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办[2020]13号 财政部关于印发《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试行)》的通知

来源:税屋 作者:税屋 人气: 时间:2020-02-27
摘要: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在总结历次财政预算改革经验基础上,将制度规范与信息系统建设紧密结合,用系统化思维全流程整合预算管理各环节业务规范,通过将规则嵌入系统强化制度执行力,为完善标准科学、规范透明、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提供基础保障。

  (三)优化国库集中支付流程,实行预算指标直接控制资金支付

  2000年我国开始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也已经历时二十年。传统国库集中支付的基本原则是“预算指标控制用款计划、用款计划控制资金”。而预算指标是由部门预算编制系统导入。《预算法实施条例》第57条要求,加强对预算资金拨付的管理,按照预算拨付。不得办理无预算、无用款计划、超预算或超计划的资金拨付。

  国库集中支付原则调整为“项目预算指标直接控制资金支付”。由于实现预算管理一体化后,部门预算编制已细化到具体单位和项目,用款计划不需再承担预算细化和预算控制职能。因此,国库集中支付原则调整为“项目预算指标直接控制资金支付”。《规范》规定预算指标下达后,单位根据预算指标申请支付资金,财政部门直接按照预算指标控制资金支付,支付直接对应明细、具体的预算指标,加强了资金支付与项目预算指标的衔接,提高了国库资金支付的效率。

  目前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允许地方财政部门保留用款计划控制,将采取用款计划和项目预算指标对资金支付“双控制”模式,也不再是传统“预算指标控制用款计划、用款计划控制资金”控制规则。

  (四)按照综合预算要求,加强单位资金预算管理,比照国库集中支付流程支付资金

  《预算法》第四条规定,预算由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组成。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同时,《预算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国家实行国库集中收缴和集中支付制度,对政府全部收入和支出实行国库集中收付管理。目前我国大部分地方部门预算编制时已经将财政拨款收支、事业收支、事业单位经营收支和其他收支等“全部收入和支出”都纳入部门预算,但是预算执行中,除了财政拨款收支以外,其他“非财政拨款收支”或者“自有资金收支”尚未实行国库集中收付管理,而是通过预算单位实有资金账户进行自主收支,缺乏财政部门监督,其会计核算信息也难以进行勾稽验证。

  为严格落实预算法第四条“综合预算”要求,《规范》首先将部门财政拨款收支以外的收支统一称为规范的“单位资金”,并依法加强单位取得的各类单位资金的管理,从预算编制、支出控制、核算管理等方面,强化了单位财政拨款收入以外的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单位资金的预算管理。

  《规范》明确单位资金收支全部列入预算。财政部门根据单位资金收入情况,统筹合理安排财政拨款预算。预算执行过程中硬化单位资金预算对支出的约束,部门单位新增单位资金支出要报财政部门审批,提高单位资金预算的全面性、准确性和严肃性。逐步实行对单位资金严格按照预算控制执行,一体化系统与单位资金开户银行联网,单位比照国库集中支付流程,通过一体化系统办理资金支付。

  同时,强化对单位资金核算的监督管理。《规范》规定,单位应当按照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及时将会计核算信息传送同级财政部门。财政部门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与预算单位联网对接,逐步实现同级预算单位会计核算信息的动态反映和集中存放。

  (五)划分结转资金和结余资金,建立结余资金自动收回机制,盘活存量资金

  传统财政财务管理中财政部门对部门单位实行“收支统一管理,定额、定项拨款,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因此,“结余留用”预算管理方式下,结余资金是部门单位的“既得利益”,这就造成政府部门单位一方面兜着大量预算结余资金不使用,另一方面又向财政部门不断申请新的预算资金,造成预算资金沉淀、闲置浪费。2012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改革时已将“结余留用”改为“结转和结余按规定使用”。

  近年来我国预算存量资金沉淀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李克强总理要求盘活存量资金,增加货币有效供给。2014年修订的《预算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各级政府上一年预算的结转资金,应当在下一年用于结转项目的支出;连续两年未用完的结转资金,应当作为结余资金管理。

