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2015年财政收入情况,有亮点也有问题。如何避短扬长,关乎未来中国经济运行的质量。 2015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数据的亮点在于减税政策很给力,这是滋润实体经济的政策之水;但在地方层面却存在不少问题,许多地方非税收入激增,出现了一些“税不够、费来凑”的乱象,这本质上是某些地方政府在预算之外从市场中汲取财富。 减税政策的效果,反映在税收数据中。财政部1月29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一般公共财政收入15.2217万亿元,仅比上年同口径增长5.8%。这一增速比上年回落2.8个百分点,为自1988年以来我国财政收入最低增速,也低于预算安排。 税收增速下降主要原因是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也有一部分是由于税制改革所致。为企业减负,有更深刻的寓意,那就是滋润实体经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企业自身活力。税制改革所释放的红利,是要让更多企业激发出内在活力,用“省下”的税去完成产业转型升级,贡献更多就业机会,同时也创造更庞大的社会财富。 但“税不够、费来凑”的乱象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将大大削弱税务改革的努力效果。 据《人民日报》报道,尽管中央推出多项措施简政放权、实行普遍降费,但在一些地方财政收入中,非税收入却大幅增加、居高不下。去年下半年,财政部财科所兵分几路,对全国8个省份16个县的经济运行和财政收入情况进行调研。结果显示,一些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中,非税收入比重连年上升,收费增速明显高于税收增速。该报文章称,这不仅令财政收入质量变差,也给企业带来了沉重负担。特别是一些不规范的收费,还会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所谓现代社会,从财政角度理解,就是政府没有法外收入的社会。政府的法外收入有多少,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就有多模糊。 税和费的问题,应该从国家良性治理和经济长久繁荣的高度去理解。 最近几十年来制度经济学取得了很大进展,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诺斯(DouglassCecilNorth)等人的研究表明,有效的产权保护和低廉的交易成本,是发生工业革命的制度本源。所谓有效的产权保护和低廉的交易成本,最核心的就是财产不被罚没不被征收,税收法定、适度且税收使用富有效率。揆诸近代历史,有效的产权保护和低廉的交易成本不仅促成工业革命,还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根源,如果没有这些,资本会水往低处流,流向拥有这些优势的国家。 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明确提出,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目标是明确的,但是改革的实际进展却并不尽如人意。例如十八届三中全会曾经明确提出“编制全国和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但时间已经过去了好几年,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还是千呼万唤没出来。 经济新常态在继续,未来几年各地方政府财力或许会更加吃紧,规范乱收费的“财税之手”,短期看是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经济升级之必须,长期看是建设良性市场经济之前提,必须得引起重视了。 |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