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政府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6723号建议的答复 买世蕊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建设黄河下游生态航道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黄河河南段航道现状 长期以来,受水量不足、泥沙淤积、河床游荡等自然条件限制,黄河未进行过系统全面的航道治理。目前,黄河河南段库区和局部区段通航,航道总里程577公里,大部分为Ⅴ级、Ⅵ级航道或库区航道,主要服务水上旅游和两岸短途季节性客货运输。其中,小浪底库区123公里、三门峡库区43公里处于通航状态;郑州至豫鲁省界航道411公里受黄河下游泥沙冲淤变化大、河道游荡摆动影响,目前不通航。黄河河南段航道配套建成张岭、孤三峡、桐树岭、小浪底、南石山、峪里、横山、云水、南村等9个码头,分别位于小浪底库区、三门峡库区内。 二、黄河下游通航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综合水利部、交通运输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意见,我们认真研究后认为,由于黄河特殊的河情,其下游暂不具备通航条件。主要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一是水资源不足。黄河水资源具有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集中、空间分布不均匀等特点,加之黄河流域用水量持续增加和降雨量减少等因素影响,在保证生态环境需水的前提下,航运开发存在大量水资源缺口。二是河道泥沙淤积。黄河下游河道长期处于强烈的淤积抬升状态,现行河床一般高于堤外两岸地面4—6米,形成“地上悬河”。水沙淤积使部分河段河槽高于滩面高度,形成“二级悬河”,漫滩洪水极易形成“横河”“斜河”,影响通航安全。三是河势游荡多变。黄河下游水少沙多,由于水流与泥沙之间的相互作用,河床经常处于不同程度的冲淤变化之中,从而使航道深泓线的位置和弯曲度、航道的宽度和深度等也随之改变。四是存在碍航建筑物。黄河下游河南段现有各种桥梁52座,其中公路桥18座、铁路桥9座、浮桥25座。部分跨河桥梁修建时未考虑通航需求,存在桥梁净空高度和宽度不足问题,多座铁路桥改建困难。五是通航设施不足。由于黄河下游长期未通航,在修建水利枢纽时未考虑配建通航设施,存在多座碍航闸坝。三门峡水库建设时预留了船闸位置,但一直未兴建,现已被泄洪排沙隧道占用。小浪底水库和西霞院水库建设时没有考虑配建通航设施。 三、我省所做工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我省已成立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黄河水利委员会、有关省直单位和省辖市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统筹研究推动我省涉及黄河流域的工作。《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推进黄河、大运河河南段适宜河段旅游通航和分段通航”。目前,我省正在研究制定加快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编制《河南省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2021-2035年)》,规划到2035年全省形成“六干六支”骨干航道网,其中黄河为干线航道,航道里程597公里,是我省重要的文化、生态旅游航道。在黄河两岸规划建设8个港口,其中郑州港为主要港口,具备旅游客运、货运功能;开封港、洛阳港、新乡港、焦作港、濮阳港、三门峡港、济源港为一般港口,主要服务旅游客运。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省将积极开展黄河下游生态航道建设研究,充分遵循黄河下游自身特点和规律,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等国家有关部委指导下,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支持生态航道规划建设。积极开展高含沙水体、游荡性航道及通航建筑物应用技术攻关,为黄河下游生态航道建设创造条件。积极推进黄河干流适宜河段旅游通航,逐步拓展延伸通航范围,稳步推进黄河分段通航,为远期水运通道建设提供基础条件。积极与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对接,支持其充分发挥在黄河泥沙治理、河势治理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开展黄河生态航道建设技术研究工作,具备条件后开展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论证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工程规模、港口码头布局及投资效益等,并适时开工建设。 |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