  在此基础上,《规范》明确结转结余资金计算和管理的规定,建立结余资金自动收回的机制。系统根据预算执行情况,严格按规定自动计算结转结余资金,为后续管理提供数据支撑。《规范》规定除科研项目外,不得改变上年财政拨款结转资金的用途,不需按原用途继续使用的,应当及时交回财政部门,避免部门将结转资金调剂用于其他项目,影响财政部门统筹安排资金。通过一体化系统实现结转结余资金的动态管理,财政部门可以及时跟踪掌握项目预算结转结余情况,有效控制新增结转结余资金规模,从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六)建立预算指标账,强化对预算指标管理全流程追踪和控制,硬化预算约束

  《预算法》第七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决算草案应当与预算相对应,按预算数、调整预算数、决算数分别列出。因此,强化预算约束、增强预算严肃性,首先应当分析预算执行实际数与编制数对比关系,以直观地反映预算到底有没有照计划执行。但是传统各级财政预算指标管理方式无法全面、准确反映预算管理全过程预算指标的增减、来源及状态,不利于强化预算约束,加强预算控制。

  《规范》引入管理会计理念,采用会计复式记账法核算预算指标管理业务或事项,强化财政部门对预算指标管理全流程的追踪和控制,实时掌握预算分配和执行进度,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预算指标账以预算指标管理业务或事项为核算主线,采用复式记账法对预算指标的批复、分解、下达、调整、调剂、执行和结转结余的全过程进行记录,保证每项指标业务都以相同金额在两个相互关联的账户同时记录,通过各账户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对应关系,更加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预算指标管理业务全貌。预算指标账遵循会计复式记账法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原则,坚持“先有预算、再有指标、后有支出”,建立“支出预算余额控制支出指标余额、支出指标余额控制资金支付”的控制机制,实现预算管理业务或事项有效衔接、相互制衡。

  《规范》建立全国统一的预算指标账科目编码和核算规则,将统一的会计复式记账规则作为一体化系统底层控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嵌入预算管理各个节点,将由预算管理一体化自动进行账务处理。

  笔者建议,为了加强政府部门单位内部预算管理,也有必要建立部门预算指标账,加强对承付等预算指标控制。例如,10月20日甲单位按规定的政府采购程序与B供应商签订一项购货合同,购买10台办公用计算机,合同金额为9万元。合同约定,所购计算机由B供应商与本月22日交付,货款由甲单位在验货后向代理银行开出支付令。10月20日甲单位与B供应商签订购货合同就是典型的承诺付款业务,也是预算指标账的最基本业务之一。某种意义上控制承付比控制支出更为重要,签订合同进入承付环节,就已“生米煮成熟饭”,即使政府部门“反悔”,不再履行合同、不再购买该项资产,也要支付违约金,因此,承付之后发生支出就是必然的。承付会计控制也可提高支出预见性。强化部门预算约束,避免发生超预算支出,应当将预算控制环节往前移,仅仅控制支付为时太晚,已经“生米煮成熟饭”,承付环节乃至更早提出采购需求阶段就应当开始控制,部门单位内部职能部门提出采购需求,首先应当满足“具有足额预算指标额度”的前提条件。(完)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小龙、李敬辉.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实用教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20:8

  [2]财政部.预算管理一体化培训班课件[Z].2020:9

  来源、作者:厦门国家会计学院教研中心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研究中心  刘用铨


加力提速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

  2019年7月以来,山东省财政厅坚决贯彻落实财政部决策部署,切实加快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应用步伐。2020年9月底,基础信息管理、项目库、预算编制“一上”相关模块实现上线运行,省级预算单位基于新系统申报2021年预算。山东作为第二批实施省份,系统建设和部署应用与第一批实施省份基本实现了同步。

