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额抵免指按照税法规定可直接冲抵应纳税额的一种税收优惠措施。根据我国现行的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目前只有专用设备投资实施税额抵免。 1.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四条 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可以按一定比例实行税额抵免。 2.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一百条 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四条所称税额抵免,是指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以下简称《目录》)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该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 享受前款规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的企业,应当实际购置并自身实际投入使用前款规定的专用设备;企业购置上述专用设备在5年内转让、出租的,应当停止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并补缴已经抵免的企业所得税税款。 3.《关于执行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48号) 二、专用设备投资额,是指购买专用设备发票价税合计价格,但不包括按有关规定退还的增值税税款以及设备运输、安装和调试等费用。 三、当年应纳税额,是指企业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扣除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和国务院有关税收优惠规定以及税收过渡优惠规定减征、免征税额后的余额。 四、企业利用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购置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可以按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抵免企业应纳所得税额;企业利用财政拨款购置专用设备的投资额,不得抵免企业应纳所得税额。 五、企业购置并实际投入适用、已开始享受税收优惠的专用设备,如从购置之日起5个纳税年度内转让、出租的,应在该专用设备停止使用当月停止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并补缴已经抵免的企业所得税税款。转让的受让方可以按照该专用设备投资额的10%抵免当年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当年应纳税额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 4.《关于执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9号)第十条 实施条例第一百条规定的购置并实际使用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包括承租方企业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并在融资租赁合同中约定租赁期届满时租赁设备所有权转移给承租方企业,且符合规定条件的上述专用设备。凡融资租赁期届满后租赁设备所有权未转移至承租方企业的,承租方企业应停止享受抵免企业所得税优惠,并补缴已经抵免的企业所得税税款。 5.《关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256号) 自2009年1月1日起,纳税人购进并实际使用《目录》范围内的专用设备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在按照财税[2008]48号第二条规定进行税额抵免时,如增值税进项税额允许抵扣,其专用设备投资额不再包括增值税进项税额;如增值税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其专用设备投资额应为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税合计金额。企业购买专用设备取得普通发票的,其专用设备投资额为普通发票上注明的金额。 1.5年 “5年”是向以后年度结转的5年,也就是说,加上购置并实际使用专用设备的当年,实际享受的抵免年度其实是6年。例如,2009年2月,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专用设备,在计算税额抵免年度时,2009年当年即为第一个抵免年度,2009年应纳税额不足抵免时,可以向后结转至2014年。 2.专用设备投资额的计算 专用设备投资额,是指购买专用设备发票价税合计价格,但不包括: (1)按有关规定退还的增值税税款; (2)设备运输、安装和调试等费用; (3)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某省A企业2016年实现收入总额20,000万元(其中国债利息收入100万元),发生各项成本费用18,000万元,其中包括:合理工资薪金总额2,500万元,业务招待费100万元,职工福利费400万元,职工教育经费50万元,工会经费50万元,税收滞纳金10万元,提取各项准备金100万元。另外,企业购置环境保护专用设备1200万元,购置完毕立即投入使用。假设无以前年度亏损。请计算企业2016年应纳税额。 分析: (1)纳税调减金额=100万元(国债利息收入属于免税收入) (2)纳税调增金额= (100-MIN(100*60%,20000*0.5%)+(400-2500x14%)+10+100 =200万元 (3)应纳税所得额=20000-18000-100+200=2100万元 (4)设备投资抵免税额=1200x10%=120万元 (5)2016年度应纳税额=2100x25%-120=405万元。 【提醒】专用设备投资税额抵免的纳税人,一定要按主管税务机关的要求提交备案资料。 |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