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府规[2022]12号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助行业强主体稳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来源:税屋 作者:税屋 人气: 时间:2022-09-26
摘要: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按照50%税额顶格减征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六税两费”。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助行业强主体稳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沪府规[2022]12号        2022-09-26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现将《上海市助行业强主体稳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22年9月26日

上海市助行业强主体稳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

  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及时落实国家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接续政策措施,加力巩固全市经济恢复发展基础,全力打好经济恢复和重振攻坚战,在本市发布的《上海市全力抗疫情助企业促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抗疫助企“21条”)和《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以下简称经济恢复重振“50条”)基础上,制定上海市助行业强主体稳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如下:

  一、着力助行业促发展

  (一)加大文化旅游体育行业纾困力度。通过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引导,联动各社会主体共同出资,实施电影票价补贴。对2022年符合疫情防控要求、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及时恢复营业的专营商业影院、体育健身场所,给予复工复市补贴。对2022年因疫情管控暂停营业的专业剧场,按照座位数给予一次性停业补贴;对疫情后加快复演的专业剧场,给予限流补贴。统筹用好上海市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将符合条件的酒店宾馆纳入旅游业贷款贴息政策范围,对符合条件的A级景区、星级酒店给予一次性纾困补助。充分用好体育发展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体育企业给予贷款贴息支持,对社会资本参与市民健身设施补短板的建设项目给予一次性补贴。开展商标质押助力文体旅等重点行业纾困“知惠行”专项活动。(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市体育局、市文化旅游局、市知识产权局)

  (二)加大会展行业扶持力度。支持重点展会有序复展,对2022年克服疫情影响在沪举办的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举办单位实际发生的场租费用按照不超过10%的标准给予补贴,单场补助金额最高100万元。加快推进展会业态创新,鼓励会展企业举办“云展览”,开展“云展示”“云对接”“云洽谈”“云签约”。(责任单位:市商务委、市财政局)

  (三)支持广告行业恢复发展。对提供广告服务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其2022年第四季度实际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的50%给予资金支持。(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市税务局)

  (四)加大航空业纾困补助力度。制定实施2022年上海航空业补助方案,重点对消杀、核酸检测、空中保障能力建设、货邮国际中转业务等方面给予补贴,支持航空业防疫和恢复发展。(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交通委、机场集团)

  (五)支持各类生活性服务业恢复发展。优化餐饮、住宿等行业稳岗补贴认定条件,对连锁企业分支机构主营业务为提供餐饮、住宿服务的,可将经各区行业主管部门认定的分支机构纳入一次性稳岗补贴范围。按照国家要求,对养老服务机构和托育服务机构属于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范畴、承租国有房屋的,一律免除租金到2022年底。对符合条件的养老托育服务机构,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按照50%税额顶格减征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六税两费”。对养老托育行业纳税人,可按照规定享受按月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一次性全额退还存量留抵税额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商务委、市文化旅游局、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民政局、市教委、市税务局、各区政府)

  二、着力强主体增动能

  (六)支持小微企业升级发展。对首次成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按照企业产值增速分档支持其采购数字化管理、技术创新、法律咨询、检验检测等服务,市级资金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鼓励各区配套支持。建立规上工业企业培育库,将接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标准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以下高新技术企业等列为重点培育对象,加强入库培育和指导服务。鼓励各区对首次成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或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的,给予一定奖励。(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科委、各区政府)

  (七)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茁壮成长。对入选市级、国家级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奖励全覆盖,由各区对新认定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给予不低于10万元奖励,对新认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给予不低于30万元奖励。推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码上贷”,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项行动,推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属服务包,在上海市企业服务云开设“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服务专窗,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一门式服务。(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知识产权局)

  (八)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建立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持续稳定通过创新资金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梯度升级。对首次成为“四上”企业的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市、区联动给予企业上一年度研发投入5%的一次性奖励,最高50万元。对高新技术企业在2022年第四季度购置设备的支出,允许当年一次性税前全额扣除并100%加计扣除。(责任单位:市科委、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各区政府)

  (九)支持优质企业上市。鼓励各区对新纳入“浦江之光”科创企业库等并进入上市辅导期的企业,给予必要扶持。鼓励各区加大对企业境内外上市的支持力度,对企业成功上市的给予奖励。(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科委)

  三、着力扩需求稳增长

  (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强重大投资项目规划、用地、用海、环评等前期工作以及资金等要素保障,用好国家持续新增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面向国家政策规定允许的支持领域和项目范围全力做好项目储备,推动符合条件项目抓紧申报,推进已签约项目加快开工,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依法用好专项债结存限额,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支持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推动存量基础设施项目REITs常态化发行。建立本市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以合并审批、分期审批、格式化审批、容缺后补等为抓手,精简项目审批流程,推进社会投资项目“用地清单制”改革,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投资项目,加快推进“四个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全力推进示范区线等一批在建重大项目,尽快开工小洋山北侧开发等一批重大预备项目,加快开展市域铁路等一批重特大项目前期工作,超前谋划深远海海上风电试点等一批具有重要引领作用的重特大项目,确保全年重大项目完成投资额超过2000亿元。(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规划资源局、市水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财政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交通委、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证监局)

