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农副产品日常税收征管

来源:安徽财税网 作者:安徽财税网 人气: 时间:2008-09-18
摘要:  现行税收政策法规规定,经营农副产品或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直接向农业生产者收购农业产品时,可由纳税人自行开具由国税机关发售的农副产品收购发票,在计算应纳税额时,纳税人可根据收购发票上注明的价款,按照规定的扣除率计算进项抵扣税...
  现行税收政策法规规定,经营农副产品或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直接向农业生产者收购农业产品时,可由纳税人自行开具由国税机关发售的农副产品收购发票,在计算应纳税额时,纳税人可根据收购发票上注明的价款,按照规定的扣除率计算进项抵扣税额。自1994年实行新的增值税制以来,如何有效地防止纳税人使用农副产品收购发票进行虚假抵扣,堵塞税收漏洞,一直是国税机关十分关注而又棘手的问题。本人现就农副产品的日常征收管理作以下几点建议:
  一、农副产品收购发票的税收管理
  (一)、目前农副产品收购凭证使用存在的问题
  农副产品收购发票由于由企业自开自抵,没有任何认证制度约束,缺乏科学有效的监控措施,存在的问题日益凸现。
  1、农副产品收购发票的填开具有随意性
  一是擅自扩大开具的范围,对一些不该开具收购发票的购货行为,或根本不属于农副产品收购的范围,借用农副产品收购的名义混入其中,在发票开具上大做手脚,自定品种、自列生产者姓名;二是开具不规范,汇总开具现象普遍,几乎每一张收购凭证的金额都是票面的最大限额;三是擅自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收购发票上所列的价格与实际收购价格不一致,自定价格,借此来多抵扣税金;四是擅自增加收购数量,收购发票上所列的数量与实际入库所支付货款的数量不符,自报数量。
  2、开具不规范、虚开现象严重
  企业采用虚开发票,任意调节农副产品发票开具的收购时间、数量、价格。在应纳增值税的计算上打时间差,以同期的销售情况决定开具农副产品收购发票的多少,未按具体收购业务发生的实际开具,钻增值税应纳税额计算时间上的空子,打时间差,达到少缴或不缴增值税的目的。
  3、资金往来不正常,存在大量现金交易
  目前纳税人的付款方式以大金额现金交易为主,按照常理,农产品收购业务数量多,金额小,但事实上大金额结算比较普遍,并且固定户较多,而且有的结算长期挂往来。原因一是收购业务并非向农业生产者个人收购,而是向“中间商”、“经营者”等收购,造成结算金额大且客户固定, 从而使这些中间商既不办理税务登记,又不领取普通发票,造成税收流失。
  (二)、加强农产品收购凭证管理的措施
  1、加强农产品收购凭证和企业财务核算的管理
  一是要严格收购凭证的领购和使用审核,要着重审核企业用票的规范程度,将农产品收购凭证视为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管理,根据用票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销售情况,核定凭证的使用数量,严格控制其领购、使用、缴销;二是要求企业规范财务核算,对申报抵扣的收购凭证应同时有货物验收入库凭据(须采购人员、检验人员、保管人员和财务人员签名)和付款凭据(现金结算凭证须收款人签名)。三是要求企业尽可能通过银行结算货款,对一次性付款金额在一定数额以上的,一定要通过银行结算。
  2、加强对农副产品收购发票的检查力度和处罚力度
  首先,税务管理人员要经常到收购企业了解企业的生产规模、生产能力或销售状况,比较收购与产销的配比关系,判断其收购数量是否异常,是否符合正常的投入与产出指标的配比关系,摸清企业收购农产品入库、出库、结存,付款的方式及数额。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到心中有数。其次,税务管理人员要根据农产品收购企业的收购情况,经常深入调查了解销售农产品的生产者,实地调查其被收购的品种、数量、价格,及时与当期收购企业财务反应的收购地、收购数量、价格进行核对,确定收购行为的真实性和时限性。对违规、虚开、假开农副产品收购发票的一般纳税人,依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处罚。
  二、农副产品收购企业的税收管理
  (一)、农副产品收购企业中存在的问题
  1、增值业务实现税金难
  对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购进农业生产者销售的免税农业产品时,可自行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并依买价的13%计算抵扣进项税额;向小规模纳税人购进农产品,可按取得的普通发票依价款的13%计算抵扣进项税额。这一政策规定造成从事农产品收购的一般纳税人在一定条件下的生产经营增值不缴税,零申报、负申报、低税负问题突出,特别是在专门从事购销业务的商贸企业中,还会出现税金倒挂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企业销售时按不含税价计提销项,进项却按含税价计提,如果企业销售货物的毛利率低于13%,进项就会大于销项,形成留抵税款。目前,部分企业特别是一些具有关联关系的企业利用这一政策规定,在销售时作假账或者压低毛利率以达到不缴或少缴税的目的。
本文章更多内容:1-2-下一页>>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排行

税屋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杭州亿企云服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运行维护:《税屋》知识团队    电子营业执照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南环路3738号722室

浙公网安备33010802012426号 浙ICP备2022015916号

  • 服务号

  • 综合订阅号

  • 建安地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