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0446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税屋 作者:税屋 人气: 时间:2021-04-20
摘要:聚焦重点学科、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支持高校、院所和企业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350家,创新实践基地71个,累计培养博士后人才5000多人,出站后留津工作比例超过60%。

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0446号提案的答复

王燕凌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天津企业家和科技人才队伍的提案”的提案,经会同市国资委、市科技局研究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市科技人才工作的关心和指导,您提出的建议对我们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们逐条认真学习研究,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积极吸纳借鉴。

  一、关于人才政策和人才队伍建设宣传“造势”的答复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秉持爱才、敬才、惜才的情怀,树立“天下才天津用”的理念,有关部门认真落实人才政策,打造以“海河英才”行动计划为核心的引才“名片”,多措并举加大宣传力度,为我市人才政策和人才队伍建设宣传造势,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是大力实施“海河英才”行动计划。2018年5月,在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期间,我市公布实施“海河英才”行动计划,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大胆大方大气广聚天下英才,提升人才公共服务水平,优化人才发展生态,使天津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沃土。截至今年3月底,累计引进37.8万人,平均年龄32岁。

  二是实施引才项目。加大对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的资助力度,实施顶尖、领军人才引进资助专项,向77名两院院士、“国家杰青”等顶尖领军人才提供科研经费、生活奖励等资助1.06亿元;实施青年后备人才引进资助专项,向2122名来(留)津的博士(后)资助3.03亿元。

  三是开展引才活动。每年面向海内外发布天津市高层次和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并形成以“双一流”高校巡回招聘、“津洽会”人才智力引进、“海河英才”专场招聘为主体的引才活动“矩阵”。连续多年开展“全国博士后论坛”、“海河英才”学子津门行、海外赤子津门行、校地合作峰会等系列活动,持续提高城市对人才的影响力。

  四是搭建引才平台。举办“海河英才”海外人才创业大赛,吸引500多个具有原创性、独创性、引领性的海外项目参赛,9个项目基本落地,实现以赛识才、以赛引才。加强海外引才载体建设,在近20个国家和地区建设海外人才工作站15个、聘请海外人才工作专员11名,实行以才荐才、以才引才。目前,我市累计引进留学回国人员5万余人,入选国家级和市级重点联系专家1000余人。

  五是搭建企业家培训平台。针对企业家提升素质的实际需求,组织了新型企业家大讲堂、科技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建设培训班、科技创新政策宣讲会等30多场专题培训,与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共同举办了“对话达沃斯创新与变革”高端论坛、“宏观经济前瞻高峰论坛”等10多场专题论坛活动。

  二、关于企业家和人才队伍“减缚”提质的答复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任务,适应市场和企业需求,不断深化选人用人机制改革,大力推进人才强企战略,全面打造适应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企业家队伍和科技人才队伍。

  一是高质量谋划“十四五”人才规划。2020年,为聚焦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高质量、高起步、高标准谋划国资系统“十四五”人才规划,组织市管、国资委管企业举办“国资系统‘十四五’人才规划专题研修班”,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深入研究国资系统“十四五”人才规划和重点任务、保障措施,为下一步集聚一批行业技术专家、科技领军人才、设计大师、新型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二是大力推进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2018年下半年,我市在17家市管企业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面向全国公开选聘职业经理人,吸引了来自北上广深,以及央企、民企、合资企业的大批优秀人才报名竞聘,经过层层选拔,共选聘71人。同时,推进市管、国资委管二三级企业联动改革,完成305家企业、686名职业经理人选聘工作。通过改革选人用人体制机制,有效激发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性,激活企业发展内生动力活力,大力吸纳各行业优秀经营管理人才。

  三是启动实施“未来青年企业家培养工程”。组织各市管集团从35周岁以下、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中筛选出264名优秀年轻干部进入人才库,从中优选70名纳入首批培养梯队,以2至3年为培养周期,安排到党校强化政治理论和党性教育,组织专业化能力培训,放到关键岗位进行培养磨砺,精心培养锻炼一批理想信念坚定,素质能力突出,勇于创业奉献的优秀年轻人才。

