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0231149号提案答复的函 厦工信提函[2023]100号 2023-7-12 蔡庆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和打造“小巨人”之城相结合的建议》(第20231149号)收悉,由我单位会同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金融监管局、厦门银保监局办理,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我局收到提案后高度重视,立即组织相关部门研究落实。蔡委员深入分析了我市专精特新“小巨人”整体培育情况及当前我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创新能力,并对我市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提出针对性和建设性的科学合理宝贵建议。接到提案后,相关职能部门协同发力,就上述问题深入研究、找准对策,研究提出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二、措施与成效 近年来我市大力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加快培育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聚焦主业、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形成产业梯队清晰的“专精特新”企业群。目前已累计培育31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14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位列同类城市第6名)、1734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57家创新型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总计2765家次,成为推动厦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加大财政政策力度,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1.分梯次给予政策资金支持,促进专精特新企业技术创新发展。一是实施先进制造业倍增计划行动。将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纳入我市先进制造业倍增计划企业白名单,享受研发投入、技改扶持、上台阶奖励、产业链配套、用地保障、人才住房、子女就学等一系列政策。二是实施专精特新“小巨人”奖励,对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一次性给予50万元奖励。三是实施技改补助。鼓励专精特新企业转型升级,企业实施技术改造项目(含数字化转型),可按照设备投入(含数字化投入)最高10%给予补助,每家企业最高补助2000万元,其中,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每家最高补助5000万元。四是实施研发费用补助。鼓励专精特新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企业研发费用达到一定条件的分档给予奖励,每家企业最高补助500万元,其中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每家最高补助1000万元。 2.分类设计出台系列“财政政策+金融工具”,纾解专精特新企业流动性困难。一是设立技术创新基金,运用“财政+银行贷款”支持企业扩大投资和研发创新,企业享受固定融资成本2%/年的优惠利率,单家企业融资额度最高5亿元。二是设立中小微企业融资增信基金。运用“财政+担保”改善融资难,企业可获得免抵押信用贷款,单家企业融资额度最高3000万元。三是设立应急转贷资金。运用“财政+过桥融资”缓解企业短期流动性紧张。四是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扶持力度,运用“财政+保险”对冲外贸信用风险。五是加大贷款贴息力度。对经认定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含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给予银行贷款贴息,贴息金额最高可达企业上一年度(自然年度)实际支付利息的40%,每个企业每年贴息额度最高50万元,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享受其他贴息政策的银行贷款可重复享受本项贴息政策。 3.强化基金引导作用,调动社会资本提升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动力。一是运用产投基金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壮大。引导产业投资基金投向科技创新企业,推动设立科技创新引导基金,增加出资比例,扩大容错机制,鼓励产业引导基金参股子基金投向瀚天天成、航天思尔特、致善生物等优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截至2022年底,我市产业投资基金已参股且投向“专精特新”小巨人领域的子基金数量为38只,总规模超过230亿元。已投项目中涉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8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9家。二是支持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厦门子基金落地。2022年福建省首支国家级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厦门子基金成功签约,基金规模超25亿元。目前向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厦门子基金推送六批项目合计85家企业(其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6家),拟融资金额32.58亿元,另有1088家厦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情况同步推送给子基金管理机构。 (二)提升金融服务能力,营造企业成长环境 1.深入调研科学分析评判。以金融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为切入点,走访不同梯次专精特新企业、下发问卷等方式深入研究分析当前信贷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存在的难点堵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建立专精特新联动协作机制、完善风险管理和考核机制等意见建议。 2.持续打造科技金融体系。2022年5月厦门银保监局联合厦门市工信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共同印发《关于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指导意见》,从完善专业化金融服务体系、创新特色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健全机构内部管理机制、打造良性外部生态环境、强化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五方面制定十六条具体措施,推动完善多层次、专业化、特色化的科技金融体系。 3.营造良好科技金融环境。厦门银保监局向辖内银行业机构印发通知,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动态监测机制,加强对专精特新企业信贷数据监测和分析,引导辖内银行业机构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信贷支持,着力营造良好的科技金融环境,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壮大蓄势添能。截至2022年12月末,辖内“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贷款余额均比年初增长超过90%。 4.精准培育强化上市服务。对专精特新企业、符合厦门市战略新兴产业等重点产业、领域内的企业适当降低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库财务类指标入库门槛,联合沪深北证券交易所实施精准培育服务。截至目前,已助力65家企业在境内资本市场实现上市融资,其中“专精特新”企业共19家,占比29.2%;认定重点上市后备企业300家,其中“专精特新”企业共179家,占比59.7%。 (二)强化人才支撑,提升企业发展后劲 1.人才认定方面。将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核心技术高管分别纳入厦门市B类、C类高层次人才认定范畴,并在配偶安置、子女入学、住房保障、医疗保健等各方面加大服务保障,2022年以来有46名专精特新企业核心技术高管认定为B类、C类人才。 2.人才引育方面。市委组织部牵头成立了“厦门城市引才联盟”,其中11家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将共同推进岗位开发、品牌宣传、人才服务保障、培养培训等,并创设“国际化人才招聘专窗”,帮助招聘更多国际化人才。 3.人才服务方面。依托市“益企服务”专项行动综合服务平台,搭建了厦门市重点用人单位挂钩综合服务专区,配套市区两级人才服务专员40名,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供人才服务。 4.人才培训方面。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顶尖学府及优秀培训机构保持密切合作,开办厦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研修班、厦门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级研修班等,助力专精特新企业管理提升。2022年开展线下管理提升培训10场19天次,培训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712人次。开展线上培训10场,观看人数超4万。 5.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建设。鼓励我市各大高校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关键产业链重点龙头企业、地方中小企业中心、行业协会、产业园区等单位进行深度合作,共同建立具有特色化、示范性产业学院,培育高质量的技术人才。2022年华侨大学与福建中信网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厦门国家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共同申报并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产业学院,为我市培育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等领域专业人才。 (三)助企开拓市场,打造专精特新城市名片 1.推进“产业+会展”融合发展。积极办展办会,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举办海峡西岸汽车博览会、厦门工业博览会、厦门国际红电新型电网设备展览会、国际潜水救捞与海洋工程装备展览会等各类专精特新专题展览会,打造一批特色专业的行业品牌展会,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开拓市场。 2.深挖产业资源,促进产业会展深度融合。聚焦“4+4+6”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我市产业集群优势,培育引进厦门中医药健康产业博览会、厦门光电博览会、厦门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博览会等新展会项目。联合重点产业主管部门陆续引进中国材料大会、中国国际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大会、中国人工智能大会等一系列国内品牌展览项目和全国性行业会议。 3.强化市场开拓,扩大厦门制造产品影响力。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参加各类展会,对参加列入年度计划展会的企业,按展位费给予一定比例补贴。推荐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品(解决方案),支持其在政府、学校、地铁、公交等场所开展产品应用、体验、展示,扩大厦门制造产品影响力。 (四)推进重点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 1.建立统筹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工作机制。根据《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厦府办〔2022〕98号)部署,明确四大支柱产业集群、四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六个未来产业的责任分工。各产业牵头单位组建工作班子,加强产业规划布局引导,研究制定扶持政策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力度。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强化市场主体培育机制,持续壮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规模,鼓励龙头企业整合资源,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网络。 2.加强产业链谋划与对接洽谈。一是围绕“4+4+6”现代化产业体系,确定15个细分重点产业链和3个新设重点产业园区的招商任务分工,针对重点产业链头部企业、行业“独角兽”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出招引项目的路径措施,首批共提出122个重点产业链招商项目。二是实施“走出去”招商百日行动,主动开展“叩门招商”和精准招商。三是推动本地产业链和供应链配套,例如,促成宁德时代首次在厦门举办供应商大会,吸引上下游企业加快在厦打造产业集群。 3.推动大中小融通创新发展。开展大企业携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对接活动,通过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对接,引导大企业面向中小企业发布采购需求,促进中小企业与大企业深化拓展合作关系,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推动大中小企业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利益共享机制。2022年12月,我市举办首届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推进会暨先进制造业产品对接会,新能源、电子信息、电力电气、财政投融资项目等4个产业项目及专精特新企业专区等560家大中小企业围绕产业协作配套、专精特新企业融资等方面共对接项目105项,计划投资(融资)金额达到232.29亿元。 (五)开展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 1.开展高质量发展调研工作。出台《2022年厦门市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方案》,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送上专享“服务礼包”。编制《厦门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现状与扶持政策调研报告》,为找准专精特新企业发展难点、强化扶持政策协调发力奠定基础,多措并举支持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 2.制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正在起草《厦门市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拟从数字化赋能、科技成果转化赋智、质量标准品牌赋值、大中小融通创新、强化融资促发展、企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全方位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跃升和质量提升工作。 3.“益企服务”强化高质量发展服务保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要求,持续推动“益企服务”各项工作走深走实。动态化调整挂钩帮扶企业名单,优先推荐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纳入益企服务企业名单(目前207家专精特新企业)。面向服务专员举办以融资、人才、技术等为主题的政策和业务培训,推动建立服务专员学习交流长效机制,帮助服务专员提高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服务质量。