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流失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及对策

来源:安徽税务网 作者:安徽税务网 人气: 时间:2008-08-30
摘要:  内容提要:据国家税收总局网站提供的消息,2000年以来,全国通过税务稽查补的税款每年都在1000亿元以上,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税收流失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拟就当前我国税收流失成因,税收流失对经济...

  (四)由欠税引发的税收流失。从表面看,欠税的纳税人是已经明确的纳税主体,只是纳税人延迟了税款缴纳税的时间,并没有直接将税款据为已有,但从国家角度来盾,如果总有规模不小的欠税余额不能及时清偿,就相当于总是有一部分税款被纳税人非法、无偿占用着,这部分税款的时间价值对国家税收收入来说仍然是一种损失。更何况由于企业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企业欠税很容易演变成无法清偿的陈欠、死欠被空挂或核销,就是更直接的税收流失了。

  (五)个别征税主体人生观、价值扭曲,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不正之风的腐蚀,丧失原则和立场,执法犯法。在整体税收流失中征税主体执法犯法造成的税收流失只占其中很小的比例,但影响十分恶劣,其负面效应不可等闲视之。

  四、税收流失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和危害

  (一)对国家财力收入的影响。税收的产生是基于国家财政收入的需要,也就是说,税收的首要职能是筹集财政资金。截止2005年底,我国通过税收取得的财政收入占到国家财政总收入的90%以上。税收成为维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和促进社会公用事业发展的主要财力来源。大量的税收流失,必然会使国家可支配财力减少,许多事关国计民生且必须由国家才能提供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无法落实,一方面导致人们对政府的信任危机,另一方面也成为各种乱收费的“助推剂”。

  (二)对资源配置的影响。税收流失对资源的配置的影响,是指税收流失现象对经济体系中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的各种资源流动和组合的影响。从商品与价格的关系看,由于税收是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因此,如果某些商品和经营活动中存在着税收流失,就会使得这些商品在市场竞争中与依法纳税的同类商品相比具有价格优势,能够以更低的价格销售或者在同样价格条件下赚取更多利润,从而能吸引更多的资源投入到该商品的生产经营中来。这种现象,破坏了各种资源合理流动平衡状态,成为催生地下经济、隐蔽经济的温床,加剧了产业结构畸形化的程度。此外税收流失还会造成各种财务、会计信息扭曲,从而影响人们的经济决策和投资决策,造成资源配置的更大浪费。

  (三)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税收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一直被视为政府对收入分配进行调节不可或缺的工具。特别是累进税制的广泛采用,更被视为政府调节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法宝。税收流失现象的存在,就会使政府制定政策时设想的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有可能被扭曲,甚至出现与其初衷相悖的结果。据有关专家称,尽管近年来国家采取了许多措施,试图缩小收入差距,但我国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仍在继续。大量的税收流失让一些人迅速暴富起来,由于其所得并非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的结果,因而,很容易引起一些人的仇视和嫉妒。时下,在一些人中存在的仇富心理便是这种现象最好的诠释。

  (四)对宏观调控的影响。由于许多税收流失行为如偷逃税等要取得成功而被税务部门发现查获,纳税人必须通过合法或者违法手段摆脱政府有关部门的监控和管理,如作为纳税人的企业和个人为了偷逃税或进行其它税收流失活动,往往是通过伪造、隐瞒、篡改其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经济、会计、财务信息和数据,从而向税务部门和其它管理部门提供虚假的、不真实的信息数据,这样就使得政府各部门统计的各种经济信息和数据并不能完全反应真实的经济活动情况,影响政府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做出许多失误的决策,从而可能导致破坏性的结果,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

  (五)对劳动就业方面的影响。由于税收流失能给生产经营者带来超过社会平均利润水平的收益,在利益的诱惑下,一些人便千方百计转移、隐匿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大量的地下经济活动应运而生。为了吸引更多的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经营中,从事地下经济活动的业主在自身获益的同时,也让地下经济活动中的从业者以较少劳动时间获得了较为丰厚的报酬,使大量的劳动者由公开经济活动转入地下经济活动,从而影响到社会的劳动就业。

本文章更多内容:<<上一页-1-2-3-4-5下一页>>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排行

税屋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杭州亿企云服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运行维护:《税屋》知识团队    电子营业执照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南环路3738号722室

浙公网安备33010802012426号 浙ICP备2022015916号

  • 服务号

  • 综合订阅号

  • 建安地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