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344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沪人社建主[2023]15号 2023-5-18 办理结果:解决采纳 马列坚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出台新业态就业群体妇女发展支持政策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上海是全国最具就业吸引力,也是女性就业最活跃的城市之一。如何消除就业领域的性别歧视、保障女性合法就业权益、给予女性充分的职业技能提升空间,是需要探索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关于指导行业标准制定中增加性别视角,完善新业态就业女性养老权益保障。 (一)指导平台企业规范用工管理 根据国家要求,2022年1月,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8部门共同制定出台了《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从明确责任、补齐短板、优化服务、完善机制四个方面对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提出了具体要求。《实施意见》出台后,本市各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做好落实工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对相关平台企业发出了行政指导书,从十个方面对平台企业开展监督指导,包括科学设置报酬规则、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优化平台派单机制等;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聚焦社会关注度较大、职业伤害风险较高的出行、外卖、即时配送、同城货运行业,于2022年7月1日启动实施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将七家平台企业的47万名从业人员纳入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范围。 在指导规范过程中,我们要求平台高度重视对女性从业人员的权益保障。调查显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中,女性就业者的数量逐步上升。以闪送为例,2022年女性闪送员数量同比上升21%。从总体上看,各主要平台企业(如饿了么、闪送等)对男女从业人员能够做到适用同一套制度标准,并能根据女性员工的特点,给予一定的特殊保障。比如饿了么的站点在女性特殊时期,会给予女骑手排班优先选择权(日期,班制等),在每年三八妇女节会给女性发放礼品。2022年,中央网信办开展了“清朗?2022年算法综合治理”专项行动,由中央网信办检查组联合上海市委网信办对上海属地近20家互联网企业开展了现场检查,其中对算法应用涉劳动者权益保护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中未发现本市企业、平台在性别方面存在歧视性算法。市委网信办将按照《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和中央网信办相关要求,持续对企业在算法应用上开展监督检查。我们将继续会同各部门做好政策文件的贯彻落实工作,督促企业保护新就业群体女性群体的合法权益。 (二)完善女性就业相关的养老保障政策 根据《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养老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规定,自2022年1月1日起,对个人养老金实施递延纳税优惠政策。在缴费环节,个人向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缴费,按照12000元/年的限额标准,在综合所得或经营所得中据实扣除;在投资环节,计入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投资收益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在领取环节,个人领取的个人养老金,不并入综合所得,单独按照3%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其缴纳的税款计入“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市税务局将在做好本市个人养老金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宣传和落实实施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及时收集政策执行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沟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和《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规定,基本养老金主要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根据缴费年限、缴费水平、退休年份、退休年龄等因素综合确定,本市按国家规定执行。关于最低养老金制度以及将养老金水平与参保人员育儿情况挂钩问题,目前,国家正在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工作,目标是统一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待遇计发和调整等政策,本市将根据国家要求,做好相应的制度调整工作。 对于尚未建立劳动关系从业人员,目前按规定可以在户籍地自愿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以灵活就业方式参加职工基本养老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我们已于3月31日印发了《关于灵活就业人员参加本市职工基本养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沪人社规〔2023〕5号),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知》进一步完善了我市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政策:一是放开户籍限制,允许在沪从事灵活就业年满16周岁且男性未满60周岁、女性未满55周岁的外省市户籍人员、港澳台人员、永居外国人等纳入参保范围。二是明确退休条件、转移接续、计发办法等按国家规定确定。 二、关于统筹推进职业培训和技能等级认定,拓宽新业态就业女性职业发展空间 (一)分级分类推进新业态女性职业培训 我局高度重视女性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鼓励用人单位加强对女职工开展技能培训,积极开展相关职业技能培训。