  坚定改革决心,明确建设目标

  (一)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2019年7月全国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河北现场会结束后,厅党组充分认识加快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立即成立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工作组,由厅长刘兴云任组长,分管厅领导任副组长,全力推进全省一体化系统建设。工作组下设业务组、技术组、综合协调组,抽调处室和市县业务骨干集中脱产办公,分工负责具体工作推进。工作组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分管厅领导定期召开会议,调度研究一体化系统建设进展情况,有针对性地破解难题、理顺机制,为扎实有序推进系统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加强调研论证,明确建设目标。组织人员先后赴河北、河南、海南以及省内部分市县深入考察调研,经过慎重研究、充分论证,确定跟从河北省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结合山东省预算管理业务实际,深度参与系统建设。厅党组明确提出,要切实加快工作推进步伐,确定省级2021年1月上线,5月底前完成全省系统部署,用于2022年预算编制,2022年1月起全省全面应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

  (三)加强改革协同,推进流程再造。将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与省委流程再造工作部署紧密结合,以厅党组名义向省委专题报告,将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作为财政“4+11”流程再造体系核心内容,确定为深化预算制度改革的主攻方向和提升财政治理能力的重要支撑,与其他财政改革协同安排,共同推进。

  坚持统筹推进,形成攻坚合力

  (一)系统谋划,全省联动。制定了《山东省财政信息化三年重点工作规划(2019—2021年)》和《山东省财政核心业务一体化系统实施方案》,明确了全省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的建设思路、时间表、路线图。在省级试点的同时,选择济南、临沂、东营3个市的市本级以及济南市中区、东营东营区、临沂兰山区和蒙阴县开展系统应用试点,为下一步全省系统推广实施积累经验、探索路子。目前,济南已上线应用新系统,临沂、东营采取新旧系统“双轨”运行模式开展系统应用。结合省级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实施情况和本地实际,青岛市也确定采取跟从模式,自2021年起部署应用全省统一的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

  (二)加强培训,凝聚共识。刘兴云厅长多次在全省市县财政工作会议上部署强调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工作,高位推动落实。举办全厅干部、市县财政业务骨干以及省直部门有关人员参加的一体化建设宣讲会,邀请河北省同志展示河北一体化系统建设丰硕成果。举办省、市及省直管县财政业务和技术部门负责人座谈会和培训班,邀请财政部专家对预算管理一体化进行授课指导。通过全方位多层面学习培训,全省财政干部和相关部门充分认识推动一体化系统建设的重要性,切实增强了做好系统部署应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三)细化任务,挂图作战。为加快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工作组按月制定任务清单,建立工作台账,定期调度梳理各模块业务需求、项目立项、系统开发、软硬件环境搭建等任务完成情况,并根据系统建设进度不断更新完善。仅2020年9月以来,就细化制定了十大模块90项具体任务,逐项明确完成时限,将责任细化落实到具体处室、负责科组和责任人员,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坚决对标规范,扎实推进系统建设

  (一)严格遵循统一规范,深入对接业务需求。把《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试行)》和《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技术标准》作为一体化系统建设的根本遵循,确保吃透改革精神,掌握内涵实质。2019年9月以来,山东省财政厅就对照《规范》征求意见稿开展了集体学习、集中研讨,研究业务需求。财政部《规范》和《标准》出台后,在严格遵循和落实财政部要求基础上,结合山东预算管理实际,逐项梳理细化财政管理业务流程和系统建设需求,并克服疫情影响,通过现场对接、视频会议等多种形式,反复与河北讨论协商,形成了符合《规范》和《标准》的预算编制、预算批复及变动、预算执行、政府采购、绩效管理、资产管理、工资统发等详细业务需求方案。同时,将一体化系统化理念作为2021年山东省级部门预算编制的重要原则,紧密结合零基预算、滚动预算、绩效预算理念,对基础信息管理、预算项目全周期管理、预算支出标准建设以及系统应用等作出明确规定和专门部署,为系统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二)注重共商共建,深度参与系统建设。山东省财政厅高度重视与河北省财政厅一体化系统的建设合作,强调不做甩手掌柜,切实加强共商共建,与河北省财政厅签订《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技术服务合作备忘录》,联合组建项目管理团队,全程深度参与开发设计、系统测试、技术方案修订,并采取“边开发、边测试、边完善”的工作模式,把山东预算管理特殊业务需求融入标准版开发建设,寻找标准版设计与山东预算管理需求的最大公约数,避免系统出现水土不服问题,确保系统既符合财政部业务流程和管理要素要求,又能有效落地、稳定运行。为此,省财政厅抽调相关处室业务骨干,联合运维技术人员,组成“业务+技术”的“突击小分队”不定期进驻河北,与河北开发团队联合办公。特别自2020年7月初起,山东省预算编制“突击小分队”长期驻扎河北,最多时人员达到15人,不断细化完善业务需求,深入商讨业务实现技术方案。2020年9月23日,刘兴云厅长又亲自带队赴河北省财政厅,对接调研系统建设情况和山东省业务需求,进一步深化沟通协作,加快推进系统建设。

