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发票推广成本压力亟待化解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经济参考报 人气: 时间:2017-04-17
摘要:随着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电子发票系统在全国正式实施,电子发票的推广问题备受关注。对中小企业来说,推广成本的压力是其绕不过去的一道障碍。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2015年84号公告要求,自2016年1月1日起全国统一使用增值税电子发票系统开具增值税电子发票,其它

    随着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电子发票系统在全国正式实施,电子发票的推广问题备受关注。对中小企业来说,推广成本的压力是其绕不过去的一道障碍。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2015年84号公告要求,自2016年1月1日起全国统一使用增值税电子发票系统开具增值税电子发票,其它开具电子发票的系统同时停止使用。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发展迅速,目前全国使用计算机办公的企业比例已达99%。电子发票的应用能够帮助企业减少数千亿票据成本和管理成本,提高开票效率,降低税收风险。同时还有助于财税部门加强互联网企业的税收监管,减少企业税源流失,建立公平的企业竞争环境,在兼顾效率原则的同时实现税收公平的原则。

  但是,全国大约有数百万户纳税人需要因此购买新的税控专用开票服务器,按照每台服务器3万元至5万元的价格,成本就达1500亿元至2500亿元。此外,根据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现有6600多万户小微企业,即使按照便宜的税控盘计算(1050元/个),首次购置税控盘的费用也高达700亿元左右。

  同时,增值税电子发票系统全面推广后,全国6000多万户中、小规模纳税人,每年每户还须缴纳税控盘服务费330元,这样每年总计要承担约200亿元的系统维护服务费。税控盘一般是3年左右为一个淘汰周期,因此税控盘更新的代价每年也高达200亿元以上。此外,税务系统内部对当前电子发票系统每年技术维护费的估算,也高达160亿元左右。这里面,还不包括因与税控盘不匹配而不得不购置新电脑的成本。

  目前,我国电子发票试点已经进入多维扩张阶段。在行业方面,从电商、零售到金融保险,再扩展到电信行业;在地域方面,首批8个试点城市已扩展到全国各地;在企业方面,支付宝、苏宁易购、顺丰速运、中国人寿、中国移动、中国电信、新华书店等越来越多的企业已加入使用电子发票的行列,百望电子、航天信息、用友、金蝶等平台服务商也纷纷着力开发电子发票平台系统。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目前推广的增值税电子发票系统是建立在专用设备(税控盘及税控专用服务器)基础上的,开户、购置、培训、使用较为繁琐,开票过程较为麻烦,客户体验感比较差。对于收票方来说,目前的电子发票平台各行其道,不同的平台在系统维护管理水平、服务器稳定程度、界面友好度等方面参差不齐,也给用户带来很大麻烦,体验感也较差。而且更重要的是,每年还直接带来上千亿规模的推广成本,以及后续每年数百亿元计的运维成本和硬件汰换成本。

  业内专家坦言,以目前的技术条件而言,推广电子发票的模式应科学高效,最好采用类似支付宝、微信那样纯粹的“互联网+”应用模式,没有专用设备捆绑,没有门槛,接口开放,操作简单,且数据安全有充分保障,这样容易赢得大众支持。这种部署简单、成本低廉、应用灵活简便、纳税人接受度高的模式,能衍生出一个充满活力的电子发票技术与服务市场,且无其它负面隐患。同时,由于接口开放,更多的市场主体还可以充分参与电子发票市场的自由竞争,打破垄断,激发创新,提升市场活力和服务水平。

  京东集团副总裁、税务资金及财税商事创新业务负责人蔡磊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国对电子商务征税尚未形成统一的定论,从而造成一部分电商缴税、另一部分电商不缴税的不公平局面。对电子商务征税,重要的不是现在增加多少实际税收,而是打造未来对电子商务征税的能力和手段,创造公平的电子商务竞争格局。那么,在推广电子发票的应用方面,就不能要求电商购置专用设备,增加电商税收负担,从而造成电子商务的税收不公平,失去对电子商务征税的基础。

延伸阅读——
 

电子发票推广难:动了谁的奶酪?<天方燕谈>

  电子发票在我国税制改革和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已众所周知。推广电子发票不仅能节约巨量的社会成本、奠定我国未来电子商务税收基础,也将促进企业全球化的发展和助力国家竞争力的提升, “十三五”规划已经将“推行电子发票”明确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然而,自2012年初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将部署电子发票试点至今,四年多的时间里,电子发票的推广还仅在部分地区、部分行业“局部落地”。而且还仅仅是在普票领域,更为复杂、耗费更高社会成本的专用发票领域的电子化,还遥遥无期。