  (十一)全力促进消费市场潜力释放。大力促进汽车、住房等大宗消费,取消对符合国五及以上排放标准的小型非营运二手车迁移限制,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延续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至2023年底;合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强住宅项目建设交付保障,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筹措力度,着力构建“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的多层次租赁住房供应体系,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结合办好全国首届“国际消费季”暨第三届上海“五五购物节”以及全球新品首发季、夜生活节、上海旅游节等标杆活动,放大10亿元“爱购上海”电子消费券乘数效应,广泛动员重点商圈、电商平台以及零售、餐饮、文体旅商户等积极参与并配套开展打折让利、优惠叠加等活动,着力促进消费回补。持续投放面向市民的体育消费券,对使用体育消费券的健身场馆给予每月1500元的防疫物资补贴。加快释放绿色智能家电消费潜力,对本市消费者购买绿色智能家电等个人消费给予支付额10%、最高1000元的一次性补贴。支持消费市场创新发展,对具有市场引领性的创新业态、模式及创意活动以及对消费市场增长有突出贡献的企业适当予以支持,每年奖励上限为零售企业100万元/家、餐饮企业50万元/家,奖励资金实行预算总额控制。(责任单位:市商务委、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局、市体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房屋管理局、市税务局)

  (十二)推动外贸外资保稳提质。鼓励银行机构、担保机构减免相关汇率避险费用,引导港口单位进一步压缩空箱调用、码头装卸、集卡短驳等费用,取消企业办理退运货物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税专门申请的第三方检测要求,对符合条件的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参展车辆优先检测。开展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监管创新试点,扩大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机构)进口研发用物品“白名单”范围。持续压缩出口退税办理时间,确保办理正常出口退税的平均时间在5个工作日内,对出口退税分类管理类别为一类、二类的出口企业办理退税平均时间在3个工作日内。大力支持外贸企业拓展市场,设立RCEP企业服务咨询站,上线RCEP最优关税税率和原产地证规则查询系统。落实国家政策要求,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发展和便利跨境电商出口退换货,搭建海外仓综合服务平台,鼓励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企业设立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退货中心仓。鼓励贸促机构、会展企业以“境内线上对口谈,境外线下商品展”方式举办境外自办展会,支持中小微企业参加该方式举办的境外展会。为赴境外从事商务活动的人员开通绿色通道,提供出入境证件办理便利。积极支持新能源汽车出口,支持新能源汽车企业加快海外营销和售后服务网络建设。选取一批制造业领域标志性外资项目,加强“全流程”跟踪服务和全方位要素保障,推动项目尽早落地建设。修订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支持政策,将符合条件的跨国公司事业部总部等纳入总部认定和支持范围。进一步支持外资企业在沪设立研发中心,在引进海外人才、提高研发便利度、支持开展科技创新、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等方面加力增效。开展长三角区域性“一带一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试点,为市场主体提供信息资讯、投资贸易对接、金融咨询、法律咨询、企业培训、海外响应支持等服务。(责任单位:市商务委、市财政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交通委、市科委、市经济信息化委、上海科创办、市政府外办、市公安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知识产权局、市药品监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银保监局、上海海关、上海出入境边检总站、市税务局、市贸促会、上港集团)

  (十三)支持重点产业企业加快升级发展。支持重点产业升级改造,对符合条件的重点产业领域重大技术改造项目支持上限提高至1亿元,对符合条件的本市产业园区“二转二”开发贷款给予贴息支持,对现行按照75%比例税前加计扣除研发费用的行业将2022年第四季度扣除比例统一提高到100%。用好国家专项再贷款和财政贴息政策,支持制造业、社会服务领域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2022年第四季度更新改造设备。支持龙头企业升级扩容,对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亿元、50亿元、100亿元等不同规模的先进制造业企业,鼓励各区按照规定给予支持。支持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等新赛道加快布局发展,实施新一轮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贴息政策,优化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支持政策,按照规定给予不超过创新产品合同金额30%、最高2000万元的支持。落实国家支持制造业税收优惠政策,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前期缓缴的所得税等“五税两费”,2022年9月1日起缓缴期限届满后继续延长4个月;对制造业新增增值税留抵税额即申即退,到账平均时间压缩至2个工作日。落实国家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政策措施,引导平台企业依法合规开展业务和发展,鼓励平台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制定数字总部认证办法。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推动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创新,鼓励民营企业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创新创业公司债等公司信用类债券。(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委网信办、市科委、市税务局、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证监局、各区政府)

  四、着力优环境强服务

  (十四)优化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落实国家设立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要求,推动建立完善上海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安排中小微信贷奖补专项资金,扩大信贷风险补偿对象范围,对在沪银行申报的符合条件的普惠小微贷款以及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贷款产品“应纳尽纳”;降低信贷风险补偿门槛,将一般行业企业的不良率补偿下限门槛统一下调至0.8%,将符合条件的本市重点行业企业的不良率补偿下限门槛进一步下调至0.5%。提高信贷风险补偿比例,对不良率3%以下部分的不良贷款净损失,补偿比例不低于25%;对不良率3%-5%部分的不良贷款净损失,补偿比例不低于55%。(责任单位: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财政局、市经济信息化委、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银保监局)

