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一体化构想

来源:南京财经大学 作者:王建伟 人气: 时间:2015-01-05
摘要:适逢最近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国家税务总局令35号个体工商业户个人所得税计税办法》,该政策的调整主要是税制设计更加接近企业所得税法理。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是整个个人所得税制漫长转型过程中的一小步...

适逢最近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国家税务总局令35号 个体工商业户个人所得税计税办法》,该政策的调整主要是税制设计更加接近企业所得税法理。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是整个个人所得税制漫长转型过程中的一小步。

这是一篇发表于2006年《中国财政》杂志上的论文,对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未来演进进行了探讨,其观点见解与总局领导答记者问相又何其相似。今后在个人所得税其他方面会否出现与本文主张相一致的做法,可以拭目以待。

一、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一体化研究的现状与进一步研究的意义
本文研究的企业所得税在我国是基于对公司、企业组织征收的所得税,在我国目前的税法中主要是指《企业所得税》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的立法及税制构建在相当长时间里是单独考虑的,对所得课税机制的总体设计及两个税种之间的有机联系基本没有作有意识的思考。国内部分学者也提到过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一体化的概念。国外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较多,也主要是集中在如何对公司所得课税后的利润分配给股东个人时涉及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的双重征税上是否或如何消除的问题,因此所得税的一体化研究似乎仅仅是个税收负担问题。

在我国,研究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一体化建设,内涵十分丰富的。从理论上说,既然是所得课税,虽然所得税的纳税人主体不同,但在税制构建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以及设计的制度内容上有着高度一致的方面。在税收实践上,许多国家在两个不同税种的制度设计上,所适用的税理和制度规定的程序、方法靠得很近。一方面通过所得税政策对投资者是否对公司(企业)组织或非公司(企业)组织的投资选择上发挥税收政策中性作用。另一方面是发挥所得税政策的整体功能,避免所得税政策对经济活动的扭曲。在我国,从所得税制改革的发展方向看,在分部完善我国所得税制的漫长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参照所得税一体化的科学理念,逐步梳理我国所得税政策。在发挥其财政收入功能的同时,关注其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对经济运行的内在调节器的功能,提升所得课税在经济政策实施中的功能作用。尤其是面对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所得课税制度作为连接各国税制最密切的纽带,应该反映世界各国具有普遍规范和科学合理的实践做法。一体化税制建设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二.公司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一体化的内涵及其要求
(一)内涵
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的一体化传统认识是指企业利润被课征所得税后,分配给股东个人的利润是否要征收个人所得税,或多大程度上征税。此种安排的目的主要是出于对同一经济渊源的所得避免双重征税考虑。

笔者认为,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一体化是指两个税种相互间高度契合为所得税政策的一个整体的思维,两者按统一的目标和理念设计制度内容,发挥所得税政策的集合功能。其一体化内涵包括所得税政策目标、指导思想、税制结构理念和具体制度内容保持实质一致性。因而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系统的一体化概念。所得税政策的一体化意味着所得税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应全面构思、合理安排,强调理论指南与实践操作在结构上保持清晰的逻辑性。

(二)要求
由一体化的内涵决定的,反映一体化思想要求的内容主要为:
1.所得税政策目标的一体化
所谓政策目标的一体化是指两个税种的所得税政策总目标应力求一致。作为税制架构中的方向指南和逻辑起点,所得税政策目标清晰明确一致,避免由于混沌或定位不清,在具体税制指引上产生扭曲甚至冲突。要体现所得税政策所具有独特的,其他税种不具备的功能。

在长期的税收实践中,人们普遍认识到所得税的政策目标大的方面主要有自动经济稳定目标和收入分配公平目标。当然重视在税收上具有普遍意义的财政收入目标也是必不可少的,但后者是就一般意义而言的。明确清晰的政策目标对所得税制设计有着决定性意义。

2.所得税政策的指导思想的一体化
在所得税政策思考时,围绕政策目标的实现,需要在整个制度设计中,在整体上体现所得税实质上一致的原则要求。所得课税的原则归纳很多,笔者认为从所得课税的理论演绎与目前税制实践的时代意义出发,突出“公平统一、科学理性”的指导思想为宜。公平统一不仅要求两个所得税的政策规定要公平对待所有的纳税人,同时相互间在政策设计上要按照统一的“税理”进行制度规范,在对企业或对个人的税收负担上大体要均衡;同时,所得税的“内在界定”——“净所得”的概念在实践中需要得到科学体现,尤其是个人所得能否体现“净所得”概念,这是所得税法必须完成的一课。。在“所得”的确定上,法律要真正体现所得的概念内涵,避免政策上的人为的需要而从实质上改变“所得”的内在界定。保持“科学理性”这一点正是在过去的所得税政策中,尤其是个人所得税政策上有所忽视、有所缺失的地方。

本文章更多内容:1-2-3-下一页>>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排行

税屋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杭州亿企财赢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运行维护:《税屋》知识团队    电子营业执照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南环路3738号722室

浙公网安备33010802012426号 浙ICP备2022015916号

  • 服务号

  • 综合订阅号

  • 建安地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