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本人的朋友,大都了解:我在三个政府机关任过公职,后在中介(会计师所、税务师所、律师所)及企业也工作过。所以,本文想法的基础是窃以为自己可以跳出部分资深中介从业人员的“画地为牢”(没有不敬,仅是比喻)惯有思维,“大跨度”地反思税务服务中介的现状和展望下这个行业的未来。也许言语不当或思维欠妥,那肯定是本人在行业内的从业时间太短、思考不深所致,望各位看官见谅,我也会多历练、多思考,争取更大的提高。 一、行业部分现状 (一)工作、业务、人才,样样难求 1、行业内除了顶尖的专家和有独特资源的人士外,不说找到合适的工作(那就像找到合适的对象成立家庭一样难),就说找到短期有些体面工资或长期可期待的工作都不容易。对于这一点,相信大多找过工作的人,都有这个体会。 2、找业务,渠道很多,但已经大不如前了。据说以前,给人到税总找一份文件,就可以收客户的钱(大概纸质文件不如现在电子文档好找吧)。现在但凡有些大的项目需求,都走招标程序,陪标的概率是非常大的。但不准备,你连和客户谈的机会都没有。既然招标,都会提出招标入围条件或标准,这也把很多税务所排除在外了。你连提交标书的机会都没有!其实问题关键还是:竞争对手太多,如果只有你一家能做,看要不要招标? 3、税务服务行业的主要成本就是人力,大家拼的就是脑力!正如找到一个钻石王老五做老公一样,任何行业的顶尖人才都是有限的,甚至说是稀缺的。找到一个能为税务师别说日进斗金的,就是能为税务师所一年创造两百万以上收益的人才,都可说是凤毛菱角。不信,你可以去问问税务所的HR,找人真难! (二)合伙人、高级经理、经理、助理,没人不累 鉴证季累是行业特性形成的“惯例”,就连6、7、8、9月,还是累:1、整理底稿、归档;2、和税局沟通;3、和企业沟通;4、考试(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税务师、ACCA等等考不完的试),一大堆的事儿要处理、要战斗。 在淡季,除了一律放假回家待业(一般会给点儿生活费)外,大部分税务所都会想方设法地去接业务。因为大家都没那么多活干,所以接活儿的压力和冲劲儿更大。有时候的感觉是,比旺季时还累,更有甚者是“心累”。我想特别说下:心累,这个词在很多地方都能听到。夫妻间感觉心累可以离婚(一般都会坚持下),但在税务所感觉“心累”你还不能随便离开—离开意味着需要马上去找工作(除非家里底儿厚实,可以待业很久),上面说过找工作难啊!那为何税务所里“心累”?老板觉得内外烦心(客户刁难、下属不力);员工觉得上下烦心(上级不公、客户难缠)。管理体人性些的事务所,还可能换岗或沟通泄压,但哪里都差不多一样。累,无处不在的累,也许只是形式不同而已! 二、行业前景及解决路径 钱难挣、事难做、人难找,其实不光税务所行业,包括律师、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等诸多专业服务行业,都面临上述问题。那么行业的未来和解决路径在哪里?我相信两点:1、物极必反,肯定有人造反;2、跨界颠覆,无所不在。既然行业遇到这么多的问题,内部承压那么大,专业服务又是社会需要的,那么必须改变:要不内部开始,要不外部开始。大家都知道,包括国家税务总局在内的各级税务机关、行业协会都做过很多的努力,业界专家也做了诸多尝试,但行业普遍感受还是:一片嘈杂和压力无限。内部解决不了的情况下,只有寻求外部力量,现在看来外部力量对行业的冲击正在加剧。本人观点:更看好外部力量对本行业的促进和改变。本人假设(或说预感)如下情景供大家探讨: 情景一:逆向行驶 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诸如:“税收筹划”、“税务咨询”、“出口退税”、“转移定价”等都是高端业务。但如果借助技术手段将法规库和案例(可能来自新闻、法院判决、上市公司公告、专业文章等)将其规模化、模式化,将大致解决方案批量发送给这些大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手里或税务专业服务结构手里(比如通过:微信、邮箱、APP等),就可将其“平民化”。其实这些内容理论上可以做到的:维科、律商等税收数据库已经收集了足够多的税收法规文件,再对案例进行梳理分类,配合机器人的智能化学习技术,就能成功。以前是谈一个客户,一事一议,收费一般不菲。如果能批量提供大致解决方案,可以收极低的费用,只要客户足够多,结果是一样的。 情景二:行业收割 如果能设计一个系统税务解决方案,能对某行业内的所有企业的某个关键税务问题予以解决(降低税负或降低风险),就可以挨着和这个行业内的所有企业谈服务。只要你“定价”合理,真的能帮着解决些问题,一定会有人买单。并且随着服务客户人数的增多,你方案的前期开发成本会进一步摊薄。服务人员的服务技术也会越来越好,效率也会越来越高。 比如说,当前比较热的网红个税问题,作为网红平台依法有代扣劳务所得的个人所得税义务,且税负很重又不能转嫁(大多网红只接受税后报酬)。如果你在税收洼地(税收返还或低税率)设立企业,可以将网红都装进去。是否就可以挨着和网红平台谈合作?这只是一个例子,很多税务问题解决不了,要不是已经既成事实(回天无力),要不就是要求太高(非要一分钱都不交),其实都是有一定解决方案的,关键是你的思维有多开阔,你愿意付出多大的代价解决问题。办法总比问题多! 情景三:精准定位 其实你可能会发现,情景二的行业性收割,只是实现规模化的一种手段,且这种手段的实现,取决于一个重要前提:客户(需求)定位准确。如何实现定位准确?就不得不说一个问题:来了业务,你都接吗?是的,至少现在大多数事务所,都是这样的:不把业务往外推,先接了再说。其实,事务所和人一样,到了一定年纪后,一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吃自己吃的下的东西、睡自己睡得着的床、牵自己够得着的手!只要你把量做上去,就是全国都知道你们所只会做代理记账,又如何?你只管把客户交给你的账务记载好,风险把控好,也是可以的。关键是:现在的事务所,包括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都一样:接了再说!这样的情况,有两种原因:1、生活所迫,不得不接;2、人性的贪婪所致(谁和钱过不去?)。什么都做的结果就是你什么都难做好!未来一定会存在一种情景:专业化的细分所,一招儿鲜,吃遍天! 情景四:跨界抢钱 就像将学问分成文科、理科、文学、工科等一样,将中介分为律师所、税务所、会计师所也只是认为的划分而已,也许是管理的需要,也许只是观念区分的需要罢了。其实一直就不存在所谓的绝对泾渭分明的学问或服务(也不存在绝对100%的对和错)。在世界加快融合的当前,跨界,表面上看是抢钱,其实是合作!但在未来税务中介行业,这种合作又是一种竞争,统说:竞争性合作。税务师行业既然守不住自己的传统领地,那就得让人来踩踩,说不定比如律师来服务,客户体验更好呢?其实也用不着守,守意味着“画地为牢”、“故步自封”,倒不如勤练内功,做好服务,说不定将税务服务延伸到“管理服务”、“人文服务”哦。 据了解,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下有一个勤理律师事务所;华税律师事务所下有税务师事务所等都是例子,说明:跨界抢钱正在进行中!还有一种跨界也许你想不到:人力资源服务业跨界税务服务,据说南方有家做人力资源服务的公司,正在潜入税务服务领域,且发展迅速!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在家忙碌了一天,有些累。晚上放松下,却无从打发。写了上述文字,希望能和大家有些沟通和启发!一家之言,仅供参考!欢迎交流! |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