近年来,本市人社部门持续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在促进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保障新业态就业人员技能发展的权益,鼓励新业态就业群体女性根据自身需求积极参加技能培训,提升技能水平,提高妇女就业能力及就业市场竞争力。 一是积极探索新就业形态技能培训试点。根据人社部关于新业态新模式从业人员技能培训试点的工作部署,自2021年起,本市普陀区、青浦区人社局分别联手阿里、顺丰,试点实施网约配送员岗位培训和技能等级培训项目,根据该就业群体工作和生活特点,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并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二是落实培训补贴政策扶持。会同市财政局制定出台《关于本市劳动者申领职业技能提升补贴有关事项的通知》,鼓励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参加相关职业技能认定,取得技能等级证书的,可按规定获得技能提升补贴。三是大力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一方面,会同行业主管部门,支持上海韵达货运有限公司、嘉里大通(上海)货运代理有限公司、上海顺衡物流有限公司、上海市快递行业协会、拉扎斯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等用人单位备案成为评价机构,面向本单位职工开展供应链管理师、物流服务师、快递员、快件处理员、网约配送员等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不断拓宽技能成长成才通道。另一方面,广泛征集遴选社会培训评价机构,支持上海市快递行业协会、上海市物流协会等行业协会面向各类人员提供网约配送员、物流服务师等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加快相关领域技能人才培养。 此外,我们积极推进女性参与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竞赛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等工作,鼓励女性参与到新职业新技能当中去,比如,在职业技能竞赛这一选拔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中,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女性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展示巾帼风采。今年4-5月,本市举办了上海市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此次大赛是目前本市范围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项目最多的职业技能竞赛,大赛专门设置了适合女性选手参加的整理收纳等比赛项目。另外,在近期拟出台的本市贯彻落实国家两办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中,专门强调了加强对女性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选用等内容。 (二)制定完善新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近年来,本市积极优化新业态就业群体职称评审工作。一是优化新业态就业群体职称评价体制机制。根据行业发展对人才队伍需求,动态调整新兴领域、跨界领域职称专业设置,为新兴专业人才、多专业复合型人才提供评价平台。进一步畅通新业态就业群体中高层次人才评价渠道,业绩突出的高层次人才可以通过“直通车”或“绿色通道”直接申报相应层级职称。二是完善新业态就业群体职称评价办法。创新新业态就业群体职称评价方式,完善评价标准,注重创新能力和业绩评价,丰富评价要素,提高新业态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三是加强职称申报受理服务体系建设。加强职称政策宣传和受理点建设,在市区两级人才公共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才密集的创业孵化基地、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园区等地设立职称政策咨询和申报受理服务点,提升新业态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便利度。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确保评审质量,贯彻落实中央和本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为新业态就业群体妇女畅通职业发展通道。 三、关于建立新业态女性就业预警和监测体系,完善网络平台用工信息资源分享 近年来,我局每年定期会同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定期组织开展灵活就业发展状况专题调研。调研对象为全市范围内为获取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而从事社会经济活动,但未与任何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年龄人口,包括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个人自主开展经营活动或从事自由职业等情形,涉及包括网约送餐、快递物流、家政保洁、建筑装潢、网络电商等14个新业态。调研充分依托我市就业登记等业务平台,综合利用入户调查、电话调查等方式,对灵活就业的总量规模、结构特征和变化趋势作深入的研究。去年末共收集灵活就业人员有效调查问卷一万余份。从调查情况看,在我市范围内从事灵活就业的人员中,男性约占61.8%,女性约占38.2%,按全市灵活就业人员约300万人推算,女性灵活就业人员超过110万人。分行业来看,女性占比较高的行业为家政保洁、护工护理和教育培训,分别为86.0%、78.4%和63.1%。另外,为进一步支持共享用工,满足企业用工需求,提升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稳定就业岗位,我局制定出台了《上海市共享用工指导和服务工作指引》,依托“乐业上海”微信公众号等本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免费为有需求的企业提供用工信息发布渠道。 目前,我市已对灵活就业人员形成了多方面统计监测渠道(灵活就业登记参保信息、社区外来人员就业监测信息、实有人口自主申报信息和就业人口数据共享机制),为本市在全国率先实现灵活就业人员的实名制管理和精细化统计提供了有利条件。 针对您提出的“建立新业态女性就业预警和监测体系,完善网络平台用工信息资源分享”的建议,我们将在每年定期开展灵活就业发展状况调查的基础上,探索对女性灵活就业人员开展专项调查,跟踪关注女性从事灵活就业的现状、需求和发展趋势,并探索建立监测指标体系,通过不断完善数据收集和分析,为适时推出新业态女性就业现状和就业需求指数提供支撑。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年5月18日 |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