  (三)加快环境搭建,夯实系统运行支撑。山东省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基于政务云平台建设,采用省级大集中模式部署,运行在政务外网行政服务域。先期已配置数据库服务器10台、应用虚拟机60台以及身份认证和签名服务器、堡垒机、防火墙、安全审计等设备。系统应用采用虚拟化技术部署,数据库采用X86服务器双机RAC模式部署,并配置存储双活,提升运行环境的可靠性。省财政厅局域网与政务云实现高速连接,保障省级及试点市县一体化系统运行及与财政部对接需要;人民银行和代理银行通过专线与一体化系统对接;预算单位用户通过政务外网行政服务域访问一体化系统。政务外网行政服务域与互联网物理隔离,切实提高系统运行环境安全性。

  (四)构建运维体系,完善系统技术保障。为保障系统运维服务质量,山东省财政厅研究制定了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运维服务考评办法,加强对运维服务商的管理考核,提升服务质量。建设启用技术服务呼叫中心,全省统一呼叫平台、统一呼叫号码,并配置知识库、在线帮助等功能,为预算单位提供实时技术支持。申请建立运维服务钉钉群,目前已有预算单位1000多人入群,提供线上技术支持,保障系统应用顺利实施。成立运维支持、后台技术支持、研发支持等小组,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共同解决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提供多层次的运维支撑。制作操作手册、录制教学视频,帮助预算单位用户提升系统使用技能。举办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操作应用培训班,分四批组织省级预算单位工作人员1200多人次进行业务培训和上机操作,系统讲解了预算管理一体化的总体思路、控制机制和管理要求,全面演示了一体化系统相关模块功能,为系统上线应用提供了重要保障。

  山东省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部分功能2020年9月底上线运行后,截至11月底已完成省级预算单位及人员2021年基础信息填报审核并顺利生成人员类项目;项目库已申报运转类和特定目标类项目8747个,其中完成终审7224个。从系统应用情况看,基础信息管理更加完整、动态,项目库管理更加全面、规范,支出标准收集应用更加高效、科学。同时,山东省作为第二批实施地区第一个采取跟从模式建设一体化系统的省份,将为其他地区采取跟从模式加快推进一体化系统建设提供重要的借鉴。下一步,山东省财政厅将继续推进预算批复、预算执行、会计核算等模块上线,规范统一预算管理工作流程、要素和规则,以一体化和信息化驱动山东省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再上新台阶。

  来源:《中国财政》2020年第24期  作者:山东省财政厅


规范指导 标准先行 积极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

  今年以来,河北省全面贯彻落实财政部预算管理一体化工作要求,积极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2.0)建设,进展顺利。

  坚持目标导向,有序推进2.0版系统建设工作

  (一)高度重视,做好组织保障工作。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2.0)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河北省高度重视,研究制定了《河北省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实施范围、工作步骤、保障措施。成立了以厅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包括业务组、技术组、协调指导组。随后,组建业务、技术攻关小组,全面研究掌握业务规范的内在要求,设计总体业务框架,落实解决难点问题,组织开展技术攻关。在研发队伍方面,多方筹措技术力量,快速组建起90余人的开发队伍,分为7个项目团队,分别负责应用支撑平台、基础信息、项目库、预算编制、预算批复及变动、预算执行、会计核算与财报系统的研发。

