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地方税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税收分析工作的意见 闽地税[2013]143号 2013-10-18 各设区市地税局,平潭综合实验区地方税务局,省局直属税务分局: 为贯彻落实国家税务总局王军局长关于做好税收分析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以及苏树林省长对“生财、聚财”工作的要求,增强福建地税服务发展、服务大局的能力,在《福建省地税系统税收分析工作制度》(闽地税发[2006]208号)和《福建省地方税收与税源分析工作机制》(闽地税发[2008]80号)有关税收分析工作制度与机制的基础上,省局就进一步加强税收分析工作提出如下意见,请遵照执行。 一、构建全程税收分析链条 各级地税机关要以组织收入为中心,构建将组织收入全过程纳入税收分析内容的工作链条,完善工作流程,提升税收分析对“生财、聚财”有序运转的服务作用。税收分析链条中的各类分析是体现税收分析不同作用的有机构成,各单位要着力构建较为完整的税收分析链条。 二、建立税收分析质量规范 (一)构建多维分析体系 财源建设分析:以服务区域财源建设为主要目标。主要对财源建设的资源条件、效率水平、市场潜力、竞争优势等进行分析,探讨促进财源发展的产业和税收政策。按分析的内容可以分为总体、区域和专题财源分析等。常用的分析方法有:税源税收结构分析、税负分析,经济含税效率分析(宏观基于投入产出要素结构模拟税收分量、微观基于企业财务指标测算税负水平),SWOT(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产业关联效率分析等。 税收政策效应分析:以分析和评价税收政策的执行效果,以用好政策服务企业和区域发展,或为政策调整提供参考为主要目标。主要包括税收政策调整对税收收入、财政收入的增减收影响效应分析;对企业经营决策,对经济总量(营业收入)、投资、消费、就业、进出口、收入分配结构等的影响分析。常用分析方法有:根据税收政策调整方式不同(税率、税额、征收范围等),用税基数据量化测算收入影响情况;用投入产出表测算税收政策影响行业关联、经济使用结构变化等;用基于宏微观数据的计量模型估算税收政策对经济总量及各分量的影响情况;用根据税源税基数据的纳税人微观模拟模型估算税收政策对收入和纳税人行为的影响。 预测分析:以预测某一阶段收入运行情况,指导组织收入工作开展为目标。分为短期(通常为月)、中期(通常为季度和年度)和长期(通常为五年规划)预测分析。内容主要包括总量、区域、行业、项目、重点税源户的预测分析。分析按四要素分析法(经济、政策、征管、特殊增减收因素)。其中政策因素分析方法与政策效应分析的收入影响测算方法相类似,但更为侧重前瞻性的预测。经济因素分析常用分析的方法有:弹性法、税负法、计量模型分析法(基于年度经济或税源等数据的对数回归模型分析、基于月度税收数据内在规律的时序模型分析等)。县级以下地税机关预测分析工作要根据市场发展变化、企业经营计划以及历史企业税收规律,遵循税源的“二八定律”,对税收贡献大的重点税源户逐户做好预测工作。 常规进度分析:以综合反映收入执行和组织收入情况为主要目标。以四要素(经济、政策、征管、特殊因素)分析方法为主,在季度和年度时点还包括趋势预测、问题与建议、工作措施和要求等内容。进度分析要做到更为综合,且适应时势变化,及时反映和提示新要求、新动向。应能体现地税部门职能履行情况和措施效果、税收政策执行效应,以及实现通过税收运行情况观测经济状况,反映经济发展苗头性问题等,为决策提供参考。 重点行业、项目、企业收入情况分析:根据需要对行业、项目、企业收入情况进行专题分析。分析内容和方法较为灵活,可视分析的目标而调整。重点对税源税收总量及分布、结构变动,经济和政策变动,经营情况和财务指标的调查和定量分析。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经济政策调整对既有税源与潜在税源的影响分析;产业结构变化对既有税源与潜在税源的影响分析;财税政策、招商引资项目、地区重点投资工程等对税源发展的影响分析;区域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发展对行业税收影响分析;企业等市场主体运行状况及经营走势对潜在税源的影响分析。 收入质量分析:各单位要积极推进收入规划工作由收入计划管理向收入质量管理转变。通过收入质量的评价分析,推进依法治税和组织收入原则的落实,促进收入良性增长。主要使用指标分析方法,目前全省推广总局模式的4层级22个指标,如下表。
在总局指标的基础上,各单位要加强收入质量的动态管理,逐步完善各级适用的指标体系。重点做好税负超出行业预警范围的重点税源企业风险分析;欠税企业状况,月度收入波动异常情况,未在申报期申报的税款比重,临时户征管情况,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异常状况的分析,加强对大额网上申报税款的事后审核分析,加强票表、票款比对分析。 (二)分析方法要求 除了上述各类分析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外,总体上税收分析应基于数据支持,强化量化分析。分析人员应能熟练应用规范分析、结构分析、比对分析、调查分析、统计分析、建模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并能根据分析目标的不同,选用或综合使用分析方法进行工作。 (三)税收分析指标体系 税收分析应树立综合分析的理念,根据应用需要,丰富分析指标体系,扩宽数据来源。税收分析人员应具备从庞杂数据中校验数据质量、选取关键指标用于支持分析目标的能力;应具备综合利用数据,实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见微知著的分析思维能力。根据深化税收分析的要求,当前应重视从组织收入结果数据分析向财务等税源税基类数据指标应用分析延伸,向税收与经济(包括经济整体、税源,以及现行税制下的税基等)指标的关联分析延伸,向以税收数据反映经济运行的指标延伸。以扎实可靠的税收指标,合成以税收数据反映收入运行质量,反映经济景气、活跃程度,反映纳税人行为调整(投资、消费、要素分配结构等)的综合税收指数或指标,并在具体工作实践中总结完善。 常用的税收分析指标如下表: (四)依据适用范围搭建分析载体 税收分析成果应通过载体来展现,省局在税收信息专刊下设立地税收入分析报告和税费(调研)分析报告两个栏目。地税收入分析报告主要是向省政府和总局报送收入分析的有关情况,主要内容为定期分析,或需要报送的为区域税源发展建言建策的专题分析材料。税费(调研)分析报告主要是面向全省地税系统登载的分析材料,包括内部分析情况通报、税源风险分析,并为基层上报的优秀分析材料提供展示平台。各级地税机关应比照省局建立税收分析载体,按时向省局报送分析材料。税收分析应注重实用价值,可根据需要综合多种类别的分析,不拘泥于具体形式和体例。分析材料应言简意赅。
三、完善税收分析工作机制 (一)加强对税收分析的组织领导 各级地税机关要高度重视税收分析工作,通过抓好税收分析工作,提升地税部门的站位。要建立由局领导担任组长的税收分析工作小组,有条件的单位要探索组建专门的数据分析机构(中心),组织协调数据分析工作具体事项。季度、年度以及其他重要的税收分析应按照总局要求,由局领导审核签发后上报。 (二)建立税收分析会商制度 各级地税机关税收分析主办部门要加强与办公室、税政、规费、政策法规、科研等相关业务部门,以及下属重点收入单位的交流联系。加强与挂钩联系企业,以及其他重点企业的联系,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在组织收入的关键时点,可邀请相关业务部门和重点企业,共同参与税收分析的联席会商。 (三)加强税收税源调查研究 税收分析人员要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坚持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经常性开展税收税源调研活动,坚持基于税源实际做好税收分析工作。省局每年将继续组织开展税源监测与专项调研,各级地税机关应积极配合,为税收分析人员深入基层、深入企业调查税源情况创造条件。根据每年年初各设区市局推荐,省局确定县区税收调查直报点,直报点应按季上报监测行业、企业税收分析情况简报。 (四)完善税收分析建档管理 各级地税机关要高度重视数据管理工作,夯实数据基础;进一步加强会统报表中的会计表税收资金运行情况等数据、重点税源的财务类指标数据的采集和审核校验工作,确保税收分析的数据质量。根据当地税源实际,选取一两个专题作为财源建设监控的重点。对于纳税人欠税、缓征、减免税、百万元以上整笔大额缴税等情况要加强建档管理。 (五)建立重大收入事项报告制度 各级地税机关要较为全面掌握所管辖税源的变化情况,对于重大投资、企业税收增减变化等情况要形成报告制度,及时向上级税收分析人员报告有关情况。省局按照总局要求或相关工作部署,规定各级报送的信息资料,各级要及时准确报送。 (六)加强税收分析工作绩效考核 省局将税收分析质量和相关数据工作纳入对设区市局的年度绩效考核,重点增加了税收分析服务发展实绩的相关考核内容;省局也将继续对部分工作进行专题通报督办。各单位要结合省局办法,完善对下考核制度,督促工作落实。 四、强化税收分析保障机制 (一)强化税收分析人才配备 各级地税机关要高度重视税收分析人才的配备,选调具有经济学、财政学、统计学、会计学和计算机专业知识,具有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强的人才充实到税收分析岗位。保证税收分析工作有专人负责,确保设区市局有2人,县区局有1人的税收分析专岗配备。 (二)建立税收分析人才成长机制 各级地税机关要加强税收分析人才库建设,注重税收分析人才的培养,经常性地举办相关业务知识培训,或选送人员参加相关业务知识学习,为税收分析人员在岗学习创造条件。要从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需要出发,学历教育机会优先向税收分析人才倾斜。(三)提升数据分析的信息化水平 省局将继续依托信息技术,研究增强数据监控和分析的自动处理能力的办法,实现为基层减负。各单位信息软硬件配备要优先保障分析人员的工作需要,并积极探索依托信息技术,夯实数据基础、提升分析效率的方法。 各单位要对照意见要求,逐一抓好落实。要坚持经济税收观,坚持从经济到税收的分析法,注重从税收角度反映经济发展运行状况;要注重前瞻性分析,对于经济发展中趋势性、苗头性问题深入分析,揭示规律;要提升站位,主动靠前服务,以有详细税源情况、有深入问题分析、有切实对策措施的税收分析为区域财源发展和宏观政策调整服务;要筑牢税收分析的数据、管理、人才基础,扎实开展好相关工作,形成税收分析工作良性运转的长效机制。 |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