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监管部门应该与商业银行加强交流,积极稳妥地推进新会计准则的实施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在执行过程中面临着系统性风险、道德性风险等多个方面的风险。这就要求银行监管部门从实际出发,密切关注商业银行执行新会计准则的进程,关注可能引发的风险,加强与商业银行的对话,通过交流和沟通,制定切合实际的监管政策,为商业银行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政策支持,积极稳妥地推进新会计准则的顺利实施。 (二)商业银行应健全内部治理机制,防范道德风险 面对我国金融市场不健全的现实状况,公允价值很难直接获取,短期内仍然需要依赖银行内部的模型使用估值技术来确定。这就要求商业银行研发能正确测算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计量工具和科学的内部评估模型,客观地反映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 同时,通过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商业银行内部治理机制,健全权限控制与转授权制度, 重点抓好业务控制制度建设, 对信贷、票据贴现、信用证、保证等表内表外业务, 建立完善的内部制约监督与风险防范制度。 建立风险识别、评估和监测机制, 特别加强对财务风险、利率风险、信贷风险、网络风险、清算风险和法律风险等方面的研究, 对银行经营的总体风险和单项风险进行及时评估, 增强对经营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分析。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各司其职,相互制衡,相互协调,有效地制约不正当操纵行为和投机行为。 (三) 统一商业银行内各业务部门信息系统的技术标准和数据标准,完成全行MIS 基础平台的构建 统一全行各业务部门信息系统的技术标准和数据标准是构筑我国商业银行MIS 系统的第一步。 首先, 应在充分论证现有业务及应用系统的基础上, 规范全行计算机系统的技术标准; 其次, 尽快统一全行各信息系统的数据标准, 使不同信息系统中相同的数据定义一致, 减少某些共用数据信息的不一致性, 增加这些数据在各子系统间的共享程度; 再次, 在统一的技术和数据标准基础上建立共用的中央资料库, 该公共库应集中已建成的各子系统中已经明确数据标准的共用数据, 如客户基本信息(包括完整的客户地址档案、第三方资料等客户的基本属性)、业务经营统计数据、外部宏观经济金融信息等, 各部门相关人员可根据权限随时随地使用此类信息。 总之, 为适应银行国际化的需要, 我们在发展本国会计规范方面需要借鉴国际经验, 需要权衡与国际会计准则在协调程度和进度上的利弊得失,从而更加有效地适应新会计准则的规范要求。 (四)组织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系统化的培训工作 新会计准则的顺利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对相关准则的熟悉程度。 因此,新会计准则给银行会计核算带来深远影响的同时,也给各层次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带来挑战。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必须加强对银行中高层管理人员、金融市场的操作人员以及基层从业人员等多层次的人员培训,重点加强有关金融工具准则的理解和实际运用等方面的培训,使各个层次的人员能够迅速掌握新企业会计准则的精髓,领会新会计准则的实质,尽量缩短从旧会计制度向新会计准则的过渡期。 (五)积极推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为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公允价值的确定依赖于完善的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新企业会计准则有效实施的外部条件,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也能够促进金融市场的完善。 因此我们应加快发展我国的金融市场,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强化市场运行机制,优化制度环境,为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同时,商业银行通过深入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推动金融衍生工具广泛应用,加快金融市场的发展,构建和谐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 |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