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近日发布公告,调整海南离岛免税政策部分内容,其中之一就是免税购物限额由人民币5000元调整为8000元。 自2011年4月实施离岛免税政策后,海南一跃而成全球第四个离岛免税区。离岛免税这一“天上掉下的馅饼”,给旅游购物带来极大便利,免税店一度火爆异常。但做着免税“血拼”美梦的消费者很快发现,想象中的“购物天堂”海南其实名不副实,政策力度存在“先天不足”,限金额、限品种、限数量、限次数的消费,难以释放购物需求,尤其免税额度过低,更是直接影响消费欲望,这招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满。 消费者不满,海南方面则更焦虑。今年全国两会海南团的审议讨论中,有代表就直陈“限制较多,从购物角度说,海南的吸引力远不及香港的品牌直营店”,还有代表建议,“如果能提高限购金额,把国人奢侈品消费留在国内,不是更好吗”。 今年中秋国庆黄金周期间,中国人出境消费奢侈品等预计超过60亿欧元,而海南离岛免税销售额仅8243万元。一方面,海南离岛免税政策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消费不旺、数额不大;另一方面,国人赴海外购买奢侈品的越来越多、数额越来越大,这确实让人尴尬恼火。 现在,财政部顺应民意的放宽海南离岛免税政策之举,自然收获不少掌声。有人称,这将进一步促进海南发展,释放消费者的购买力,将更多消费留在国内。 离岛免税区的设立促进了海南发展,这是不争的事实;政策放宽,自然会进一步促进发展,这也无人怀疑。但放宽了的离岛免税政策,能否挑起消费“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重担,答案可能是令人失望的“否”。 原因在于,离岛免税政策属于“摸索积累、先行先试”,政策放宽需循序渐进,但小步行走,注定难以刺激更多消费。比如免税购物限额虽然上调3000元,但幅度有限,仍难满足购买高档商品的需求;且购物次数、付款后不能马上提货等限制依然不少。 种种“先天不足”,即便略有改变,也难让国人停住出国出境扫货的脚步,转奔海南,除了旅游,人们不会专为“血拼”而去海南。看来,海南可留住一些海外消费,但却不能把更多海外消费留在国内。 即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前往,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短板也使接待能力有限,海南这匹“小马”,拉不动中国人境外消费这辆“大车”。 海南离岛免税区无法扛起“国人奢侈消费回家”的重任,那么,中国该如何留住购买力呢? 中国人之所以去境外消费,主要原因在于价格便宜。因此在价格上做文章尤为迫切,方向有二:一是各地尽快设立市内免税店。中国的免税店主要集中于机场、港口,受政策制约的市内免税店寥若晨星,如有了更多市内免税店,消费者在家门口就能买到便宜奢侈品,出境“血拼”自会大减?二是降低关税等税率,大幅降低奢侈品价格。 都在说“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但中国人已成全球免税商品最大消费群体、“内需”变“外需”的事实表明,中国人的消费不用促进,只需保卫,中国应该打一场“消费保卫战”,从而从制造大国向销售大国转变。
相关话题——
|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