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税收是全球治理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球经济规则协调的重要内容。建立公平高效的国际税收体系,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有力保障。 G20杭州峰会开幕在即,作为G20主席国,中方在G20平台上提出构建全球税收新秩序理念,为下一阶段国际税收改革指明方向,推动各方携手共建有利于全球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的国际税收新秩序。 构建全球税收新秩序凝聚广泛共识 促进全球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是G20的核心议题。面对复苏乏力的世界经济,G20近年来高度重视完善全球税收治理。 “加强全球税收合作,打击国际逃避税,帮助发展中国家和低收入国家提高税收征管能力。”2014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G20峰会上提出加强国际税收合作的三点重要主张,首次描绘了我国税收工作在全球税收领域的坐标和方向。 分析人士认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发达国家财政收入压力大,更加重视海外税收征管问题,国际税收收入利益分配问题也日趋突出,全世界因此都有了构建国际税收新秩序的动力。 中方担任G20主席国后,于今年7月首次在G20平台上提出构建全球税收新秩序理念,赢得广泛共识。 中国财政部长楼继伟说,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着中长期结构性失衡,全要素生产率减缓,收入分配不均和创新驱动不足等问题。在这一背景下进一步探讨税收政策在结构性改革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税收工具如何促进经济增长等问题,引起了各国高度重视。 充分的研讨凝聚起G20成员对当前更好发挥税收政策作用的共识——坚持税收中性原则,把税收政策重点放在营造公平环境、创造公平发展机会上;合理设计税收政策,更有效地促进创新;提高各国制定和实施税收政策中的透明度、确定性和规范性,稳定市场预期,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和全球贸易与投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表示,全球经济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必须依靠创新引领。各经济体要加强政策协调,制定更具针对性税收政策,更好支持研发和创业创新,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打击跨国逃避税 建立BEPS包容性框架引领国际税改 近年来,大型跨国企业利用各国税收制度差异转移利润行为愈演愈烈。G20机制下,旨在防止恶意税收筹划、打击国际逃避税的“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BEPS)”行动计划备受关注。 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统计,全球每年4%至10%的企业所得税因跨境逃避税流失,每年损失约为1000亿至2400亿美元。 G20国际税收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防范和打击跨国企业与纳税人利用各国税收协定差异和法律体系漏洞,转移应税利润、侵蚀各国税基。 楼继伟说,OECD与G20成员共同发起的BEPS行动计划,其实质是对已运行上百年的国际税收治理体系的重塑。 据了解,中方大力推动BEPS包容性框架的建立,支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广泛平等参与BEPS成果实施,获得了G20成员一致支持,成功将中方这一主推的税收成果反映在2015年财长和央行行长会和峰会公报中。 2015年中国担任主席国之后,积极引导BEPS包容性框架治理结构的设计和实际组建工作,最终推动框架成功建立并吸纳80多个成员辖区,中国更当选为框架副主席,增强了中国在国际税收领域的规则制定权和话语权。 此外,中方倡导以解决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问题为开端,有效打击国际逃避税,在充分考虑各国国情和发展阶段差异的基础上,寻求“最大公约数”,进一步推动完善国际税收制度体系。 提高税收透明度 加强税收能力建设 打击跨国逃避税,构建国际税收新秩序,需要提高税收的透明度,加强税收能力建设,这也是G20国际税收工作的重点。 应2009年G20伦敦峰会要求,税收透明度与情报交换全球论坛应运而生,包括全部G20成员在内的现有130个国家及地区平等参与,中国被成功推选为全球论坛副主席及论坛领导实体——指导委员会副主席。 今年作为G20主席国,中国在财金渠道下继续推动税收透明度工作大幅前进,包括核准了识别税收透明度不合作辖区的客观标准,并鼓励尚未签署多边税收行政互助公约的国家签署该条约,迄今已有上百辖区承诺实施税收自动情报交换标准。 与此同时,中国还关注税收和发展问题,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国内资源动员能力,加强其在国际税收方面的能力建设。 楼继伟介绍,中国自担任G20主席国以来,支持G20国家进一步加强对发展中国家提供税收政策领域技术援助,鼓励各国和国际组织提出各类税收援助倡议,呼吁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需求出发,有效整合项目资源,切实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税收能力。 中国还和G20成员共同努力,发起了亚的斯税收倡议等技援机制,并率先垂范提出将建立国际税收政策研究中心,作为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援助和知识分享的平台。 楼继伟说,中国还呼吁发展中国家不断增强政策制定和制度创新能力,深度参与国际税收规则修订,提高其在国际税收规则中话语权,持续加强国内资源动员能力,增进社会福祉。 |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