  (十五)实施中小微企业“首贷户”贷款贴息贴费。对2022年第四季度通过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管理中心担保、从上海辖内商业银行首次获得普惠贷款的中小微企业,给予2%的贴息补助,单户企业贴息金额最高20万元。建立市、区联动的担保体系,支持融资担保机构向中小微“首贷户”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按照0.5%收取担保费,引导区级财政部门对中小微“首贷户”融资担保服务继续实行贴费政策,鼓励区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担保费率在现有基础上减半收取。(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银保监局、各区政府)

  (十六)加大普惠金融为企服务力度。开展普惠金融顾问试点,建立以金融专家为主、产业专家为辅的普惠金融顾问专家库,由普惠金融顾问组成普惠金融服务团队,更好服务受疫情影响的困难行业。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企业融资服务中心,在更好发挥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企业服务云、上海信易贷综合服务平台、上海市地方征信平台等融资服务功能的基础上,推行“单一窗口”一站式融资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区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企业融资服务窗口并向各园区延伸,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和受理服务,便利企业就近咨询办理金融业务。(责任单位: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银保监局、上海证监局、各区政府、各园区管委会)

  (十七)鼓励引导保险机构创新疫情防控保险产品。落实国家政策要求,鼓励在沪保险机构制定相关疫情防控保险方案,开发完善复工复产综合保险方案以及营业中断险、货物损失险、健康保险等疫情防控保险产品,优先支持物流、餐饮、零售、文体旅等困难行业企业投保。鼓励引导各区对疫情防控保险产品进行保费补贴。(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上海银保监局、各区政府)

  (十八)减轻职工医保单位缴费负担。自2022年第四季度起,降低职工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单位缴费比例0.5个百分点。按照国家最新政策要求,全面推行“免申即享”方式,对中小微企业、以单位方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缓缴2022年9月至11月职工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单位缴费,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组织参照执行。(责任单位:市医保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税务局)

  (十九)开展清费减负系列行动。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结合地方实际,对本市各领域涉及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保证金,制定和公布缓缴清单,对清单内的药品注册费、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费、工程质量保证金等收费项目一律缓缴一个季度,免收滞纳金。2022年第四季度将收费公路货车通行费减免10%,将政府定价货物港务费标准降低20%。开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加大有分歧账款协调解决力度,确保无分歧账款清偿率达到100%。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聚焦交通物流、水电气、财经、金融、行业协会商会等重点领域,切实减轻各类市场主体的不合理负担。(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国资委、市市场监管局、市民政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上海银保监局、各区政府)

  (二十)逐步扩大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开票试点。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进一步扩大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开票试点范围,2022年内,实现全市开票量最集中的重点企业和高信用低风险的优质企业“全覆盖”,更大力度支持和满足市场主体合理用票需求。(责任单位:市税务局)

  (二十一)持续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和信用服务助企纾困。开展律师行业为民营企业提供免费“法治体检”活动,帮助企业应对疫情造成的各类法律风险。指导公证、司法鉴定机构畅通涉疫企业法律服务绿色通道,围绕涉疫企业需求开展针对性服务,缩减办理时限。对符合条件的涉疫企业,缓减一定的公证、司法鉴定和仲裁费用。全面推行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完善不予行政处罚清单。合理调整失信信息认定和归集标准,探索建立因疫情不可抗力因素造成失信的豁免机制;持续优化信用修复、信用信息异议处理等服务,引导企业及时、主动维护信用记录;加大涉企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力度,支持银行机构在公共信用平台联合建模,拓展企业信用“白名单”范围;加快推进信用报告替代企业合规证明,通过线上一键式获取专版报告,助力企业申请境内上市和资本市场融资。(责任单位:市司法局、市发展改革委)

  (二十二)着力保就业保安全保民生。落实国家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要求,采用“免申即享”方式,将补助范围进一步扩大至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青年等重点群体。对依托平台灵活就业的困难人员、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给予社保补贴。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加快推进上海LNG站线扩建工程等能源保供项目建设,及时发放一次性农资补贴,全力确保城市平稳运行、能源稳定供应和粮食稳产保供。持续抓好物流保通保畅,推动建设应急物资中转站。充分发挥“两旧一村”等民生工程对扩投资、促消费、稳就业的带动作用,试点推广中心城区旧区改造政策,由市级专项资金对黄浦、静安、虹口、杨浦等区单独实施土地储备且规划用途为公益性配套设施的零星旧改地块给予定额补助,加强旧住房成套改造政策倾斜。全面提速“城中村”改造,编制“城中村”改造规划,将“城中村”改造项目认定中的集体建设用地占比要求从70%以上降至51%以上,完善规划调整、容积率增加、多渠道融资等支持政策,持续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兜牢基本民生底线。(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委、市财政局、市应急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委、市交通委、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规划资源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粮食物资储备局、市房屋管理局)