  (二)紧跟进度,做好设计研发工作。春节过后,项目组的业务、技术人员克服疫情影响,采取线上办公的方式,通力合作,加快推进系统设计研发工作。4月底,完成了基于《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试行)》和《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技术标准V1.0》的《预算管理一体化总体设计方案》,征求有关省(市)意见后,进一步完善了设计方案。7月底,按照系统建设总体工作安排,完成了支撑平台以及基础信息、项目库、预算编制3个子系统的研发升级和功能发布。目前,3个子系统的功能、性能、压力、安全等测试工作已经结束,上线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预算批复及变动、预算执行、总预算会计、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等系统的开发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将在年底前完成测试和上线准备工作。

  (三)因省施策,做好部署实施工作。8月以来,根据一体化系统部署要求,结合兄弟省市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实施工作计划,明确系统应用范围、内容和步骤,全力保障兄弟省市预算编制工作顺利开展。目前,实地部署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其中天津市和贵州省已经完成基础信息、项目库、预算编制3个子系统的部署实施和培训,已经着手开展利用2.0版系统编制2021年预算工作。其余省份也按照各自时间节点,积极开展子系统部署应用准备工作。

  准确把握定位,实现预算管理模式新突破

  (一)预算管理的统一标准和规范得到充分落实。一是建立统一标准的业务规则。将各级所有预算业务流程,包括政府预算、转移支付预算、部门预算的项目储备、预算编制、调整调剂、执行、核算等统一规范管理。二是规范单位资金管理。单位资金纳入预算管控范畴,所有单位资金安排的项目进入项目库储备,编制年度收支预算,执行中每一笔资金可以进行支出动态监控,充分掌握部门单位资金执行情况。三是全面统筹预算收支。将单位事业收入、经营性收入等单位账户实有资金,以及非教育性收费专户、暂存、暂付等财政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统筹管理,全面掌握资金运行情况。

  (二)实现所有层级、领域、业务和资金的全覆盖。一是覆盖预算管理从编制到执行再到核算的业务管理闭环。以预算项目作为基本单元,实现基础信息、项目储备、预算编制、预算批复及变动、预算执行、会计核算等全业务流程“环环相扣”。系统将单位预算会计核算功能纳入其中,河北省自2017年开始全面应用单位预算会计核算系统,目前已经覆盖全省2万余家预算单位,实现了对预算单位会计核算一体化管理。同时,按照河北原有一体化系统应用模式,非税电子票据也纳入系统管理,开票单位使用财政颁发的数字证书登录系统,开具财政票据,票据信息通过数字证书签名后传至服务器,服务器验证签名有效性后完成电子票据制作。二是覆盖政府预算、转移支付预算、部门预算、单位预算的全口径预算。通过建立项目分级机制,实现本级各类预算之间的有机衔接。三是覆盖本地区各级次、各领域的预算情况。上下级预算无缝衔接,实现对本级支出和转移支付资金跨层级、全链条的关联追踪。建立项目的类口标识,准确把握各领域收支运行。

  (三)实现了政府预算、部门预算、单位预算之间以及上下级预算之间的有效衔接管控。一是实现政府预算、部门预算、单位预算之间紧密衔接。财政部门建立政府预算项目框架,预算部门在框架下补充部分项目属性,实施单位在框架下申报具体项目,填报项目的具体信息,逐级汇总形成部门预算和政府预算,将政府预算、部门预算和单位预算有效衔接起来。二是加强上级转移支付项目与政府预算项目的衔接。系统自动接收上级转移支付收入预算时,可选择关联本级支出预算项目和对下转移支付项目。系统内部建立与上级转移支付预算的关联关系,同时还支持预估冲销和汇总冲抵功能,保障各级年初预算数与上级下达数“严丝合缝”。

  (四)建立起预算执行有效约束支撑机制。一是规范了部门和单位预算的调剂流程。系统设定了科目调剂、项目调剂、预算收回等功能。单位在申请预算调剂或财政收回预算时,预算变动的同时要调整项目信息。二是增加了财政资金和单位资金的结余结转管理。系统支持结余结转资金的动态计算,财政核批后,可进行预算收回及跨年度自动结转。

