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商务部部长助理俞建华公开表示,未来10年,进口瑞士手表关税将累积下调60%,其中关贸协定生效首年下调18%。 瑞士手表再次火了,当然,这一次是因为中国与瑞士达成自由贸易协定备忘录,市场对瑞士手表的降价期待焰高八丈。 作为瑞士手表的第三大出口地,中国内地市场对于奢侈手表的消费力正趋于减弱。对于此次关税下调,多名钟表业内人士认为,关税下调有利于刺激消费信心,但对于终端零售价格影响甚小。实际上,记者了解到,诸多奢侈品牌在国内销售过程中,税费在整个定价中并不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各大品牌商高定价策略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舶来表价格是否松动仍值得探讨。 未来10年降60%关税 随后的5月27日,俞建华在新闻通气会上披露,进口瑞士手表施行10年下调60%关税的政策,而目前瑞士手表的关税比例基本在15%至20%左右。在具体降税过程上,“自贸协定生效第一年下调18%,以后每年降5%,10年降60%。” 这也就意味着10年后,我国的关税比率有望降至6%。 据了解,目前中国内地已成为瑞士钟表第三大出口市场,仅次于中国香港和美国。根据瑞士钟表协会数据,2012年瑞士钟表出口总额达到214亿瑞郎,其中出口至中国内地金额为16.5亿瑞郎(约合人民币10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连续的高增长之后,自2012年下半年起,瑞士手表对中国香港和内地出口放缓,其中2012年12月出口香港降低15%,内地降低32.3%,这也导致内地市场在2012年瑞士全球出口增长的14个主要市场里,增幅规模最小。 而此番关税等相关优惠政策出炉,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对于刺激国内市场消费信心,具有提振作用。“目前国内加上境外消费,国人在全球腕表市场的消费已达到30%-50%,且未来二三线市场的潜力还可能继续释放,但目前的问题在于,消费者信心不足。”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如是表示。 不过亦有钟表行业人士表示,10年的降税期,一方面实现了部分开放市场,另一方面,也给了国内的手表制造业以缓冲机会,“不管是国内的就业,还是税收,都有一个保障,但10年之后,国内钟表业就会面临真正冲击。” 零售降价不可期 对此,周婷认为,两者没有必然和直接的联系,关税下调,并不意味着腕表价格会有期待的等比例下调。“实际上,在腕表的成本里,关税能够起到的影响,也就是5%-10%,而且,这还不是零售价。” 据了解,除了征收关税,腕表特别是高端腕表,还需要征收20%的消费税,以及17%的增值税,而这些国内税与此次中瑞自贸协定无关。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消费税和增值税均是在进口产品关税完税价格和关税基础之上计算,换言之,消费税和增值税的额度超过关税。 除上述税项外,影响腕表零售价格的,还包括了研发设计、制造工艺、物流和市场推广等诸多环节。周婷坦言,如果要从纯技术层面,对腕表的成本构成做一个解构,非常困难。 记者了解到,在部分瑞士腕表品牌商和渠道方面,对于此次关税下调,也反映“平静”。 世界第二大奢侈品集团历峰集团一中国区域经理对记者透露,对于进口瑞士手表而言,此次中瑞关贸协定只提到了关税,其他税收的影响还不清楚,目前影响瑞士手表价格的还有增值税和奢侈品消费税等环节,其中,“奢侈品税才是真正的大头。” “关税能降60%确实不错,不过短期内,对于我们还没有任何影响,毕竟要降也不是一步完成。”5月29日,记者走访北京复兴门一家劳力士专卖店,一名店员表示,其门店的劳力士手表最低也要46000元,最贵的在200多万。不过他坦承,因为景气度不好,一年来价格基本上都没有怎么上涨,保持在稳定状态,“在以往年份,价格都会上涨5%-10%。” 周婷坦言,目前腕表市场存在境内外市场价差,导致了市场消费外流,但归咎关税并不准确。“实际上,出现价格差,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奢侈品卖到中国市场以后,人为高估了价格,同时,由于多数品牌商在中国依赖于庞大的经销代理体系,渠道复杂,层层加码,加上奢侈品本身基础价格高,一旦有相应的征税,价格差就容易显现出来。” “国表”三股力量 一名熟知国内钟表市场的资深业内人士透露,从零售市场角度看,目前国内每年手表市场规模已达到500亿元,但其中瑞士系处于绝对垄断地位,市场份额约为75%,日系占据10%-15%,而国产制造商份额只有10%左右。 而在国产制造商领域,主要有三股力量,首先是各地的纯国产手表制造商,比如北京手表厂、天津海鸥手表厂,其次是温州、香港等地商人在瑞士等国注册商标,在中国市场代工,然后以瑞士品牌甚至“瑞士制造”名义,畅销二三线城市。最后,就是深圳市场大量的钟表生产商,一方面承接香港等境外订单,进行加工、贴牌业务,另一方面,慢慢发展自有品牌,包括天王、飞亚达等国内品牌均发迹于这种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钟表代工的原因,“瑞士制造”与“中国制造”存在微妙的关系。 这名钟表业资深人士透露,尽管委托了大量的中国代工,但在操作手法上,瑞士品牌相当隐蔽。“一般都是先分配给几个中国香港等地代理商订单,然后再由香港的代理商,向深圳的多个厂商去分配订单,而每个厂商都只负责一小部分,厂商不会直接对接品牌。” 不过,上述劳力士专卖店人士透露,“目前劳力士都是在瑞士本国完工。” 周婷则表示,在瑞士腕表行业,确实存在中国代工的问题,“有一些国际知名品牌,因为量比较大,而产能又难以满足,就需要在中国或者泰国等其他市场进行代工。” 不过目前,“瑞士制造”也在慢慢收缩,按照瑞士对该国钟表制造业的最新要求,成表价值的60%要“国产化”,这也是为了保证瑞士手表的品质乃至对整个产业链的控制,并且,这一比例,未来甚至还可能继续上升。 但即便如此,对于“瑞士制造”而言,中国依然不可或缺。 上述钟表业资深人士称,“瑞士手表不可能完全国内制造,比如电镀、抛光等环节,因为涉及人力、环保等因素,需要转移到国外,比如中国、泰国等地,而这其实也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东西,像深圳制表需要的精密机床,都是瑞士淘汰的二手货,瑞士人肯定会保留自己最核心的东西。” 除了身处价值链底端外,知识产权薄弱、市场机制不灵活等也严重制约国产钟表发展。上述人士称:“有些知名点的国产品牌,一百多到几千上万的手表都出,根本不想去好好定位自己的消费人群,做好自己的品牌定位,只是想通吃,多捞点钱。” |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