  各部门、各区要抓紧制定发布配套实施细则,明确申报流程和办事指南,积极实行免申即享、一键即享、线上办理、精准推送等措施,加强政策宣传解读、组织实施和分析评估,确保各项政策加快落实落地,高效直达市场主体。

  本政策措施自2022年10月1日起施行,具体政策措施明确执行期限的,从其规定。本市2022年3月发布的抗疫助企“21条”政策和5月发布的经济恢复重振“50条”政策按照原规定继续执行。国家有相关规定的,从其规定。


《上海市关于助行业强主体稳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相关情况

  [尹欣]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为落实国家政策措施,进一步巩固全市经济恢复发展基础,上海近日制定了助行业强主体稳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这个政策一共22条,我们今天简称稳增长“22条”,今天为大家邀请到了市领导和相关委办局的负责人,向大家介绍稳增长“22条”政策的主要内容,同时回答各位记者关心的问题。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清先生,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阮青先生,市经济信息化委总工程师张宏韬先生,市商务委副主任张国华先生,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管小军先生,市税务局总审计师刘洪波先生。首先,请吴清常务副市长介绍稳增长“22条”政策的有关情况。

  [吴清]

  各位新闻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要决策部署,在3月底和5月底先后出台抗疫助企“21条”经济恢复重振“50条”两轮助企纾困稳增长综合性政策。今年8月底,国家在稳经济一揽子33项政策的基础上,又推出19项接续政策措施。为及时落实国家政策措施,加力巩固全市经济恢复发展基础,全力打好经济恢复和重振攻坚战,在充分听取各类市场主体诉求和建议的基础上,我市近期制定了《上海市助行业强主体稳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稳增长“22条”)。下面,向大家简要介绍两方面情况。

  一、总体考虑

  前两轮助企纾困稳增长政策出台以来,全市各部门、各区持续狠抓政策推进落实,目前市、区两级已出台实施细则460多项,努力为企业缓解燃眉之急。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全市经济延续恢复增长态势,8月份工业、外贸、金融、财税收入、房地产等指标当月实现两位数增长,投资、消费增速持续加快(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1%,进出口增长15.8%,金融市场交易总额增长35.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1%,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38.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9%,比7月快1.2个百分点,社零总额增长2.5%,比7月快2.2个百分点),市场预期和信心不断改善,经济回升保持向好势头。

  与此同时,调研发现,不少困难行业企业对进一步优化助企纾困政策仍有很大期待。为持续放大政策组合叠加效应,7月中下旬以来,我们结合上海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后的新形势新情况,认真贯彻6月份以来国务院新出台的政策举措,特别是8月底推出的19项政策措施,比较借鉴兄弟省市有益探索和专家学者政策建言,系统梳理全市“防疫情、稳经济、保安全”大走访大排查以及政企沟通圆桌会等活动收集的共性问题,着重听取餐饮、住宿、文化、旅游、会展、广告等困难行业企业的诉求建议,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形成了新一轮稳增长政策。

  总的来看,本轮政策是在综合了国家政策、市场呼声与多方建议的基础上研究形成的,是在稳增长重要窗口节点上出台的接续型升级版政策,与前两轮助企纾困稳增长政策能够有力配合衔接、形成组合叠加效应。

  二、主要内容

  稳增长“22条”包括四个方面内容。

  第一,着力助行业促发展。主要是聚焦文化、旅游、体育、会展、广告、航空以及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各类生活性服务业,进一步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具体包括5条政策:一是加大文化旅游体育行业纾困力度。实施电影票价补贴、专营商业影院和体育健身场所复工复市补贴、专业剧场一次性停业补贴和限流补贴。同时,实施旅游业贷款贴息扩围、A级景区和星级酒店一次性纾困补助、体育企业贷款贴息支持等。二是加大会展行业扶持力度。对2022年克服疫情影响在沪举办的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举办单位实际发生的场租费用,按照不超过10%的标准给予补贴,单场最高100万元。三是支持广告行业恢复发展。对提供广告服务的单位和个人,按其2022年第四季度实际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的50%给予资金支持。四是加大航空业纾困补助力度。制定实施2022年上海航空业补助方案,对消杀、核酸检测等方面给予补贴。五是支持各类生活性服务业恢复发展。优化餐饮、住宿等行业稳岗补贴认定条件,对养老、托育服务机构属于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范畴、承租国有房屋的,一律免除租金到2022年底。

  第二,着力强主体增动能。主要是聚力支持中小微市场主体做强做优,进一步激发内生活力动力,具体包括4条政策:一是支持小微企业升级发展。对首次成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市级给予奖励,鼓励各区配套支持。鼓励各区对首次成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或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的,给予一定奖励。二是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茁壮成长。对入选市级、国家级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奖励全覆盖,由各区对新认定市级、国家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分别给予不低于10万元、30万元奖励。三是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对首次成为“四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国家重点服务业企业)的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市区联动给予企业上一年度研发投入5%的一次性奖励,最高50万元。四是支持优质企业上市。鼓励各区对新纳入“浦江之光”科创企业库等并进入上市辅导期的企业给予必要扶持,加大对企业境内外上市的支持力度。