  (五)实现总会计账、单位会计账、预算指标账自动记录与分类控制。将总预算会计核算、单位会计核算、预算指标会计核算全部纳入系统。通过与预算执行有效衔接,实现总预算会计、单位会计自动化账务处理,满足财政和预算单位各类经济业务或事项的记账管理需求。采用复式会计记账法,准确反映预算批复、分解、下达、调整、调剂、执行和结转结余等预算变动及执行情况,强化预算指标分类、记录、控制和反映功能。

  (六)建成全面系统的支出标准和绩效标准体系。一是加强支出标准应用。所有人员类和运转类公用经费项目,基于人员经费标准定额和公用经费类档标准,通过计算模板自动测算年初预算及执行中追加预算。所有特定目标类项目和运转类其他项目,也要通过设立的支出标准模版进行申报。二是建成绩效指标体系。按照财政部要求,梳理了分行业分领域的绩效指标体系,同时根据不同项目类型设置了项目绩效模板,绩效填报便捷、规范。

  (七)以底层工作流和单据为支撑,实现系统灵活配置和要素按需扩展。一是底层工作流支撑表层灵活配置,可按需调整项目审核、预算报送等业务流程,支持串行与并行事项办理。二是信息要素可扩展,满足基础数据增项、业务数据扩充、测算标准定制的实际需要。三是系统界面灵活定制,基于单据的功能界面管理,能够实现数据查询展现、录入方式、校验规则的灵活配置,打造便捷的用户体验。四是报表灵活定制。能够根据业务人员数据分析需要,提供数据统计报表设计功能,满足个性化数据查询需求。

  (八)贯彻“敏态+稳态”理念,以新技术保障了系统性能持续提升。一是采用微服务技术,提升支撑能力和敏捷开发。采用微服务技术进行数据服务拆分,构建低耦合、高内聚的应用服务,提升开发效率,缩短迭代周期。二是利用云原生技术,提升云部署和云运维能力。采用云技术支持业务应用部署的微服务化、持续交付和容器化,兼容传统部署模式,实现跨平台部署和虚拟化部署。三是应用前端混合架构技术,整合客户端与浏览器技术,充分利用前端计算资源,提升系统性能、兼容性和集成性。

  规范指导、标准先行、扎实推进,全面保障系统高质量建设

  (一)遵循业务规范,优化再造业务流程。一是根据《规范》规定的管理流程、规则和要素,对河北省预算管理业务进行梳理完善,制定印发了《河北省财政厅关于2021年省级预算编制的通知》以及《河北财政国库制度框架》。二是全部预算支出都以预算项目的形式纳入项目库,规范了人员类项目、运转类项目、特定目标类项目的测算和申报管理功能。三是设计政府预算、部门预算、单位预算编制衔接的实现机制,将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全部纳入预算管理范围。四是设计预算指标账控制机制,通过预算指标账反映政府预算收支总体情况。五是强化年度执行中项目预算调整及调剂业务管理,建立以储备项目为源头的预算变动机制。六是简化和规范支付、清算流程,规范单位资金和财政专户资金支付业务。七是重新设计总预算会计系统,以预算项目为基础反映资金的变动情况。

  (二)落实技术标准,全新设计数据库表。按照《技术标准》要求,重新调整规划数据库表结构、业务要素等,保证系统数据与财政部标准数据统一。一是在编写系统设计方案时,按照数据库技术标准设定数据库结构,包括库表名称、库表要素、代码集及其值域等内容,确保数据规范一致。二是在实际应用中,结合各省需求,扩充了库表及要素,对代码集进行了向下细化。三是在系统研发过程中,采用数据由业务系统直接落到数据库表的方式,减少中间处理环节,保证业务数据“原汁原味”。

