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财政部)

来源:国新网 作者:国新网 人气: 时间:2024-07-31
摘要:将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统筹考虑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税收征管能力等因素,分品目、分步骤稳妥实施,拓展地方收入来源,引导地方改善消费环境。研究把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合并为地方附加税,授权地方在一定幅度内确定具体适用税率。改革环境保护税,将挥发性有机物纳入征收范围。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邢慧娜: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我们邀请到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财政部综合司司长林泽昌先生,预算司司长王建凡先生,经济建设司司长符金陵先生

  首先,请王东伟先生介绍情况。

  财政部副部长 王东伟: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在这里与大家见面,介绍财政支持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首先,我代表财政部,对大家长期以来对财政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近年来,财政部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持续优化财政政策供给,加强战略任务资金保障,强化财税制度支撑,深化国际财金合作,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这里,我给各位朋友介绍以下四个方面的情况。

  第一,我们加强和改进财政宏观调控,连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组合运用赤字、专项债券、财政补助、贴息、税收等多种政策工具,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一方面,优化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助力经营主体轻装上阵,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今年进一步提高政策精准性和有效性,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合理审慎确定赤字率,积极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国债等工具,强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支撑。党的二十大以来,累计新增安排专项债券11.35万亿元,支持补短板、惠民生领域建设项目9万个左右,带动扩大社会有效投资。去年我们增发1万亿元国债,绝大部分项目都已开工建设;今年安排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着力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以及支持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与此同时,我们还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产业等政策协同配合,更好释放政策效能。

  第二,我们注重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加大对科技、教育、农业农村、生态保护等重点领域的投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更足更浓。认真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的要求,“小钱小气、大钱大方”,把更多的财政资金资源用于促发展、保民生。今年的预算安排中,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卫生健康这四个领域的财政支出位列前四,合计占比近50%;财政还大力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我国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国家创新指数综合排名稳步上升至世界第10位。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2023年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比2017年提高了73.3%,城市低保平均标准提高了45.4%;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1亿人,医保参保人数超过13亿。我国经济发展的“含绿量”持续提升,过去十年,我们以年均3.3%的能源消耗增速支撑了年均6.1%的经济增长,“十三五”以来,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累计下降28.6%;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累计上升了21.6个百分点,可以说,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了。

  第三,我们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持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努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活力。预算制度改革全面深化,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升;税收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优化完善,增值税、消费税、资源环境税等改革持续推进,促进了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构建和经济转型升级。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不断优化,转移支付体系更加健全,建立促进高质量发展转移支付激励约束机制,2022-2024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约30万亿元,有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四,我们坚持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目前,我国关税总水平为7.3%,低于9.8%的入世承诺。对约1000项商品实施较低的进口暂定税率,与32个国家或地区相互实施优惠的协定税率,既让人民群众享受全球优质产品,也同世界共享中国发展机遇。在海南实施“零关税”、离岛购物免税等政策,积极打造开放高地。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深度参与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等多边机制,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下一步,财政部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安排,不断加强财政宏观调控,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升财政治理效能,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更多财政贡献。

  我就介绍这些。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谢谢。

  邢慧娜:

  现在各位可以举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我们看到近期推进消费税改革、地方税体系建设这些话题受到广泛讨论,财政部在完善上述税收制度方面,下一步有哪些具体安排?谢谢。

  王东伟:

  谢谢您的提问。我也关注到,很多新闻媒体对消费税改革、地方税体系建设作了比较深度的报道,不少专家学者也发表了很多意见建议,有些建议非常具有建设性。

  1994年分税制改革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财税体制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现行地方税体系,在保障地方政府财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随着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现行地方税制度体系不够完善、结构不尽合理、税权配置不够健全等问题日益突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对于你提出的问题,我简要介绍三点:

  第一,拓展地方税源。在现行规模较大的几个税种中,消费税全部归属中央,主要在生产和进口环节征收。下一步,我们考虑将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统筹考虑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税收征管能力等因素,分品目、分步骤稳妥实施,拓展地方收入来源,引导地方改善消费环境。研究把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合并为地方附加税,授权地方在一定幅度内确定具体适用税率。改革环境保护税,将挥发性有机物纳入征收范围。

  第二,适当扩大地方税权。近年来,在环境保护税法、资源税法、耕地占用税法等地方税立法中,已赋予省级地方确定具体适用税率、税收减免等管理权限。今后,在中央统一立法和税种开征权的基础上,探索研究在地方税税制要素确定,以及具体实施上赋予地方更大自主权。

  第三,规范非税收入管理。非税收入主要归属地方,是地方财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考虑将规范非税收入管理,适当下沉部分非税收入管理权限,由地方结合实际差别化管理。深化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把依托行政权力、政府信用、国有资源资产获取的收入全部纳入政府预算管理。对于收费公路问题,我们将按照“受益者付费”原则,推动优化相关政策。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三中全会《决定》部署任务,深化论证具体改革方案,成熟一项、推出一项。

  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

  今年以来我国极端天气频发,多地遭遇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部分省份受灾情况严重,请问财政部支持地方在减灾救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什么考虑?谢谢。

  王东伟:

  这个问题请我的同事符金陵先生回答。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 符金陵:

  谢谢您的提问。正如这位记者提到的,今年入汛以来,我国已经出现了23次大范围强降雨过程,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涝灾害,一些地方还反复遭受强降雨冲击。财政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从“建机制、强保障、重效率”这三个方面下功夫,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关于建机制,财政部与应急管理、农业、水利、交通等部门密切联动,建立了三项稳定、高效的工作机制,包括灾情信息共享机制、中央财政救灾资金快速核拨机制,以及分级负责的灾后恢复重建机制。各部门时刻关注各地自然灾害灾情发生、发展和变化情况,加强灾情通报和预研、预见、预判,做好应对准备;一旦启动重大自然灾害应急响应,财政部即刻通过救灾资金快速核拨机制下拨资金,支持地方迅速组织抢险救援,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灾情过后则抓紧支持恢复重建,尽快恢复受灾地区生产生活秩序。

  关于强保障,今年以来,中央财政已经向地方下拨了救灾资金115亿元,提供了有力的财政资金支持。相关资金包括用于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和抢险救援的自然灾害救灾资金、用于恢复农业生产的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用于修复水毁水利工程设施的水利救灾资金,以及公路应急抢通资金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等。2023年还增发1万亿元国债,专项用于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为今年各地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关于重效率,今年以来,财政部已6次启动自然灾害救灾资金快速核拨机制,湖南岳阳洞庭湖决堤、四川雅安山洪泥石流爆发、陕西商洛暴雨山洪导致公路桥梁垮塌等灾害发生后,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在24小时内下达,为受灾群众有地方住、有热饭吃、有干净水喝提供了资金保障。同时,财政部切实把救灾资金当做老百姓的“救命钱”,始终严格监管,一经发现违规问题坚决严肃查处。

  当前我国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叠加台风进入活跃期,防汛形势将更加严峻复杂。下一步,财政部将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7月2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精神,始终绷紧防汛抗洪这根弦,继续加强与有关部门密切联动,紧密跟踪灾情发展变化,及时下拨救灾资金,坚决打赢防汛抗洪救灾这场硬仗。谢谢。

本文章更多内容:1-2-3-下一页>>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排行

税屋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杭州亿企云服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运行维护:《税屋》知识团队    电子营业执照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南环路3738号722室

浙公网安备33010802012426号 浙ICP备2022015916号

  • 服务号

  • 综合订阅号

  • 建安地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