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营改增动不了,表面来讲是金融部门有自己的意见,房地产部门有自己的特点,都归结到技术层面去了。但是,实际上脱出技术层面的束缚,一个最根本性的原因是财政承受不了这样的压力。 文|高培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刚闭幕,公报中一直在强调要提高财政赤字率。我的理解是,这是在目标和现实之间出现巨大差距的背景条件下,不得已而做出的一个政策性安排。 在我看来,“十三五”实际上是在“天地”之间寻求通道。 “地”就是我们的经济新常态,人们可以从各种角度去归结新常态的特征,但它的主要特征之一在于经济增速趋势性下滑。这一点已成为大家的共识,至于说下滑的速度有多快,我们能把它控制在什么样的地步上,大家现在还有不同意见。这是一个现实,就是“地”。 “天”,就是“十三五”必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且这不仅仅是一个文字的描述,还是一个数量指标,例如我们的GDP、城乡人均收入等都是有具体数量指标的,这些指标是必须完成的一个目标,没有任何回旋余地。 经济增速下滑与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这两者之间的距离,人们可以感觉到,今后五年可能不是越来越小,而是越来越拉开的,我们面临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面对这个压力,我们能做什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出了答案: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我看来,能够拿得出的办法就是两类,一类是简政放权,另一类就是减税。 减税是好讲不好做的一件事情。多少年来大家都在提减税,上世纪九十年代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时候大家讲减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候又在讲减税,后来又提出了结构性减税。总体来讲,减税当然是对的,但就怕落实,因为它不好操作。 税收是一个统称,由18个税种构成。减税,一旦到了实施层面,就必须要落实到具体的税种,减什么税,这是需要说清楚的。 中国的税制结构存在较为严重的失衡问题,一是70%的税属于间接税,二是90%的税来自企业缴纳的税。 减税,减间接税,这是对的。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是中国三大间接税,这次虽然明确讲了要减增值税,但是增值税能减多少?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当一个国家的主要支柱都是这三种税的时候,减哪个都很心疼。 现在营改增动不了,表面来讲是金融部门有自己的意见,房地产部门有自己的特点,都归结到技术层面去了。但是,实际上脱出技术层面的束缚,一个最根本性的原因是财政承受不了这样的压力。原来计划的是营改增减1万亿元,现在减到2000亿元就止步不前了。 用增加赤字的代价,来换取减税的成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虽然不是这样描述的,但意思是这个意思。那么,如果没有房产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增加,减税能走多远?如果要通过扩大财政赤字换取减税的成功,这个财政赤字究竟扩大到什么地步,我想这都是需要量化,需要好好部署的。 现在虽然提出了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但是,我认为,需求侧的扩张,需求侧的政策依然不可缺少。我们不可能把全部精力都放在结构性调整上。结构性调整那么多措施,基本上都是降低经济增速的。虽然从长远看,它可以提高经济增速,但那是长远目标,短期内不可能完成。扩张需求,可能是留有回旋余地的选择。 压力越来越大,并且短期内不会出现转折性的变化,由此,我认为,未来五年,中国的财政政策可能会呈现周期性扩张,在这期间,我们不会谈论财政政策的退出问题,甚至不会谈论财政政策力度减少的问题。 (注:本文由本刊记者刘彦华在对作者采访基础上整理而成,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