  第三,着力扩需求稳增长。主要是从投资消费、外贸外资、重点产业等供需两侧同步发力,为全年经济增长提供助力,具体包括4条政策:一是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用好国家新增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和专项债结存限额,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二是全力促进消费市场潜力释放。大力促进汽车、住房等大宗消费,取消对符合国五及以上排放标准的小型非营运二手车迁移限制,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延续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至2023年底,合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放大10亿元“爱购上海”电子消费券乘数效应,持续投放面向市民的体育消费券,对本市消费者购买绿色智能家电等个人消费给予支付额10%、最高1000元的一次性补贴,实施消费市场创新发展奖励支持。

  三是推动外贸外资保稳提质。多措并举为企业降成本简流程,持续压缩出口退税办理时间。大力支持外贸企业拓展市场,优化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认定条件,开展长三角区域性“一带一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四是支持重点产业企业加快升级发展。支持重点产业升级改造,对符合条件的重点产业领域重大技术改造项目支持上限提高至1亿元,对符合条件的产业园区“二转二”开发贷款给予贴息支持,对现行按75%比例税前加计扣除研发费用的行业,将2022年第四季度扣除比例统一提高到100%。支持龙头企业升级扩容,对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亿元、50亿元、100亿元等不同规模的先进制造业企业,鼓励各区按照规定给予支持。支持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等新赛道加快布局发展,优化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支持政策。落实国家支持制造业税收优惠政策,延长缓税补缴期限。支持平台企业、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第四,着力优环境强服务。具体包括9条政策,主要从金融纾困、医保降费、清费减负等多渠道协同施策,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金融纾困方面,一是优化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将一般行业企业的不良率补偿下限门槛统一下调至0.8%,对重点行业企业进一步下调至0.5%。二是实施中小微企业“首贷户”贷款贴息贴费,对2022年第四季度通过市融资担保中心担保、从上海辖内商业银行首次获得普惠贷款的中小微企业,给予2%的贴息补助,单户最高20万元。三是加大普惠金融为企服务力度,开展普惠金融顾问试点。四是鼓励引导保险机构创新疫情防控保险产品。医保降费方面,减轻职工医保单位缴费负担,降低单位缴费比例0.5个百分点。清费减负方面,2022年第四季度减免收费公路货车通行费,降低政府定价货物港务费标准。开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开票便利方面,逐步扩大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开票试点,2022年内实现全市开票量最集中的重点企业和高信用低风险的优质企业全覆盖。法律和信用服务方面,开展企业免费“法治体检”,全面推行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探索建立因疫情不可抗力因素造成失信的豁免机制,加快推进信用报告替代企业合规证明。民生保障方面,落实国家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全力确保城市平稳运行、能源稳定供应和粮食稳产保供,充分发挥“两旧一村”等民生工程对扩投资、促消费、稳就业的带动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抓紧制订各项实施细则和申请指南,积极实行精准推送、网上办理、免申即享等便利化措施,推动各项政策高效直达市场主体,促进新一轮稳增长政策尽快全面落地见效,持续释放系列稳增长政策组合叠加效应。

  [尹欣]

  感谢吴清常务副市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提问的记者先通报您所在的新闻机构。

  [人民日报]

  今年以来上海先后出台过两轮助企纾困稳增长政策,分别是3月底的抗疫助企“21条”和5月底的经济恢复重振“50条”。与前两轮政策相比,此次出台的新一轮22条稳增长政策主要有哪些特点?

  [吴清]

  谢谢您的提问。今年3月29日发布了第一轮“21条”,5月29日发布了第二轮“50条”。在三季度末9月28日,我们正式发布第三轮“22条”,就是要以政策的确定性有效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力巩固全市经济恢复发展基础。与前两轮政策相比,新一轮稳增长政策主要有三个方面特点:

  一是更加注重在前两轮政策的基础上加力扩围。本轮政策不是单独的存在,而是今年以来国家和上海系列稳增长政策的延续,向上是对国家稳经济一揽子33项政策和19项接续政策措施的细化落地,向前是对我市抗疫助企“21条”和经济恢复重振“50条”的升级扩围。总的来说,就是持续聚焦受疫情冲击影响较大的行业领域和中小微企业,用接续不断的政策组合拳“再扶一把”“再送一程”,为困难行业加油,为市场主体减负,为经济重振造血。比如,在“着力助行业促发展”这个板块中,新一轮“22条”不仅仅局限在国家明确的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五个特困行业,而是继续扩围拓面,将广告行业纳入纾困扶持范围,按2022年第四季度实际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的50%给予资金支持;继续加力升级,对体育、会展、养老、托育等行业进一步细化纾困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二是更加注重从前两轮的“救急难”政策向“促发展”政策升级。出台实施新一轮“22条”,既是上海积极应对疫情冲击的必然要求,更是加快恢复重振经济的主动选择。这轮政策已经从聚焦抗疫助企逐渐转向着眼影响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围绕稳定经济基本盘、跑出发展加速度,主动谋划强供给、扩需求、优环境的增量型政策。形象点讲,如果说前两轮政策更多是在“救急难”“稳存量”,那么本轮政策更加注重“促发展”“做增量”。比如,我们推出绿色智能家电以旧换新一次性补贴,既有利于加快释放消费潜力、稳定全年经济增长,也有利于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引领未来高质量发展。又如,我们提出修订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支持政策,将符合条件的跨国公司事业部总部等纳入总部认定和支持范围,既有利于当前稳定和提振外资企业信心,也有利于持续增强城市核心功能,在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本轮政策的“有效期”并不局限于今年最后三个月,除具体条款明确执行期限的从其规定外,其余条款属于常态化政策,可以跨年度施行。总的来说,就是要以政策的长效性支撑经济行稳致远。

  三是更加注重从前两轮的保主体政策向强主体政策升级。前期受疫情冲击,我们的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非常困难,我们的政策重心是保企业保就业,因为我们坚信,惟有留住青山、才能赢得未来。在继续重点支持受疫情冲击影响更大的中小微市场主体的同时,新一轮“22条”更加聚焦强主体增动能,紧紧围绕壮大市场主体、夯实微观基础、优化发展环境,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政策措施。比如,支持小微企业“小升规”;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规做强”,对首次成为“四上”企业的给予研发投入一次性奖励;支持优质企业上市。总的就是要积极培育铺天盖地的优质中小企业,从中孕育出顶天立地的头部企业、总部企业、领军企业。

  再过几天就到第四季度了,我们将紧紧抓住全年最后一个季度的窗口期,狠抓包括国家政策、前两轮政策、本轮政策在内的各项政策措施尽快落地、全面落实,形成叠加效应,尽最大努力帮助各类企业健康成长,更好地服务好保障好民生,助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谢谢!

  [上海电视台]

  扩大有效投资是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能否介绍一下《若干政策措施》在这方面的主要考虑和重点举措?

  [阮青]

  感谢您的提问。上海近两年投资一直保持在8%-10%的增长态势。虽然今年前5个月受疫情影响我市投资增速出现了阶段性的放缓,经过各方面的努力,目前投资增速已经企稳,7月当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7%,8月当月增长9.9%,为全市经济企稳向好发挥了支撑作用。本轮政策将继续着力扩大有效投资,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抓资金保障。为把握住国家政策密集出台的“窗口期”,用足用好国家新出台的政策红利,《若干政策措施》提出“用好国家持续新增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依法用好专项债结存限额”等。比如,围绕落实国家有关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的要求,我委牵头建立了市级层面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负责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的储备、申报、签约和推进工作,目前已取得积极成效。下一步,我们将面向国家政策规定允许的支持领域和项目范围全力做好项目储备工作,继续推动符合条件项目抓紧申报,推进已签约项目加快开工,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又如,围绕落实国家有关依法用好专项债地方结存限额的政策要求,我们将依托专项债券项目申报审核和跟踪调度机制,加快专项债使用进度,为项目推进提供更有效的资金保障。

  二是抓审批提速。本轮政策提出“建立项目协调机制”“精简项目审批流程”等,总的就是要让企业少跑腿,项目早落地。今年以来,我市创新优化投资审批程序、优化投资环境的工作一直没有停顿。如今年初,我市实行了深化整合部分政府投资项目可研报告和初步设计环节、轨道交通等市政项目分期分段供地、试点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等创新举措。又如,在前期出台的经济恢复重振“50条”中,我市提出了资源性指标“六票”统筹、“一表申请、一口受理、一网通办、限时完成、一次发证”等改革措施,收到了实效。下一步,我们将以合并审批、分期审批、格式化审批、容缺后补等措施为抓手,不断推动项目审批简流程提效率。

  三是抓“四个一批”。围绕全年重大项目完成投资额超过2000亿元目标,本轮政策提出“加快推进在建、预备等‘四个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的举措。下半年以来,我市举办了“潮涌浦江”投资上海全球分享季,通过十大系列活动广泛吸引海内外投资,截至9月20日共签约重大项目597个、总投资达9410亿元,重大项目开工296个、总投资达6029亿元,发布金融授信5366亿元。下一步,我们将乘势而上,全力推进示范区线等一批在建重大项目,尽快开工小洋山北侧开发等一批重大预备项目,加快开展市域铁路等一批重特大项目前期工作,超前谋划深远海海上风电试点等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重特大项目。

  四是抓“两旧一村”。在历时30年的我市中心城区成片二级以下旧里改造圆满收官的新起点上,本轮政策提出“充分发挥‘两旧一村’等民生工程对扩投资、促消费、稳就业的带动作用”,更好回应市民群众对改善居住条件的诉求。具体来说,在中心城区零星二级以下旧里改造方面,目前全市还有39.6万平方米有待改造,本轮政策提出,由市级专项资金对区单独实施土地储备且规划用途为公益性配套设施的零星旧改地块给予定额补助,加大中心城区零星旧改政策支持力度。在旧住房成套改造方面,我市将采取拆除重建、原址改建、保护修缮等多种方式,全面加快小梁薄板房屋等旧住房成套改造。在“城中村”改造方面,在2021年底前已认定的54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基础上,本轮政策提出,将“城中村”改造项目认定中的集体建设用地占比要求从70%以上降至51%以上,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扩大“城中村”改造政策覆盖面。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加大规划、土地、资金等方面政策支持力度,实现“城中村”改造项目的扩容提速。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请问在这次新一轮的政策措施中,对于推动产业经济恢复发展是怎么考虑的?

