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服务业纾困扶持措施中,除了普惠性措施外,还针对餐饮业、零售业、旅游业、公路水路铁路运输业、民航业五个行业出台了针对性措施,请问为什么要对这五个行业单独出台措施?这些措施对帮助服务业恢复发展有哪些助力?谢谢。 赵辰昕: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党中央、国务院对受疫情影响的行业企业非常关心、非常重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疫情以来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助企纾困政策,而且很多政策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但是我们知道,疫情持续的时间比较长,服务业行业特别是餐饮、零售、旅游、公路水路铁路运输、民航等行业,是聚集性、接触性的行业,受疫情影响相对更大,目前运行仍然比较艰难。迫切需要出台更有针对性、更有力度的纾困措施。这次就是回应市场主体需求,出台服务业政策43条。这些纾困措施针对性更强、力度更大,发挥更大的助力作用。 我从两个方面作详细介绍。 第一方面,针对性更强、力度更大体现在是针对服务业特殊困难的行业。这次政策文件除了提出所有的服务业行业都可以适用的10项措施,还专门针对受疫情影响重、就业容量大的餐饮、零售、旅游、公路水路铁路运输、民航这五个特殊困难的行业,提出了更有针对性的纾困措施。具体来讲,针对餐饮业,提出了对餐饮企业员工定期进行核酸检测要给予补贴支持,优化餐饮业保险服务等7项措施。针对零售业,提出利用服务业发展资金支持开展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等6项措施。针对旅游业,提出暂退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支持旅行社承接符合规定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会活动等7项措施。针对公路水路铁路运输业,提出阶段性免征公共交通运输服务增值税,进一步加大车辆购置税收入补助地方资金力度等6项措施。针对民航业,提出通过民航发展基金对符合条件的航空航线、安全能力建设等给予补贴,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航空公司和民航机场注册发行债务融资工具建立绿色通道等5项措施。每一条都非常具体、非常明确,企业会有直接的获得感。 第二方面,针对性更强、力度更大体现在针对服务业的聚集性接触性的行业特点。服务业属于聚集性接触性行业,疫情对服务业的影响比其他行业更大。服务业市场主体对科学精准地实施疫情防控的呼声非常高。为此,我们这次专门提出精准实施疫情防控措施。我们重点强调,要坚决防止和避免“放松防控”和“过度防控”两种倾向。具体来讲,是“四个精准”和“三个不得”。 “四个精准”,就是要建立精准监测机制、要提升精准识别能力、要强化精准管控隔离、要推广精准防护理念。“三个不得”,就是在严格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防疫政策要求的基础上,针对服务业行业的特点,进一步提出针对性的要求。第一个不得,是不得突破疫情防控相关规定进行封城封区,不得非必要、不报批中断公共交通。第二个不得,是不得非经流调、无政策依据,对餐厅、商超、景区景点、电影院及相关服务业场所等实施关停措施或者延长关停时间。第三个不得,是不得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防疫政策要求基础上,擅自增加对服务业的疫情防控措施。确有必要采取封城封区、中断交通等措施,或者在现行基础上加强疫情防控力度的,必须报经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同意后才能实施。同时,为解决疫情防控中的“层层加码”问题,又专门提出,各省级人民政府要统筹本地区疫情防控措施的总体要求,建立疫情防控措施“层层加码”问题反映、核实、纠正专项工作机制。以上我通过两个方面,把这次服务业政策的针对性更强、力度更大的情况为大家做一个更详尽一点的介绍。 这次服务业政策措施的政策着力点是针对服务业行业面临的特殊困难,积极回应市场主体的呼吁和关切,就是要切实缓解服务业市场主体的成本压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恢复发展。 以“减免房租”政策为例,明确要求“2022年被列为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的县级行政区域内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承租国有房屋,2022年减免6个月租金,其他地区减免3个月租金”,为了这个政策能够有效实施,又配套提出了“因减免租金影响国有企事业单位业绩的,在考核中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认可”。同时,对于承租非国有房屋的,也提出各地统筹各类资金给予适当帮扶。对减免租金的房屋业主,按规定减免今年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并鼓励非国有房屋租赁主体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合理分担疫情带来的损失。 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在研究纾困扶持措施的过程当中,各个部门下了很多的功夫,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努力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可执行性,通过这些政策让企业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澳门月刊记者: 近年来,人社部在援企稳岗方面推出了很多举措,既支持了企业的发展,又稳定了就业。这次,在支持工业和服务业等特殊困难行业企业恢复发展、稳住就业岗位方面,有什么特殊之策?又将如何精准发力?谢谢。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失业保险司司长桂桢: 谢谢你的提问,也谢谢你的支持。企业是就业的主体,企业有活力,就业才能有保障。在这次出台的工业和服务业助企纾困政策当中,涉及人社部门的政策主要有三项,分别是“降、返、缓”。 “降”就是延续降低费率政策。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再延续实施一年,政策执行到2023年的4月30日。 “返”就是提高稳岗返还标准。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继续实施,对不裁员少裁员的服务业企业,按照一定比例返还失业保险费,同时,明确规定,对中小微企业返还的比例,从现行的60%最高提至90%。 “缓”就是加大缓缴社保费力度。允许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基金结余较多的省份,对服务业中的餐饮、零售、旅游企业,阶段性实施缓缴政策,具体办法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符合条件的企业提出申请,经参保地人民政府批准可以缓缴,缓缴期限不超过一年,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 刚才向大家介绍的三项纾困政策,有助于企业的发展,也有利于稳定就业岗位。下一步,我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推动政策早发力,企业早受益。具体来说,就是“三抓好一兜牢”。 一是抓好降费率政策“直兑直达”。从2015年起,失业保险率先降费,2018年工伤保险也启动降费,降费政策实施7年来,累计减收失业和工伤保险费近7000亿元。在落实延续降费率政策方面,各地已经积累了比较成熟的经验做法,把征缴比例嵌入信息系统,企业无需申请,就能自动享受到政策红利。 二是抓好稳岗返还“免申即享”。2015年就开始实施了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2020年,应对疫情影响,降低了政策门槛,提高了返还比例,扩大了受益主体,同时也升级了经办方式。各地积极探索“免申即享”的经办新模式,通过后台数据比对,直接向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稳岗资金,两年来一共向1015万户次企业发放稳岗资金1273亿元。今年,我们将及早部署各地全面实施“免申即享”经办新模式,努力让政策跑在受困企业前。 三是抓好缓缴社保费“靶向发力”。这项政策实施的区域范围是基金结余较多的省份,实施的行业是服务业中的餐饮、零售和旅游企业。具体办法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企业实际困难、基金支撑能力、职工权益保障等因素综合确定。要不要适用这项政策,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经营状况和后续恢复发展情况,综合考虑,自主决定是否提出申请。 在落实上述助企纾困政策的同时,我部还将进一步维护好基金安全,确保各项生活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切实守护好失业人员和工伤人员的每一分“保命钱”,兜牢民生底线。谢谢。 香港紫荆杂志记者: 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不仅要解难,更要培优。