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折旧时间的会计与税法差异

来源:凡人小站 作者:胡吉宏 李欣 人气: 时间:2021-06-29
摘要: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但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进行复核。

  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减值损失的确定,以及后续支出的计量等。固定资产后续计量的会计处理与税法规定均存在差异,并对所得税产生影响。其中,固定资产折旧的税会差异,主要体现在固定资产折旧计提范围、折旧年限、折旧方法、预计净残值以及减值准备的提取等方面,前面说到固定资产折旧范围、折旧计提起止时间、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税会差异,今天我们讨论固定资产折旧时间的税会差异分析。一会计规定固定资产折旧时间,也就是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但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进行复核。

  在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中,其所处的经济环境、技术环境以及其他环境都有可能对固定资产使用寿命产生较大影响。如固定资产使用强度的增加、替代该项固定资产新产品的研发与问世等等,都可能使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寿命缩短。为了真实反映固定资产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的期间及每期实际的资产消耗,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进行复核。如果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固定资产使用寿命。

  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的改变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差错更正》处理。

  企业在确定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时,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1)预计生产能力或实物产量;

  (2)预计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

  (3)法律或者类似规定对资产使用的限制。

  实务中,一项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为多长,需要结合固定资产管理、使用以及会计核算等各岗位专业人员的的职业判断,在现行会计准则框架下合理确定。二税法规定

  关于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条有明确规定: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

  (1)房屋、建筑物,为20年;

  (2)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

  (3)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

  (4)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

  (5)电子设备,为3年。

  除此以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还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对一些特殊领域、特殊行业或具有特殊用途的固定资产折旧时间进行了界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财税〔2008〕1号文:《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第一条第五项、第七项规定,企事业单位购进软件,凡符合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可以按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进行核算,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其折旧或摊销年限可以适当缩短,最短可为2年;集成电路生产企业的生产性设备,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其折旧年限可以适当缩短,最短可为3年。

  (2)财税〔2009〕49号文:《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采油(气)资源企业费用和有关固定资产折耗摊销折旧税务处理问题的通知》第四条第二项规定,油气企业在开始商业性生产之前发生的开发支出,可不分用途,全部累计作为开发资产的成本,自对应的油(气)田开始商业性生产月份的次月起,可不留残值,按直线法计提的折旧准予扣除,其最低折旧年限为8年。

  (3)国税发〔2009〕81号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所得税处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企业拥有并用于生产经营的主要或关键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或者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等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

  企业过去没有使用过与该项固定资产功能相同或类似的固定资产,但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该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短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条规定的计算折旧最低年限的,企业可根据该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本通知的规定,对该固定资产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或者加速折旧的方法。

  企业在原有的固定资产未达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前,使用功能相同或类似的新固定资产替代旧固定资产的,企业可根据旧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年限和本通知的规定,对新替代的固定资产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或者加速折旧的方法。

  企业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方法的,对其购置的新固定资产,最低折旧年限不得低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条规定的折旧年限的60%;若为购置已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其最低折旧年限不得低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条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减去已使用年限后剩余年限的60%。最低折旧年限一经确定,一般不得变更。

  对于采取缩短折旧年限的固定资产,足额计提折旧后继续使用而未进行处置(包括报废等情形)超过12个月的,今后对其更新替代、改造改建后形成的功能相同或者类似的固定资产,不得再采取缩短折旧年限的方法。

  (4)财税〔2012〕27号文:《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规定,企业外购的软件,凡符合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可以按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进行核算,其折旧或摊销年限可以适当缩短,最短可为2年(含)。集成电路生产企业的生产设备,其折旧年限可以适当缩短,最短可为3年

  (5)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29号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问题的公告》第五条规定,企业固定资产会计折旧年限如果短于税法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其按会计折旧年限计提的折旧高于按税法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计提的折旧部分,应调增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企业固定资产会计折旧年限已期满且会计折旧已提足,但税法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尚未到期且税收折旧尚未足额扣除,其未足额扣除的部分准予在剩余的税收折旧年限继续按规定扣除。企业固定资产会计折旧年限如果长于税法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其折旧应按会计折旧年限计算扣除,税法另有规定除外。