  (三)突出精细管理,全力做好系统设计研发。由于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包含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会计核算等财政核心业务环节,系统设计开发工作量大,为解决时间紧、任务重与研发力量不足的矛盾,河北省坚持依托自身力量,优化团队结构,以精细化的管理保障系统研发工作顺利开展。一是科学制定系统设计方案,在认真研究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基础上,全面梳理各环节业务需求,完成《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2.0总体设计》。二是注重业务与技术相互融合,强化与业务人员充分沟通,征求相关省份对系统设计的意见建议,力求系统设计方案既符合业务标准,又满足实际需要。三是统筹调度研发力量,集合各方技术力量,组建系统研发小组,并根据研发进度动态调整人员配备,最大限度发挥团队内在潜力。四是坚持“平台+表层”的开发模式,前期按照技术标准,对河北省应用支撑平台底层技术进行整体改造,制定统一的业务系统开发规范,以平台为基础,搭建业务表层系统。五是坚持系统测试与开发同步推进,在系统开发前期,组织测试人员加入研发团队,充分掌握业务流程、处理逻辑和界面操作,在模块完成开发后,集中开展功能测试、压力测试、安全测试,确保系统功能满足业务应用。

  (四)内外协调联动,稳步推进系统部署实施。一是会同兄弟省市技术部门、业务处室、技术运维公司,与河北省技术、业务人员组成项目实施小组,全力推进系统部署应用工作。二是根据各省本地实际情况,谋划确定系统应用思路,研究制定总体工作方案。部署实施工作启动后,与兄弟省市通力合作,梳理业务流程、安装系统程序,对接录入数据,组织开展培训,积极推进部署应用工作。三是建立完善长效运维保障机制,组建在线技术支持服务团队,探索实现与各省业务技术人员线上交流,提升运维服务质量;协助兄弟省市建立本地运维队伍,增强一体化系统日常运维保障和技术支持能力。

  来源:《中国财政》2020年第19期  作者:河北省财政厅

本文章更多内容:<<上一页-1-2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排行

相关问答

预算管理一体化知识早知道

为深入贯彻《预算法》和《预算法实施条例》,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现代预算制度,财政部制定了全国统一的《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目前全省正在稳步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东港区将按照省、市部署,适时启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现将部分重点内容做简要介绍:

1、问:预算管理一体化可以概括为哪五个方面的“一体化”?

答:一是全国政府预算管理的一体化。实现逐级汇总编制真实、完整的全国预算,动态实时反映全国预算资源的分配、拨付、使用情况,并对非财力性转移支付项目跟踪问效。

二是各部门预算管理的一体化。各部门及所属单位依法依规将取得的各类收入及其安排的支出纳入部门和单位预算,执行统一的预算管理制度。

三是预算全过程管理的一体化。强化顺向环环相扣的控制机制和逆向动态可溯的反馈机制,预算执行结果及形成资产情况作用于以后年度预算编制,形成预算全过程的管理闭环。

四是预算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一体化。对预算项目全生命周期实施管理,更好地统筹年度预算各类资源和未来财政收支,增强中期财政规划对年度预算的约束,加强跨年度预算平衡。

五是全国预算数据管理的一体化。实现各级预算数据生产和对接传输的标准化,在此基础上推动部门和单位预算信息与财政部门共享,以及全国各级预算数据的集中管理。

2、问:预算管理一体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一是建立健全预算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规范》完善了项目库管理,将预算项目作为预算管理的基本单元,构建预算项目前期规划、项目储备、预算编制、项目实施、项目结束和终止等各阶段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机制。

二是建立健全统一的财政预算管理要素管理机制。预算管理要素反映预算管理中涉及的业务主体和对象的特征、行为、状态等内容,是各级财政预算管理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的基础。《规范》制定了全国统一的《预算管理一体化要素目录》

三是建立健全上下级财政间预算管理衔接机制。为保证上下级预算衔接,实现自动汇总全国预算、动态掌握各级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的目标,《规范》要求上下级通过系统进行转移支付预算指标下达和接收,并健全转移支付预算控制规则和动态追踪机制。

四是建立健全政府预算、部门预算、单位预算衔接机制。为明确政府预算、部门预算、单位预算三个主体的预算管理职责和衔接控制关系,《规范》厘清了政府预算、部门预算、单位预算的概念和相互关系,分别明确预算编制管理流程和规则,突出了政府预算在收支总额控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是建立健全预算指标账管理机制。《规范》引入管理会计理念,采用会计复式记账法核算预算指标管理业务或事项,实时掌握预算分配和执行进度,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

