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非昔比。”5月2日,浙江安吉一家家具企业会计李彦强如此形容如今办税业务和几年前的区别。 “以前申报纳税我一般是准备两套资料,上午跑国税、下午跑地税,一天才能忙完,如今只需带上一套资料,进入一扇大门,一下子就能全部办好了。”李彦强说。而之所以发生这样的变化,来自于2010年浙江省安吉县开始实施的国地税联合办税。 2010年初,安吉县开发区联合办税机构正式挂牌成立。地税局两个管理分局、国税局两个管理科室,两家单位的3个办税服务厅,变为一个机构、一套人马、一个办税服务厅,实现了纳税人进一家门,办国地税两家事。 记者梳理发现,不仅仅是在浙江,江苏、陕西、甘肃、内蒙古、山东、河北、贵州等多地都有实行国地税联合办税的地区,这不禁引发了国地税合并的遐想。不过受访专家向本报记者表示,联合并非合并,但国地税联合办税过程中的深度合作,却为包括国地税合并在内的财税体制改革提供了思路和经验。 多地联合办税 “我与赵勇在同一个片区,我们片区里国税管户约200户,地税管户约230户。”殷克强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介绍。 2010年初,安吉县开发区联合办税机构正式挂牌成立。“联合办税机构对外仍保留各自独立的执法主体地位,但对内实行税收业务统一培训,人力、物力资源统一调配,实现了高度融合。”安吉国税局局长何文刚说。 经过两年的运作,今年4月1日,安吉县国地税直属联合办税机构正式设立,实现了安吉县国地税联合办税县域范围内全覆盖。 安吉县的联合办税业务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全国的一个标杆。不过国地税的高度融合安吉并非个案。2011年3月28日上午,西安沣渭新区国家税务局、西安市地方税务局沣渭新区分局正式揭牌成立,同时揭牌的还有将国税、地税分局合二为一而组建的西安沣渭新区办税服务厅,3块牌子依次排开,乍一看甚至会以为是一个机构。 不过,这儿的联合办税既不是国地税相互派员在对方办税服务厅驻点,传递信息和释疑解惑,也不是双方都将自己的办税服务厅设在地方政府建设的政务大厅,比邻而居。在这儿两个局共设一个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既办理国税业务,也办理地税业务,他们的身份也不属于哪个局,而是国地共同管理,其工资、福利等共同承担。同样,办税服务厅的投资、运行费用也由两个局共同承担。 现在,在当地的办税服务厅,采取“一人双机双系统”模式开展国地税申报征收,每个工作人员同时操作2台计算机,通过切换键切换到国地税征管系统,实现一个工作人员一次完成两个系统的操作,一个窗口同时办结国地税纳税申报业务。 事实上,目前不少省市都有地区在实施联合办税业务,在南京鼓楼、内蒙古的乌海,甚至山东临沂、贵州等等,不少地区都有当地国地税部门在实施联合办税业务。 而严格地说,联合办税已经算不上新鲜。 早在2004年,国家税务总局就曾下发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家税务局与地方税务局联合办理税务登记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中表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可以根据通知指定具体的实施办法。 此后不少省市陆续制定实施办法,一些地区则根据通知和实施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国地税联合办税陆续出现,如今可以说是遍地开花。 联合不是合并 西安沣渭新区虽然国地税依然相互独立,但是3块牌子挂在一起,仍然不免让人想到“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不过,本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都表示,国地税联合办税和外界所说的国地税合并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主要基于提高纳税服务水平、方便纳税人的角度实施的业务上的协作,和国地税合并的机构改革并无关系。 不过也有人士分析,一些地区国地税联合办税过程中的深度合作,客观上为包括国地税合并在内的财税体制改革提供了思路和经验。 社科院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斌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现在也有观点认为,国地税机构改革,特别是营改增之后国地税部门征管业务变化后,不一定实施国地税合并或者减少地税部门业务,也可以让地税部门人员跟着业务走。也就是说不一定国税部门征管中央税,地税部门征收地方税,比如把消费税和企业所得税全部归地税征管,但是征管变化并不最终影响税款分成。 正如国地税联合办税,虽然一个纳税窗口同时办理国地税业务,却并不影响国地税各自的执法主体地位。 事实上,国地税合并问题业界讨论已久,国务院参事、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是国地税合并的支持者。但他认为,实行国地税合并,需要解决两个难题,一是人的安置问题,二是业务衔接问题。 人的问题最难办,尤其是不能将一批有经验的地税干部弃之不用。刘桓曾给国务院参事室写过一份报告,提出营改增之后税务机构人员有必要做出调整,人随业务走,管理营业税的地税干部可以直接到国税接着管营改增,以应对国税人手不够、地税相对清闲这样苦乐不均的情况。 张斌则表示,从现有国地税联合办税的角度,考虑国地税合并过程中人员安置和业务协调问题,无疑也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方法。 |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