  (6)财税〔2014〕75号文:《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规定,对生物药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6个行业的企业2014年1月1日后新购进的固定资产,可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

  对上述6个行业的小型微利企业2014年1月1日后新购进的研发和生产经营共用的仪器、设备,单位价值不超过100万元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单位价值超过100万元的,可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

  对所有行业企业2014年1月1日后新购进的专门用于研发的仪器、设备,单位价值不超过100万元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单位价值超过100万元的,可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

  对所有行业企业持有的单位价值不超过5000元的固定资产,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

  缩短折旧年限的,最低折旧年限不得低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条规定折旧年限的60%;采取加速折旧方法的,可采取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

  特别提醒:

  2014年11月14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税收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64号)对本文有关问题进行了明确。

  2015年9月17日《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106号)将加速折旧优惠政策从六个行业扩大到轻工、纺织、机械、汽车等四个领域重点行业。

  2018年8月23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设备器具扣除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执行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46号)规定:企业在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新购进的设备、器具,单位价值不超过500万元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

  2019年4月23日《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扩大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政策适用范围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19年第66号),自2019年1月1日起,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的行业范围,扩大至全部制造业领域(31个行业)。

  (7)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64号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税收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规定,对生物药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企业(以下简称六大行业),2014年1月1日后购进的固定资产(包括自行建造),允许按不低于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折旧年限的60%缩短折旧年限,或选择采取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进行加速折旧。

  六大行业按照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4754-2011)》确定。今后国家有关部门更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从其规定。

  六大行业企业是指以上述行业业务为主营业务,其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当年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收入总额50%(不含)以上的企业。所称收入总额,是指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规定的收入总额。

  企业在2014年1月1日后购进并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含六大行业中的小型微利企业研发和生产经营共用的仪器、设备),单位价值不超过100万元的,可以一次性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单位价值超过100万元的,允许按不低于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折旧年限的60%缩短折旧年限,或选择采取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进行加速折旧。

  企业持有的固定资产,单位价值不超过5000元的,可以一次性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企业在2013年12月31日前持有的单位价值不超过5000元的固定资产,其折余价值部分,2014年1月1日以后可以一次性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企业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方法的,对其购置的新固定资产,最低折旧年限不得低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条规定的折旧年限的60%;企业购置已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其最低折旧年限不得低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条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减去已使用年限后剩余年限的60%。最低折旧年限一经确定,一般不得变更。

  (8)财税〔2015〕106号文:《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规定,对轻工、纺织、机械、汽车等四个领域重点行业的企业2015年1月1日后新购进的固定资产,可由企业选择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

  对上述行业的小型微利企业2015年1月1日后新购进的研发和生产经营共用的仪器、设备,单位价值不超过100万元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单位价值超过100万元的,可由企业选择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

  缩短折旧年限的,最低折旧年限不得低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条规定折旧年限的60%;采取加速折旧方法的,可采取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

  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需要,也可选择不实行加速折旧政策。

  (9)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68号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规定,对轻工、纺织、机械、汽车等四个领域重点行业(以下简称四个领域重点行业)企业2015年1月1日后新购进的固定资产(包括自行建造,下同),允许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方法。

  四个领域重点行业按照财税〔2015〕106号附件“轻工、纺织、机械、汽车四个领域重点行业范围”确定。今后国家有关部门更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从其规定。

  四个领域重点行业企业是指以上述行业业务为主营业务,其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当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收入总额50%(不含)以上的企业。所称收入总额,是指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规定的收入总额。

  对四个领域重点行业小型微利企业2015年1月1日后新购进的研发和生产经营共用的仪器、设备,单位价值不超过100万元(含)的,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一次性全额扣除;单位价值超过100万元的,允许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方法。

  缩短折旧年限的,对其购置的新固定资产,最低折旧年限不得低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条规定的折旧年限的60%;对其购置的已使用过的固定资产,最低折旧年限不得低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条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减去已使用年限后剩余年限的60%。最低折旧年限一经确定,不得改变。

