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发火字[2007]146号 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其环境建设(火炬)十一五发展纲要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来源:税 屋 作者:税 屋 人气: 时间:2007-04-04
摘要:形成比较完善的政策引导和市场推进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进一步强化公共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引导,并充分与市场力量相结合,推进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各类政策工具和载体、各类市场化组织等成为有利于自主创新的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坚力量。

  四、重点任务

  “十一五”期间,火炬工作要进一步集中各方面优势创新资源,调动各方面力量,组织实施“育苗造林”工程,从整体上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幅度提升,加快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一)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高新技术产业化体制机制。

  1. 制定和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化相关政策。结合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及其配套政策,国家有关部门加强协调,在财政、税收、投资、金融、保险、资本市场、进出口和人才、政府采购等方面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其环境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力争在国家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生产力促进中心、创业投资、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等专项政策方面取得进展,组织和引导更多的政策资源投入到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其环境建设工作。

  2. 完善指标化综合管理和考核评价制度。以科学发展观和促进自主创新为导向,根据有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增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原则,突出产业集聚、知识产权贡献、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国际竞争力、集约化发展等方面的作用,研究制定国家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大学科技园、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特色产业基地、软件产业基地)、技术转移中心等的指标评价制度和体系。定期组织开展评估考核和分类指导。编制环境建设与产业化发展报告及评估报告。

  3. 推进火炬创新试验工作。选择若干城市和区域,合作建设火炬创新试验城市(区),推动和引导地方制定出有利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地区功能性政策和运作机制,为全面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其环境建设工作提供实践基础。通过实施新政策和计划安排,完善机制和环境,提高城市自主创新能力。

  支持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等国家重点开发开放地区和若干中心城市不断完善技术创新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提升高新区的产业聚集和聚合能力,促进产业化发展,引领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的跨越发展,支撑、辐射和带动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的发展。

  4. 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在环境建设和产业化工作中的宏观管理和指导作用,提升其在高新技术产业各类组织当中的凝聚力和协调能力。继续推进国家高新区管理体制的创新,探索形成以政府管理为保障,中介服务体系支撑,产业投资与发展相互衔接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产业联盟和技术联盟的纽带作用,形成公平、公正和廉洁高效率的管理体制。推动各类中介机构向专业化、规范化、市场化方向发展,为产业和企业的发展提供卓有成效的服务。

  (二)推进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1. 积极参与组织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针对各类企业的特点和发展要求,引导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引导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战略产业的原始性创新能力和重点领域的集成创新能力。通过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推动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内在机制,引导企业积极探索创新发展的有效模式,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2. 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支持和引导。加大对各类环境和产业化项目的支持力度,集成资金、政策和环境等资源,重点支持一批火炬计划项目,强化地方和国家高新区的匹配,引导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等加大信贷支持,形成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的集成优势。通过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的管理和支持企业技术开发经费的加计抵扣,以及在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并轨后,落实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的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增加科技投入,不断提高企业研究开发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对按规定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创新型企业给予税收、金融、保险、资本市场、进出口和科技计划投入等方面的支持。对列入《我国应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产品目录》的高新技术产品和经认定的国家自主创新产品在税收、金融、投资和政府采购等政策上给予扶持。加强与各大科技计划的衔接,鼓励以企业为主,联合有关科研单位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化计划和项目。

  3. 明确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产业支持导向。研究制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指南。重点支持发展与地区科技资源优势相适应的产业;抢占产业技术高端,积极发展高端制造业,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业;坚决退出低端高能耗产业,发展资源能源消耗小、环境友好型的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大力发展高技术服务业,重点支持由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催生的新兴服务业,重点发展由从高新技术产业价值链上分解出来的高端产业,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与传统服务业的融合渗透。

标签: 高新技术企业

本文章更多内容:<<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排行

税屋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杭州亿企财赢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运行维护:《税屋》知识团队    电子营业执照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南环路3738号722室

浙公网安备33010802012426号 浙ICP备2022015916号

  • 服务号

  • 综合订阅号

  • 建安地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