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还记得社长曾经在G20期间的海外情报速递中,为大家速递过中国承诺将实施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标准、打击利用海外账户逃避税行为的消息吗? 在那时,只是一个承诺、一个可能性,而在最近它正式变成了一条规定,变成了即将发生的事实了!
中国国税局近日发布重大消息称,从明年1月1日开始,中国境内金融机构将对在本机构开立的非居民个人和企业账户进行识别,收集并报送账户相关信息,由国家税务总局定期与其他国家(地区)税务主管当局相互交换信息。中国首次对外交换涉税信息的时间确定为2018年9月。 与此同时,参与此次标准的104个国家和地区也会通过尽职调查程序识别中国税收居民个人和企业在该国家和地区开立的账户,也会收集这些人的账户名称、纳税人识别号、地址、账号、余额、利息、股息以及出售金融资产的收入等信息,并与中方交换。 简单点说吧,如果你是该在中国交税的税收居民,但你的收入储存在海外账户里,以前中国税务方面无法知悉,完成不了税收程序。 可是现在,你能被海外那家银行识别为中国的税收居民了,它将会把你的信息转交给了中国税务方面,你就必须得按照中国方面的规定上交税收了。 同样的道理,如果是你是外籍华人、外国永久居留权取得者,或者在境外停留超过一定时间的华侨,根据所在国(地区)法律已经构成当地税收居民,你储存在中国的收入也会被中国方面告知当地税务机构。 连瑞士政府也公开声明支持,一向以绝对保密为传统的瑞士银行,将在符合标准的情况下,提交国外客户的账户信息。 这样互通有无,偷税漏税、资本外流就不再可能了。 600万以上账户明年先被查而面对这样一个浩大的工程,中国税务方面也要一步一步来。 按照中国签署此标准的时间表, 1、---2017年1月1日中国境内的金融机构开始按照标准履行尽职调查程序 2、---2017年12月31日前中国境内的金融机构完成对存量个人高净值账户(截至2016年12月31日金融账户加总余额超过600万元)的尽职调查 3、---2018年12月31日前中国境内的金融机构完成对存量个人低净值账户和全部存量机构账户的尽职调查 4、---2018年9月中国进行首次对外交换非居民金融账户涉税信息 到底怎么换?一张图清晰告诉你▶首先由一国(地区)金融机构通过尽职调查程序识别另一国(地区)税收居民个人和企业在该机构开立的账户; ▶按年向金融机构所在国(地区)主管部门报送上述账户的名称、纳税人识别号、地址、账号、余额、利息、股息以及出售金融资产的收入等信息; ▶再由该国(地区)税务主管当局与账户持有人的居民国税务主管当局开展信息交换; ▶最终实现各国(地区)对跨境税源的有效监管。 具体过程如下图所示: 规则不难懂,和我有什么关联呢? 这条规则不难懂,就是各国之间税务信息互通有无嘛…… 那具体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首先,对于目标群体来说,如果您是外籍华人、外国永久居留权取得者,或者在境外停留超过一定时间的华侨,如果根据所在国(地区)法律已经构成当地税收居民,记得按时向当地交纳税款。 如果您仍是中国税收居民,国家税务总局将通过与所在国(地区)税务主管当局开展信息交换取得您的境外账户信息,记得回国交纳那部分税款。
其次,对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来说,开设银行账号之前就先要办理一份声明了。 从明年1月1日起在金融机构开立新账户的个人和企业,在开户时仅需额外填写一份声明文件,声明其税收居民身份。对个人而言,需要声明是否为中国税收居民或者非居民。 这意味着中国税收居民也应配合金融机构完成税收居民身份确认,但仅需在声明文件上勾选中国税收居民即可。 不过放心的是,一旦确认为中国税收居民的,中国金融机构是不会收集和报送其相关账户信息的,更不会将账户信息交换给其他国家(地区)。 整体上来说,开户程序也变化不大,客户体验不会有较大变化。 从这项规定,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打击偷税漏税、资本外流的决心。但是,这样做的实际效果还有待检验。 事实上,从美国的经验来看,虽然有严格的法规和惩罚手段,但是通过资产转移来避税的现象仍然严重。 就拿苹果公司来说,在海外账户的资金约达1800亿美元,如果这些钱美国政府都要追查税款,那么苹果至少要补交500亿美元。 美国前500强企业在海外账户的资金约为2.1万亿美元,这么多的钱,不是美国政府不想要,而是大企业早就用严丝合缝的避税方法进行了合法避税。500强企业中,近四分之三在百慕达、爱尔兰、卢森堡及荷兰等国家设有避税子公司。美国政府也只能“望钱兴叹”。 至于中国政府将如何联手世界,对非法逃税行为进行有效打击,未来的成效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