  企业应将购进固定资产的发票、记账凭证等有关资料留存备查,并建立台账,准确反映税法与会计差异情况。

  (10)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46号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设备器具扣除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执行问题的公告》规定,企业在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注:延期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新购进的设备、器具,单位价值不超过500万元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以下简称一次性税前扣除政策)。

  所称设备、器具,是指除房屋、建筑物以外的固定资产(以下简称固定资产);所称购进,包括以货币形式购进或自行建造,其中以货币形式购进的固定资产包括购进的使用过的固定资产;以货币形式购进的固定资产,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发生的其他支出确定单位价值,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以竣工结算前发生的支出确定单位价值。

  固定资产购进时点按以下原则确认:以货币形式购进的固定资产,除采取分期付款或赊销方式购进外,按发票开具时间确认;以分期付款或赊销方式购进的固定资产,按固定资产到货时间确认;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竣工结算时间确认。

  固定资产在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所属年度一次性税前扣除。

  企业选择享受一次性税前扣除政策的,其资产的税务处理可与会计处理不一致。

  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核算需要,可自行选择享受一次性税前扣除政策。未选择享受一次性税前扣除政策的,以后年度不得再变更。

  (11)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19年第66号文:《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扩大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政策适用范围的公告》规定,自2019年1月1日起,适用《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4〕75号)和《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106号)规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的行业范围,扩大至全部制造业领域。

  制造业按照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4754-2017)》确定。今后国家有关部门更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从其规定。

  (12)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1年第6号文:《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延长部分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期限的公告》第一条规定,《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设备器具扣除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8〕54号)等16个文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凡已经到期的,执行期限延长至2023年12月31日。

  三、差异分析

  会计准则没有对固定资产的折旧时间作出硬性规定,但《企业所得税法》却规定了各类固定资产折旧的最低年限。

  如果会计折旧时间短于税法规定的最低年限,会计折旧与税法折旧会产生差异,需要进行纳税调整。

  如果会计折旧长于税法规定的最低年限,则可按会计折旧税前扣除,无须进行纳税调整,除非税法另有规定。比如说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二条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29号)第五条第四项规定:“企业按税法规定实行加速折旧的,其按加速折旧办法计算的折旧额可全额在税前扣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没有按照加速折旧处理,可以按照加速折旧额进行纳税调减。

  四、差异处理

  会计与税法因固定资产折旧时间的不同,形成税会差异,需要进行纳税调整的,应予调整,并确认对所得税的影响。

  【例题】宜城公司2018年12月购入一台不需安装的生产设备,原价60万元,不考虑净残值,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预计折旧年限8年。按照税法规定,该项设备的最低折旧年限为10年,假设企业无其他纳税调整项目,企业所得税适用税率为25%。

  【解析】宜城公司的所得税处理如下:

  固定资产折旧明细表单位:万元

时间(年) 会计折旧额 税法折旧额 纳税调增 纳税调减 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
2019 7.5 6 1.5   +0.375
2020 7.5 6 1.5   +0.375
2021 7.5 6 1.5   +0.375
2022 7.5 6 1.5   +0.375
2023 7.5 6 1.5   +0.375
2024 7.5 6 1.5   +0.375
2025 7.5 6 1.5   +0.375
2026 7.5 6 1.5   +0.375
2027 0 6   6 -1.5
2028 0 6   6 -1.5
合计 60 60 12 12 0


  (1)2019年会计折旧7.5万元,税法折旧6万元,差异1.5万元,该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为:

  1.5×25%=0.375(万元)

  (2)2019年末固定资产账面价值52.5万元(60-7.5),计税基础54万元(60-6),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差异1.5万元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属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375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3750

  (3)2020年至2026年7年与2019年相同,至2026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账户期末余额为借方3万元(3750元×8)。

  (4)2027年会计折旧为0,税法折旧6万元,差异6万元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属于前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该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1.5万元(6×25%)应冲减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所得税费用  1500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15000

  (5)2028年所得税会计处理与2027年相同,至2028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账户余额为0,试算平衡。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排行

税屋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杭州亿企云服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运行维护:《税屋》知识团队    电子营业执照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南环路3738号722室

浙公网安备33010802012426号 浙ICP备2022015916号

  • 服务号

  • 综合订阅号

  • 建安地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