此前工信部曾表示今年将新培育约3000家“小巨人”企业,请问工信部在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方面将出台哪些举措?谢谢。 陶青: 感谢您的提问。“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专注铸专长、以配套强产业、以创新赢市场,是中小企业群体中的优秀代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本次《工业政策》也将“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力度”作为一项重要的举措。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采取以下举措,进一步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力度。 一是健全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发布梯度培育工作指南,完善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认定标准,夯实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基础,力争2022年新培育3000家左右“小巨人”企业、200家左右单项冠军企业,带动各省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5万家左右。 二是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切实落实好《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各项任务,制订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评价标准,聚焦中小企业需求编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设指南,分行业制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和支持力度。 三是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推动大中小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等方面实现更高效、更便利的对接,部省联动建立常态化的对接机制和对接平台,推动龙头企业对中小企业开放技术、市场、标准、人才等创新资源,总结推广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典型模式和典型经验,通过融通发展,带动培育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中小企业。谢谢。 寿小丽: 时间关系,最后两个问题。 新华社记者: 去年以来,工业领域的部分行业面临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企业利润下降等问题,请问中央财政将出台哪些政策,采取哪些措施来助企纾困?谢谢。 符金陵: 感谢你的提问。正如这位记者朋友所说的,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我国工业经济发展面临一些挑战,企业生产经营存在一些困难。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去年以来,财政部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提振工业经济的政策措施,包括支持做好能源保供、支持大宗商品保供稳价、支持制造业中小企业发展等。 2022年,财政部将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推出有利于工业经济稳定的政策,适当靠前、提升效能,推动工业经济稳定增长。 第一,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帮助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包括:加大中小微企业设备器具税前扣除力度,扩大地方“六税两费”减免政策适用主体范围,加大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减免力度等。 第二,管好用好专项债券资金,保障重点项目建设。2021年12月,已提前下达各地2022年新增专项债券额度1.46万亿元,截至1月底地方已发行新增专项债券4844亿元。 第三,增加专项资金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规模,支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支持一批短板弱项攻关,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一批重大技术装备、新材料产品应用。 第四,支持充分挖掘国内需求潜力,以需求拉动工业产品供给。如,继续实施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支持加快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建设;适当增加中央基建投资,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等。 第五,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助力市场主体平稳运行。包括实施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奖补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地方安排中小企业纾困资金等。 相信通过采取综合措施,点面结合,一定能够形成政策合力,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 刚才听到介绍,也感觉这次《工业政策》和《服务业政策》力度大、针对性强、覆盖面也非常广,政策落实其实也涉及多个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请问发展改革委在推动政策实施、确保有关措施落地方面有哪些考虑和安排?如何确保政策落到实处?谢谢。 赵辰昕: 好,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每一项政策一经推出,最重要的是抓好落实。抓好落实,政策才能产生预期要有的效果。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这两个政策已经推出,我们现在就是要各个部门和地方一起形成合力,坚决把落实抓细抓实抓好。为此,我们会同相关部门一起研究,做了这样几项安排。 一是抓好政策部署。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召开系统电视电话会议,部署贯彻落实任务要求,压实各方责任,进一步抓紧抓实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和服务业恢复发展工作,让这次提出的工业18项政策、服务业43项政策一定要尽早落地、尽早见效。 二是加强政策宣传解读。今天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希望各位记者在会后开展广泛、详尽、清晰地宣传。我们会持续组织有关部门、各地方和行业协会,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及时跟进解读已出台的政策,拓展宣传渠道,创新宣传方式,让更多企业了解政策、用好政策,让可以享受这些政策红利的企业都能够及时知晓。 三是强化各方协同。我们已明确责任,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配合,抓紧出台具体的政策实施办法,及时协调解决政策落实过程当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及时回应社会诉求和关切。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把握好政策的时度效,推出一些更有针对性的专项配套支持政策,确保政策有效传导到市场主体。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切实发挥好牵头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加大协调推动督促落实的力度。 四是加强政策储备。我们将加强经济运行的预研预判,聚焦政策落实过程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强化政策储备的研究,确保“工具箱”里始终储备一些政策。通过这一系列工作,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请大家放心。谢谢。 寿小丽: 谢谢赵辰昕秘书长的介绍,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们。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大家再见! |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