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各地要借欠税公告之契机,采取相应的措施,依法大力清缴欠税,防止新欠的发生,最大限度地清缴陈欠,提高征管效率。 各地在执行《实施办法》中出现新情况和遇到的新问题,请及时报告区局。并请于2005年7月20日前将首次公告情况上报区局(征管处)。 附件 1.广西自治区地方税务局欠税公告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2.《欠税情况通知书》; 3.《欠税情况登记台帐》; 4.欠税公告(企业或单位类); 5.欠税公告(个体工商户类); 6.欠税公告(个人类);。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税务局 二〇〇四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附件1: 广西自治区地方税务局欠税公告管理实施办法(试行)[附件修改] 第一条为了规范我区地税系统欠税公告行为,进一步加强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以下简称“欠税人”)欠缴税款的征收管理,督促欠税人自觉清缴欠税,保证国家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征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和《欠税公告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及其国家税务总局、自治区地方税务局关于欠税公告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地方税收征管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县以上(含县)地方税务局、地级市地方税务局、区地方税务局直属税务分局、区稽查局和自治区地方税务局为欠税公告机关(以下统称为“公告机关”)。 第三条 [部分废止]本办法所称欠税是指欠税人超过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期限或者欠税人超过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纳税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的税款,以及纳税担保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所担保的税款(以下简称税款纳税期限)。 欠税包括的情形: 除《办法》第三条规定的五种情形外,增加以下两种情形: (一)扣缴义务人比照纳税人欠税的五种情形; (二)提供纳税担保后,纳税担保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所担保的税款。 第四条公告机关应当对欠税人欠缴税款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告。 企业或单位欠税的,公告机关应当在季度终了后一个月内进行公告;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欠税的,公告机关应当在半年结束后一个月内进行公告;走逃、失踪等的欠税人以及其他经税务机关查无下落的非正常户欠税的,随时公告。 第五条公告机关向社会公告的方式为税务机关的办税场所、社会公共场所宣传栏、税务公报或者广播、电视、报纸、期刊、地税网站、网络等新闻媒体。 第六条欠税公告的内容除《办法》第五条规定的外,增加以下两种情形: (一)扣缴义务人欠税公告的内容比照《办法》第五条第(一)项规定。 (二)纳税担保人欠税公告的内容比照《办法》第五条规定。 第七条企业、单位欠税金额200万元以下、个体工商户或个人欠税金额10万元以下的,由县以上(含县局)地方税务局公告。 企业、单位欠税金额200万元以上,个体工商户或个人欠税金额10万元以上的,由地级市地方税务局(分局)公告。 对走逃、失踪的欠税人以及其他经税务机关查无下落非正常户的欠税人,由各市、县地方税务局将欠税人情况随时上报自治区地方税务局,由自治区地方税务局进行公告。 第八条对按本办法规定需要地级市地方税务局进行公告的,由县以上(含县局)地方税务局将欠税人欠税信息于每季度终30日内上报市局进行公告;对走逃、失踪的欠税人以及其他经税务机关查无下落非正常户的欠税人,由各县以上(含县局)地方税务局将欠税人欠税信息随时上报市局,由市局汇总后随时上报自治区地方税务局,由自治区地方税务局进行公告。 第九条除具备《办法》第九条规定的不予公告情形外,对在公告前欠税人按期缴清欠税或纳税人已缴欠税40%以上,余额的欠税部分已提供足额的纳税担保或提交补缴欠税计划报告的及不予公告其他情形的欠税人,税务机关可不予公告或暂缓公告。 第十条欠税人在公告后足额清缴欠税的,税务机关应在欠税人补缴欠税后3个工作日内在办税服务厅、地税网站上撤消其欠税公告信息。 第十一条欠税公告工作的一般程序: (一)主管税务机关对欠税人实施欠税登记,建立《欠税情况登记台帐》。《欠税情况登记台帐》应包括欠税人的基本信息、财产情况及税务机关在欠税管理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及执行情况等内容。 (二)主管税务机关对欠税人的欠税数额分户分类进行逐笔登记。 (三)发函告知欠税人欠税要予以公告的法律规定和《欠税情况通知书》;欠税人对《欠税情况通知书》中所列有关情况有异议的,应限期到主管税务机关核实;并将核实的相关信息登录《欠税情况登记台帐》。 (四)对经核实的欠税数额按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公告或逐级上报。 第十二条各级地方税务局征管部门具体负责欠税公告工作,各征收、管理、稽查部门、税政、法规、计统部门和办公室协助配合。 第十三条本办法中的“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第十四条各市地方税务局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十五条本办法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税务局负责解释。 |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