  [张宏韬]

  前期,我们全面落实国家和本市出台的一系列推动经济恢复重振的政策措施,全市企业千方百计抢抓机遇、全力组织生产,能源企业全力保供、迎峰度夏,使全市产业经济总体呈现“两快、两好”的特点,即工业生产和投资快速增长;工业出口好于全国平均水平、战略性新兴产业好于面上工业。

  6月、7月、8月当月本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9%、18.6%、16.1%,连续3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1-8月本市规上工业出口交货值累计增长13.6%,实现两位数增长;8月当月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3989亿元,创年内月度新高。为进一步保持产业经济持续“稳中向好”的态势,和前期政策形成接力效应、放大效应,根据市政府发布的《若干政策措施》,下一步,我们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支持企业培育发展。建立规上工业企业培育库。支持小微企业升级发展,对首次成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按照企业产值增速分档支持其采购数字化管理、技术创新、法律咨询、检验检测等服务,市级资金可以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鼓励各区配套支持。

  二是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支持龙头企业升级扩容,鼓励各区对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一定规模的先进制造业企业给予奖励。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茁壮成长,对于新认定的国家级或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由各区分别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推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码上贷”,在上海市企业服务云开设“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服务专窗,提供一门式服务。

  三是支持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重点产业升级改造,对符合条件的重点产业领域重大技术改造项目支持上限提高至1亿元。支持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等新赛道建设布局。支持创新产品应用,优化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支持政策。同时,支持平台经济发展,落实国家关于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政策措施,引导平台企业依法合规开展业务和发展,鼓励其参与国家重大科技创新项目。

  [界面新闻]

  刚刚提到,今年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上海抗疫助企“21条”经济恢复重振“50条”,对强化金融助企纾困提出了明确要求。请问新一轮稳增长政策中,金融还将采取哪些举措?

  [管小军]

  谢谢您的提问。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会同“一行两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及时出台多项有针对性金融举措,先后建立了市区两级防疫专项协调机制以及“纾困融资”工作机制,举办系列金融助企纾困政策解读和宣讲活动,积极推进无缝续贷,鼓励在沪银行设立企业纾困专项贷款,助力抗疫情稳增长、保市场保就业保民生。在落实好前期金融助企纾困政策的基础上,我们聚焦经济恢复与重振中市场主体的融资需求,接续加力,具体如下。

  1.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方面,优化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实现扩范围、降门槛、提比例。一是扩大信贷风险补偿对象范围,将符合条件的银行贷款产品“应纳尽纳”;二是降低信贷风险补偿门槛,将一般行业企业的不良率补偿下限门槛统一下调至0.8%,对符合条件的本市重点行业企业的不良率下限门槛进一步下调至0.5%;三是提高信贷风险补偿比例,对不良率3%以下部分的不良贷款净损失,补偿比例不低于25%;对不良率3%-5%部分的不良贷款净损失,补偿比例不低于55%。

  2.在加大普惠金融为企服务力度方面,推出普惠金融顾问制度,深入推进金融资源与实体经济的精准对接。按照市委、市政府有关要求,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会同“一行两局”和本市相关部门,成立了普惠金融顾问制度联席会议,组建了以金融专家为主、产业专家为辅的普惠金融顾问专家和服务团队,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突出精准对接、差异化服务,为各部门、各区提供专业化的金融人力资源支撑,精准支持“3+6”等重点产业和广大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融资诉求。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推进“3+1+1”工程(三个专项行动、一个品牌展会、一个线上平台)。三个专项行动即立足特色园区,开展上海金融服务先导产业专项行动;支持区内重点产业,开展上海金融服务市域转型专项行动;提升面向基层服务覆盖,开展“金融加速度、普惠万里行”专项行动。一个品牌展会即举办“第十六届上海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洽谈会”。一个线上平台即推动“上海普惠金融顾问服务平台”上线。

  此外,在支持优质企业上市、扩大有效投资、推动重点产业企业加快升级发展等方面,我们也将配合相关部门和各区政府,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新一轮稳增长政策发布后,按照市政府统一要求,我们将尽快制定金融政策的政策指引、配套问答解读等,确保政策举措落实到位。谢谢大家。

  [文汇报]

  我们看到,6月以来全市经济回稳向好,外贸外资指标快速改善。下半年,外贸外资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请问下一步上海将有哪些政策举措?