  党中央和国务院不断提出、并强调“简政放权”、“万众创新”、“减费免税”、“互联网+”等战略导向,作为落实一揽子改革政策的利器,而电子发票的推广缘何一直“难上加难”呢?个种缘由,在于相关利益方不但想保住原有的奶酪,还想借助电子发票,分到更多的一杯羹。

  纸票印刷商:沉湎于畸形的“红利”

  纸质发票的印刷成本,早已有相关的估测数据。有媒体曾测算过,如果是在全国推广电子发票,一年可以节约至少2000亿张纸质发票,每年节约4000多亿元的刚性运营成本。而来自安信证券的估算则认为,我国全社会每年发票的开具量约为3000亿张。按每张2元的综合成本计算,仅印刷与存储、运输的成本就将到达6000亿元以上。社会成本的高企,意味着纸质发票印刷商的高昂收入。一旦电子发票全面推广,纸质发票印刷商的巨额利益蛋糕将被一扫而光。因此,纸质发票的印刷商反对推行任何形式的电子发票,丝毫不令人意外。

  在当前增值税电子发票逐步全面推广的过程中,由于纸质发票将在未来几年的时间里,和电子发票并存。纸票印刷商仍然在享受着与“简政放权”和“互联网+”时代及其不符的“时代红利”,尽管这一红利是畸形的。

  另一个事实是,增值税电子发票系统替代纸质发票,也还有着严重而无法避免的浪费。自2015年10月国家税务总局开始推广增值税电子发票,到2017年12月31日“三证合一”的最后期限,有两年多的时间。由于纳税人识别号的改变,使得企业此前购买的发票也将跟随“三证合一”而作废。此外,“三证合一”的办理,也会造成一些已开具的发票因不能认证而需要红字冲销再重新开具。发票电子化进程的滞后与艰难,导致了无可避免的巨大浪费。而这些浪费掉资源与成本,是由纳税人和国家来承担的,纸票印刷商及其背后的利益关系人,却只顾闷声发大财。

  另一组来自国家税务总局的数据也表明,这种闷声财是何等的“丑陋”。2016年两会上确认5月1日全面实施“营改增”、四大行业1000多万户企业纳入“营改增”范围后。税务部门组织印刷23亿份发票,以确保“闯关开票关”。按两元每张的成本,成本也高达46亿元。

  当然,电子发票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纸质发票印刷商若不思进展,继续坐享其成,终将在纸质发票退出历史舞台的那一刻轰然倒塌!基于此,可以说,纸质发票印刷商并非是电子发票推广过程中阻挠因素的主体。

  那么,真正的主体是谁呢?

  垄断厂商:伪“互联网+”大肆套利

  推广电子发票,从实现路径上讲,有两种模式可供选择:其一是基于网络技术的“互联网+”应用模式,其二是基于专用密码与专用设备的“防伪税控系统”。具体来讲,前者的特点是部署简单、成本低廉、应用灵活简便、纳税人接受度高、能衍生出一个充满活力的电子发票技术与服务市场,且无其他负面隐患。据业界专家测算,倘若采用这一模式,电子发票全面推广后,将给全社会带来高达4000~6000亿元以上的政策红利(淘汰纸质发票所带来的社会收益)。而采用后一种模式,因该模式是基于“专用密码与设备捆绑”的模式,在社会还没有享受到任何政策红利前,将直接带来上千亿规模的推广成本,以及后续每年数百亿元计的运维成本和硬件汰换成本。此外该模式也存在着使用和维护麻烦的严重问题,尤其是对于“营改增”的金融保险行业,应用防伪税控版的电子发票,将造成金融保险企业信息化程度的严重倒退,造成其内部商务管理成本急剧上升和客户体验的急剧下降,从而带来客户流失风险。可以说,防伪税控版的电子发票是金融保险企业营改增过程中最大的技术障碍。因强制捆绑专用硬件设备,所以防伪税控版的电子发票,被业界和舆论界一致视为“伪互联网+”的典型模式。

  然而,我国目前却正不断推广这一的电子发票模式。航天信息、百旺金赋作为这套“设备捆绑模式”的推动者和享用者,正以垄断方式大肆套利。

  航天信息2014年年报显示,其防伪税控设备业务的毛利率高达41.81%,对应收入是36亿元。其IC卡业务毛利为27.69%、软件业务毛利为22.05%,对应营收为3亿、49亿。而这3项高达近百亿的营收,皆是在推广防伪税控相关软硬件设施的过程中,强制从纳税人手上收来的,然后通过抵扣政策,变相地从国家财政蛋糕中谋取到了巨额的利润。防伪税控相关业务,多年来一直是航天信息利润最为丰厚的一块业务,与其带来的高额利润相映成趣的,是该公司防伪税控相关业务支出的成本水平却很低,仅占该公司综合成本的12.79%。高毛利和低成本所昭示的垄断暴利,由此可见一斑。