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全力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 1.构建梯度培育体系。构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在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等支柱产业优选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重点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前沿战略材料、基因与生物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等六大未来产业中超前发现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建立健全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库。 2.推动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继续推动并出台《厦门市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提升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为目标,坚持专精特新企业数量跃升和质量提升并进,聚焦梯度培育、创新引领、数字化赋能、大中小融通、要素配置、专项服务工作,培育一批细分市场占有率高、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优、强链补链的专精特新企业,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不能转”的共性难题,探索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新路径,推动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为中小企业在细分领域实现“一米宽、百米深”奠定基础,促进高质量发展。 4.打造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强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引领作用,鼓励区域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配套、市场开拓等方面深入合作,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形成中小企业特色产业聚集的良好生态,畅通集群协作网络,增强专业化配套能力,打造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进一步提升全域产业创新活力。 (二)提升专精特新企业金融服务能力 1.强化财政金融支持。继续打造“财政政策+金融工具”升级版,继续扩大技术创新基金、增信基金的规模,设立供应链协作基金、先进制造业基金、产业链招商基金,持续发挥产业投资基金的作用,从银行贷款、信用担保、股权投资等多方面,大力支持企业研发创新、增资扩产,加快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 2.建立项目对接机制。根据基金投资偏好推送融资需求的“专精特新”项目,常态化举办投融资对接会,切实发挥基金对我市产业集群项目的投资带动作用。持续深化与各证券交易所、签约券商战略合作,做实沪深北交所厦门服务基地,做好“专精特新”企业上市跟踪及全周期服务。定期安排交易所专家团队来厦调研走访企业、授课辅导,挖掘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融资。 3.优化大中小企业资金链。完善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机制,鼓励金融机构结合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特点开发金融产品,加强融资服务。引导各类产业投资基金加大对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组合式联动投资,强化对产业链整体的融资支持力度。推动大企业支持配合上下游中小企业开展供应链融资,助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三)引才育才促企业创新发展 一是加强现有人才政策的资金保障力度,做好政策执行的绩效跟踪,配合相关主管部门共同研究推动,持续完善人才支持政策。二是在高层次人才方面,深入实施“双百计划”等重点人才计划,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引进更多高端人才,培育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是在柔性人才方面,支持专精特新企业柔性使用人才,给予符合条件的人才薪酬补贴,依托“清华大学厦门博士团”等活动载体,助力企业招引更多名校学生。四是在高端产学研合作方面,搭建企业与高校联合培养人才平台,探索与国内外名校开展科技项目合作与科研人才交流,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做优做强。五是进一步优化完善金融人才政策,扩大金融人才评选范围,加强金融科技、私募基金、资本市场等领域人才引进和培育,支持本市法人金融机构引才留才。 (四)继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1.完善产业体系招商指南。加强项目谋划,坚持强策划、招大商,围绕我市“4+4+6”现代化产业体系,确定15个细分重点产业链,策划梳理重点招商对象和重大意向项目,逐个制定招商工作方案,明确配套政策、保障要素和推动路径。编制完善《厦门现代化产业体系招商指南》,为各招商载体提供指导建议。 2.提升重点产业链韧性。一是充分运用供应链协作基金、产业链招商基金等政策,鼓励上下游企业加大合作、协同发展,支持我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招引落地优质项目,实现强链补链延链。二是围绕平板显示、新能源等“链主”企业,完善产业链生态,加快补链延链,吸引上下游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优质中小企业配套聚集,积极谋划新能源整车等新千亿产业链。 3.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支持大型龙头企业加强上下游本地配套,推动核心企业建链补链强链。不定期开展供应链供需对接、产融对接、技术人才对接等各种活动,进一步建立供需对接长效机制。拟举办2023年全国“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暨全国“十城千企”中小企业数字化服务行(厦门站)。聚焦我市新能源、新材料两大领域,解决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推动大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配套、市场开拓等方面深入合作,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五)继续营造良好会展环境 一是深化“产业+会展”战略。深度挖掘与优势产业、重点产业关联度高的会展题材,策划培育自主展会品牌,力争每个重点产业都有相应的品牌展会。推动优化招商引资考核评价体系,将重点产业主管部门策展引会工作纳入评价指标。二是优化政策,助力会展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并尽快出台会展扶持政策,发挥政策导向和激励作用,利用会展平台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做专做强,推动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三是积极申请举办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引导我市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生态的良好氛围,努力打造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城市。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周桂良 联系人:宋鹭雯 联系电话:2896753 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3年7月12日 |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