在招投标文件中未预见的事项,可能会在签订合同时进行补充。因此,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当事人按照招投标文件规定的原则和主要内容,只要双方意思表示真实,协商一致,在不违背国家法律规范的原则下,将合同细化和完善是必要的,在法律上也是有效的。也即并非招投标的内容都自然转化为合同条款,中标之后,双方在协商签订正式合同的过程中,可能完全保留招投标书的内容,也可能会进一步修改招投标书的内容。当然,修改的内容必须是非实质性内容,否则有可能会导致无效合同。当然,施工合同的非实质内容可以与招投标文件不相一致。按照《招标投标法》第四十八条关于“中标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完成中标项目”的规定,遇到合同内容改变了招投标书内容的情况时,双方的权利义务应当由正式的合同(前提为合同合法有效)来确立。也就是说,中标后进行修改的合同与招投标文件非实质性条款之间有冲突的,双方的权利义务应以合同为准,不能以招投标文件为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七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第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四条规定:“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的“强制性规定”,是指效力性强制性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前形势下审理民商事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法发〔2009〕40号)第15条规定:“违反效力性强制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合同无效;违反管理性强制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具体情形认定其效力”。根据以上法律规定,“强制性规定”包括管理性强制性规定和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管理性强制性规定”是指法律及行政法规未明确规定违反此类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的规定。此类管理性强制性规定旨在管理和处罚违反规定的行为,但并不否认该行为在民商法上的效力。……“效力性强制性规定”是指法律及行政法规明确规定违反该类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的规定,或者虽未明确规定违反之后将导致合同无效,但若使合同继续有效将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规定。此类规定不仅旨在处罚违反之行为,而且意在否定其在民商法上的效力。因此,只有违反了效力性的强制规范的,才应当认定合同无效。”基于以上法律分析,如果建筑合同与招标文件的实质条款不一致,应以招标文件为准:如果建筑合同与招标文件的非实质性条款不一致,应以建筑合同为准。 |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