  2015年年初,作为“增值税电子发票系统”推出的前奏,我国的防伪税控发票系统做了一次全面的系统升级,航天信息借升级之机,开始在全国大力推广税控专用硬件:税控盘。同期,据航天信息2015年上半年报显示,这次升级为航天信息的相关业务,直接带来了高达171.88%营收增长,其防伪税控业务半年度营收窜升至25.7亿元,预计该项业务全年营收总额将飙升至60亿元以上。同样的,2015年上半年,该公司的防伪税控相关业务的综合成本仅为成本总额的19%左右,成本继续在低位运行。171.88%的营收增幅,对应不到7%的成本增幅,很明显,这种业绩提升的越多,就代表着国家为此付出的财政代价也就越多。更加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航天信息全年营收约为223.8亿元,但该公司的研发投入却只有3.7亿元,研发投入比率仅为1.65%。

  据百旺金赋的母公司旋极信息公布的年报资料称:2015年度,该公司因受益于“防伪税控发票系统”的全面升级,防伪税控相关业务的营收增长,在半年内同比暴增512.78%,成为该公司主要的营收项目。而该公司在2014年报中显示的研发费用,总额仅有3600万元左右(且绝大部分是投放在与涉税业务无关的方向上)。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很直观地得出一个结论,上述公司靓丽的营收增长背后,明显依靠的是垄断驱动,而非技术与创新因素驱动。他们通过防伪税控系统与设备的专营权,借助电子发票推广来套利敛财,是显而易见的。

  是谁在左右政策抉择?

  推行电子发票,本是一项能够影响国家税制改革进程与结果的重大政策抉择。如果是基于理性的考量,任何一个决策者都会选择真正的“互联网+”电子发票应用模式的。然而,如此重大的政策性项目,从头到尾,却都没有安排招标与选优的过程,直接安排两家垄断色彩浓厚的厂商来承接。

  更让人费解的是,在2015年8月至2015年11月为期四个月的试点期间,“增值税发票系统升级版电子发票系统”已经暴露出诸多显著弊端。然而,在没有任何调整和改进的情况下,这一系统直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强制推广。

  对推广“增值税电子发票”的利益链进行深层溯源的话,不难看出:2015年1月,“增值税发票系统升级版”的推广通知,让航天信息多年垄断经营“防伪税控系统”的市场覆盖范围,得以从1000万户左右的一般纳税人,骤增至覆盖包含小规模纳税人在内的6000万户纳税人。航天信息2015年年报表明,其增值税纳税人整体市场占有率超过 70%。其背后的利益逻辑实际上是:让“防伪税控系统”以软件局部升级和添加一个CA证书的微薄代价,为下一步“增值税电子发票系统”继续捆绑毫无意义的“税控器具”埋下了一个伏笔,同时也彻底封杀了由其它社会组织,在未来参与电子发票技术与服务市场竞争的机会,进一步固化了航天信息的行业垄断地位。

  也唯有如此,当2015年8月“增值税电子发票系统”正式推出之时,防伪税控系统及其关联的硬件设备,方可顺理成章地成为电子发票推广的“强制性标配”。而以航天信息为代表的垄断厂商,也就为自己垄断业务的长期存续,找到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在这种特殊政策与特殊市场主体之间,环环紧扣的特殊选择与安排面前,很自然地,业界和舆论界就不免质疑:是谁能够有这么超前的先知先觉,能够步步都走在主管部门相关决策的前头,提前引导相关厂商筹划产品发展与升级步伐,并如此精妙地匹配了主管部门此后陆续推出的几项重大政策调整?是谁让航天信息和百旺金赋可以名正言顺地独享暴增6倍的市场蛋糕,并顺利通过硬件捆绑来占领电子发票推广所衍生的千亿规模的市场机会?毫无疑问,航天信息和百旺金赋作为一个第三方市场主体,是不可能有如此高明、如此富于预见性、如此步步精准的政策洞察的,他们也不可能以一己之力完全左右政策抉择!

  综上所述,国家“简政放权、降低企业负担”等各种改革尝试经常半途夭折,或者在执行中,经常被贯彻得荒腔走板,原因就是存在利益集团的阻挠和利用。像营改增和电子发票这样的战略性的、历史性的重大改革措施,都能被如此利用起来敛财,可见供给侧改革等重大的经济与社会治理的变革,是需要先着力破除这些阻力才能顺利推进的。只有破除了这些阻力,我国的经济结构转型,才能摆脱这些低端的、无效的、落后的产品与服务输出,才能给实体经济的创新与升级,带来新的支持和助力。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排行

税屋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杭州亿企云服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运行维护:《税屋》知识团队    电子营业执照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南环路3738号722室

浙公网安备33010802012426号 浙ICP备2022015916号

  • 服务号

  • 综合订阅号

  • 建安地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