六是建立健全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机制。《规范》根据预算制度改革对预算编制和执行控制的细化要求,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情况,进一步优化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运行机制。

七是建立健全结转结余资金预算管理机制。《规范》落实《预算法》关于“连续两年未用完的结转资金,应当作为结余资金管理”的要求,明确了结转结余资金计算和管理的规定,建立结余资金自动回收的机制。

八是建立健全单位资金管理机制。《规范》落实《预算法》关于“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的规定,从预算编制、支出控制、核算管理等方面,依法加强了单位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等各类单位资金的预算管理。

九是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的衔接机制。《规范》将资产管理嵌入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会计核算、决算和报告等业务环节进行一体化设计,建立财政资金形成实物资产的全链条管理机制,准确核算和动态反映资产配置、价值变动、存量等情况,为强化资产预算约束、摸清资产家底提供基础支撑。

十是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与债务管理的衔接机制。《规范》将债务管理涉及预算管理的流程和规则按照一体化的要求进行整合规范,加强了债务管理与预算管理的衔接,有利于加强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的预算约束和风险防范。

3、问:预算管理一体化后的基础信息管理有哪些新要求?

答: 标准化。必须对基础信息的管理要素进行标准化管理,保证数据表述和统计口径的标准统一。

规范性。建立基础信息管理规范管理机制,是保证准确、及时收集、维护基础信息的前提条件。

一致性。遵循“数出一门”的原则,在系统中同一个数据只能有一个数据来源,避免出现数据出现不一致的问题。完整性。进入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基础信息应当是预算管理对象或管理要素实际情况的完整反映。

4、问:在预算编制中,如何理解政府预算和部门预算的关系?

答:从资金性质看,政府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资金、政府性基金预算资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资金;部门预算除了包括一般公共预算资金、政府性基金预算资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三种性质的预算资金外,还包括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和单位资金。

从政府预算的支出构成看,政府预算支出包括政府预算资金安排的部门预算支出、转移性支出和预备费等,以及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政府预算是部门预算的重要资金来源,部门预算资金来源还包括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和单位资金,这部分资金安排的部门预算支出没有纳入政府预算。

5、问:在预算编制中,如何理解部门预算和单位预算的关系?

答:《预算法》规定:“各部门预算由本部门及其所属各单位预算组成。”部门预算不仅包括部门本级预算,还包括所属各单位的预算,例如,东港区水利局部门预算包括东港区水利局单位机关预算和所属东港区水土保持监测与防汛抗旱技术服务中心、东港区水利工程服务中心二级事业单位预算。

6、问:在预算编制中,如何理解政府预算、部门预算和单位预算的关系?

答:政府预算包括部门预算中的财政拨款收支预算,部门预算包括单位预算。从预算汇总角度看,部门预算由本部门及其所属各单位预算组成,部门预算由单位预算汇总而成,政府预算由部门预算、转移性预算、预备费等汇总而成,反映了自下而上的汇总规则。

7、问:预算指标账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预算指标账管理体系是预算管理一体化提出的全新管理理念,预算指标账引入管理会计理念,采用会计复式记账法核算预算指标全周期过程,实时反映预算指标的增减、来源和状态。

预算指标账的核算内容包括:提前下达指标;预算批复;预算调整;预算调剂;预算执行;年终结账。

预算指标会计核算主体是财政内部机构。各财政内部机构根据职责分工,保证预算指标相关业务管理数据的合法性、完整性和准确性。记账凭证的制单人为相关业务在系统中的具体操作人,预算指标会计的记账人为在各业务环节的审核人。

来源:日照东港财政  供稿:刘志蕾

税屋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杭州亿企云服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运行维护:《税屋》知识团队    电子营业执照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南环路3738号722室

浙公网安备33010802012426号 浙ICP备2022015916号

  • 服务号

  • 综合订阅号

  • 建安地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