  [张国华]

  谢谢您的提问,开放是上海经济最鲜明的特征。6月以来,上海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积极落实本市抗疫助企“21条”经济恢复重振“50条”,结合大走访、大排查工作,深入了解企业诉求,推动各项举措直达企业,着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外贸外资呈现回稳向好的积极态势,充分体现了我市开放型经济持续活力和韧性。外贸进出口恢复正增长。1-8月,上海货物进出口总额2.7万亿元,增长4.8%;其中,出口、进口分别增长11.7%和0.7%,这是自疫情以来三项指标首次全部实现正增长,特别是7、8月单月进出口总额增速都超过了15%。利用外资平稳增长。1-8月,实际使用外资163亿美元,增长8.4%;新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9家,外资研发中心14家,累计分别达到870家和520家。

  下一步,将继续贯彻落实好国家与本市新一轮政策,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总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结合上海实际予以细化落实。全力稳外贸,主要采取四项对策措施。一是促进外贸货物运输保通保畅,进一步压缩空箱调用、码头装卸、集卡短驳等费用,压缩出口退税办理时间,提高作业和通关效率。二是继续支持外贸企业拓展市场,加快跨境电商海外仓发展和便利跨境电商出口退换货等。三是在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优化跨境贸易营商环境、加大贸易金融支持等方面继续提出细化举措,并在便利经贸人员往来、加强涉外法律服务等方面,进一步回应外贸企业的诉求。

  四是以浦东新区引领区、自贸试验区和临港新片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等国家战略为牵引,对接RCEP等国际经贸协定,加快绿色贸易和跨境电商等新型国际贸易发展,优化贸易结构。全力稳外资,一是抓住第五届进博会机遇,办好上海城市推介大会等投促活动,进一步展示上海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展示上海扩大开放的决心和信心。二是夯实重点外资项目专员服务机制,加快一批重点外资项目尽快落地。三是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发挥海外办事处和海外合作伙伴作用,通过线上推介、云端洽谈等方式持续开展招商引资。四是进一步支持外资企业在沪设立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修订出台并落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政策,支持跨国公司在沪更好发展。

  [澎湃新闻]

  请问市税务局,能否介绍一下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继续延缓缴纳部分税费等政策的具体情况?

  [刘洪波]

  首先,我介绍一下今年目前总体退税减税缓税缓费情况。今年以来,市税务局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特别是不折不扣推进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落地见效。同时,认真抓好本市“50条”税收政策措施落实,助力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截至8月31日,本市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1700亿元。其中,4月1日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实施至8月31日,已有1077.8亿元退税款退到纳税人账上,再加上一季度继续实施此前出台的留抵退税老政策62.4亿元,已累计有1140.2亿元退税款退给纳税人,有效引导社会预期,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贡献了税务力量。

  对于记者朋友提问的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继续延缓缴纳部分税费政策,我下面作简要介绍。

  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实施缓缴税费是党中央、国务院助企纾困的重要举措。去年以来到今年上半年,税务总局、财政部先后两次联合发文实施缓缴税费,2021年10月发文对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办理延缓缴纳2021年第四季度部分税费,2022年2月继续发文要求对已享受制造业中小微企业2021年第四季度部分税费延缓缴纳政策的,缓缴期限继续延长6个月;同时对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中小微企业2022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部分税费延缓6个月缴纳。截至8月31日,已办理缓缴税费171亿元。今年9月,国家税务总局联合财政部出台17号公告规定:自2022年9月1日起,已享受延缓缴纳所属期为2021年11月、12月,2022年2月至6月(按月缴纳)或者2021年第四季度,2022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按季缴纳)部分税费政策的,在原缓缴期限届满后,继续延长4个月。政策出台前已缴纳的符合17号公告相关退还条件的税费,可申请办理退税(费)。上海市税务局将继续坚持数据驱动,优化纳税服务,通过大数据识别目标企业、申报“一键”享受、对实行简易申报的制造业个体工商户自动延缓缴纳等措施,积极落实好缓缴税费优惠政策。

  另外,对本次22条政策措施中的其它一些税收政策,如对高新技术企业在2022年第四季度购置设备的支出,允许当年一次性税前全额扣除并100%加计扣除,对现行按75%比例税前加计扣除研发费用的行业将2022年第四季度扣除比例统一提高到100%,财政部、税务总局、科技部三部门已于近日发文明确,我们将全面予以落实,进一步发挥税收政策减负效用,持续促进助行业强主体稳增长。

  [尹欣]

  今天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各位记者如果还有其他的问题或者进一步的采访需求,可以与市发展改革委或者市政府新闻办联系,稳增长“22条”在“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全文发布,欢迎各位记者朋友进行参阅,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本文章更多内容:1-2-下一页>>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排行

最新内容

税屋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杭州亿企云服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运行维护:《税屋》知识团队    电子营业执照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南环路3738号722室

浙公网安备33010802012426号 浙ICP备2022015916号

  • 服务号

  • 综合订阅号

  • 建安地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