  四是强化国资系统拔尖人才选拔培养。近年来,国资系统以我市“131”人才工程为载体选拔建立三个层次2000余人的拔尖人才培养梯队,打造支撑产业转型的技术带头人梯队。持续加大高层次人才推选力度,国资系统共有6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级人选,34人入选天津市企业家队伍建设“111”工程,965名企业家入选新型企业家项目。组建市国资委党委党校,加挂天津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中心牌子,明确作为国资系统各类各层人才培养培训主阵地,自2020年6月党校正式运行以来,累计培训5266人,有效发挥国资系统培训基地作用。先后组织两批“111”工程培养对象在清华大学举办高端培训,赴深圳华为、腾讯、比亚迪等知名企业考察学习,不断拓展企业家国际视野和战略管理能力。

  五是加强培训提高企业家能力水平。联合举办了5期企业家清华大学研修班。依托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新型企业家培训基地,开办了4期“新型企业家高级研修班”,多名授课教授被企业家聘为“企业顾问”,助力企业创新发展。组织企业家参加了“中关村国际化大讲堂”、“新型企业家知识产权培训班”、“京津冀高层次人才国情研修班”等活动。全市近万人次的企业家参加了各类专题培训、论坛、讲座等活动,为企业家拓展视野、提升素质提供了有力帮助,为我市培养了一批精通现代管理、崇尚自主创新、善于开拓市场的优秀企业家。新型企业家积极开展自主创新,加快企业发展,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关于企业家和人才队伍激励“成家”的答复

  综合发挥育才专项、评价机制和培养平台的“组合拳”效应,进一步激发企业家和企业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持续提升企业家和人才队伍整体水平。

  一是实施人才培养专项。实施“项目+团队”重点培养专项,向160个技术水平高、带头人潜力大、产业前景好的“项目+团队”提供团队建设、个税奖励、贷款贴息等资助5000万元。实施“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选拨208名第一层次人选,给予经费资助、高端培养、项目申报等支持。

  二是深化职称体制改革。实现了国家统一设置的全部27个系列正高级职称“全覆盖”,每年有5万人左右申报职称。出台分级分类评价、职称自主评审、职业资格与职称对应等14项改革文件,以及工程技术、农业技术、自然科学研究等15个系列职称改革实施意见,搭建起职称政策体系。在全国率先建立民营企业工程技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实行民营企业职称评审“直通车”服务,对民营企业实行“随时申报、单独评价、一年多评”,45家企业140余人照此模式获得职称,被市政府确定为服务企业16个创新案例之一。围绕新职业、新产业、新业态,增设人工智能、网信、科学传播、技术经纪、快递工程等5个职称专业,推动集聚高质量专业人才。授权89家普通高校、高职院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等人才密集单位开展职称自主评审,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三是强化培养平台建设。聚焦重点学科、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支持高校、院所和企业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350家,创新实践基地71个,累计培养博士后人才5000多人,出站后留津工作比例超过60%。与人社部共建“天津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设置3000余门高端精品公需科目,200多万人次通过网上培训,形成在线继续教育的“天津模式”。建设16家留学人员创业园和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加大留学人员企业培育力度。现有留学人员创办企业1900余家,留学人员创业园孵化企业600余家。

  四是鼓励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离岗领办创办企业。2020年出台《市人社局关于贯彻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有关问题的通知》(津人社局发〔2020〕20号),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通过离岗创办企业、兼职创新、在职创办企业、选派到企业工作或参与技术合作等方式,开展科技成果研发和转化活动。离岗创业3年(期满后尚未实现盈利的可以申请延长3年)期间,科研人员工龄连续计算,档案工资正常晋升,社会保险(含职业年金)、住房公积金(含补充住房公积金)依法继续由事业单位缴纳,缴费基数按照离岗时的基数确定。兼职创新、在职创办企业人员继续享有参加职称评审、项目申报、岗位竞聘、培训、考核、奖励等各方面权利,工资、社会保险等各项福利待遇不受影响,到企业兼职创新的人员,与企业职工同等享有获取报酬、奖金、股权激励的权利。选派到企业工作或者参与项目合作期间,与派出单位在岗同类人员享有同等权益,并与派驻企业职工同等享有获取报酬、奖金的权利。

  下一步,我们将瞄准国资国企“十四五”产业规划布局,紧紧围绕世界一流企业创建示范工程建设行业人才高地,努力构建高质量引才聚才平台强化人才培养,不断健全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模式,推进国资系统企业家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天津经济社会发展。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人才工作的关心和指导。

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1年4月20日

  工作人员:张洪胜

  联系电话:83218327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排行

税屋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杭州亿企云服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运行维护:《税屋》知识团队    电子营业执照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南环路3738号722室

浙公网安备33010802012426号 浙ICP备2022015916号

  • 服务号

  • 综合订阅号

  • 建安地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