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合理分权,建立与三级相应的税收征管体系
——调整国税、地税征收管理范围,将中央税、中央地方共享税的征收管理权划归国税;将地方税征收管理权划归地税,社会保险缴费征收管理权限与个人所得税保持一致。
——国、地税的全国性信息系统建设,以及税务部门与其他各部门的系统对接,由国家税务总局统筹协调推进。
(三)按照“公开、完整、规范、细化、制衡”的原则,健全和完善政府预算制度
1、强化预算公开
财政资金源于纳税人,应为纳税人服务。因此,财政预算一定要公开透明,让社会公众知情,并参与监督。在各级各类预算提交本级人大审批时,人大代表可以随时查询预算编制项目的所有相关文件资料。各级人大需要为人大代表提供相关咨询,辅助他们理解预算编制的所有细节。
2、构建全口径预算管理体系
进一步探索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社会保险预算之间的有机衔接制度。减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用于国有经济内部循环的比重,提高国有企业资产收益上缴比例,大幅度增加转入公共财政预算的比重。理顺财政部门和其他部门关系,形成以财政部门统揽政府收支的预算管理体系,实现政府内部的“财政统一”。严禁政府部门抛开预算直接向企业、居民实施财政性分配活动。将减免税规模纳入预算体系。
3、规范、细化政府收支分类体系
在全口径预算管理体系下调整各子预算的具体收支科目,推进政府会计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包括政府资产负债表在内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加强部门项目预算管理,进一步完善项目绩效管理制度。
4、完善政府财务报告体系
政府资产负债表能够清晰地反映一国政府财力基础的存量部分。目前,我国尚无真正意义上的政府资产负债表,有必要尽快建立,并逐步细化完善,为防范财政风险提供基础性信息。
5、试编中期(滚动)预算
在加强预测的基础上,试编3-5年中期滚动式预算,部分引入权责发生制,提升预算编制与管理水平
6、研究探索预算制衡机制
借鉴国际经验,结合中国国情,探索将预算的编制、审议、执行、监督相对分开,形成更加有效的制衡机制,优化立法机关、社会公众对预算的监督。
(四)进一步深化支出管理改革
1、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考虑到人员经费上涨、社会保障支出负担较重的现实和趋势,财政支出规模应力求保持行政成本基本稳定,并结合配套改革寻求使其有所下降。支出的主要方向应该定位于加强基本民生保障和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基础设施等。
2、优化支出方式
减少采用专项补贴支持产业、行业发展的方式,审慎、合理地采用税收优惠方式,并探索以“税式支出”的形式将减免税纳入预算管理。公共服务供给要充分将政府与市场结合。中央政府负责提供下限标准的基本公共服务,地方政府根据本身情况在下限基础上提供改善性的基本公共服务,市场提供更高档次的服务。
3、提高财政支出绩效
在建立健全绩效考评体系、完善绩效评价的基础上,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价主体,强化绩效审计,加强绩效问责,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要延伸支出队伍,有些职责可科学适度地交由市县级执行。
4、进一步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国库现金管理制度
继续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理顺国库管理制度,探索形成国库现金管理与国债管理相配合的机制,对中央国库短期投融资工具灵活使用、加强管理,用好国债回购和逆回购投资工具,增加发行短期国库券等融资方式。
5、完善政府采购制度
坚持集中采购为主的改革方向并不断优化方式,以公务卡等方式强化小型分散采购,积极发展公共服务事项的政府采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五)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
1、完善国债运行及国债余额管理制度
进一步明确债务规模和期限管理的具体办法;积极发挥国债在协调财政与货币政策、稳定市场预期方面的作用,构建既满足国家借贷需要又有利于风险管控的债务治理框架。优化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管理使用办法。
2、建立、健全地方债务管理制度
赋予地方政府有限发债权,发挥财政部门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全面的地方债务风险治理机制,对政府现金和债务进行精细化管理,建立全国统一的地方债统计制度和信息系统、风险实时监测指标体系、信息披露机制,明确地方债规模控制和运行监管的责任机构。
四、财税与其他改革的配套联动
(一)价税财改革联动
加快煤炭、电力等资源、能源价格改革步伐,更好地发挥价格信号(比价关系和价格形成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引导作用。按“从煤到电”的路径重点推进电力部门配套改革和电价改革,强化市场导向下的竞争。工业、商业和民用三大类别电价仍可有所区分,逐步合并工、商用电价,民用电价采用阶梯电价,鼓励居民错峰用电。
(二)建立完备的财税信息数据系统
首先要加快建立财政、国税、地税三家统一的财政收支系统,实现三家信息联网。在此基础上,建立全国统一通用的人、企业、政府、社会机构等社会经济主体的标准化唯一代码制度,各部门采集与其职责相关的与上述主体相对应的地、房、股、债、税等客体的基础性原始信息,建立本部门全国大集中、全覆盖的专业信息系统;进一步形成全国性、综合性多边法定信息互通共享平台,既互通信息,又有限度、受约束、可控制。
(三)积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同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财税体制改革。按照三级政府级次,加快制定职责、事权划分的规则和细则,改进政绩考核指标。推进的节奏要因省制宜
(四)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建立良性循环的土地财政模式
全面健全城市、农村土地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出让权和相关权益制度,理顺城镇化过程中从土地开发开始的不动产形成、交易、持有、税收调节全流程,及相关的利益分配关系。
(五)加快金融改革,与财税改革配套联动
加快存款利率市场化步伐,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构建金融风险向财政风险转化的防火墙;降低资本市场税费总体水平,形成抑制短期投机、鼓励长期投资的稳定机制;加强反洗钱制度建设,对大额现金交易强化控制。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财税改革课题组
指导人:刘克崮
组 长:贾 康(财政部财科所所长)
高培勇(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
副组长:满燕云(北大-林肯研究中心主任)
成 员:杨志勇 梁季 刘威 蒋震赵全厚
于长革 施文泼 刘红灿 刘微 贾英姿
汤林闽 苏京春 何杨
主要执笔人:刘克崮贾康 于长革 杨志勇
蒋震 赵全厚 刘红灿 刘威 刘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