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来源:税 屋 作者:税 屋 人气: 时间:1996-03-17
摘要: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国民经济市场化、社会化程度明显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建立。“八五”期间,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基本框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不同程度地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五、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一)加速科学技术进步

  统筹规划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一是适应市场需求,强化技术开发和产品开发,加速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进程。集中力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和关键技术。坚持自主研究开发和引进技术相结合的方针,采用先进制造技术,加快重大装备的国产化步伐,加快现有设备的更新改造。坚持执行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依法保护专利发明。二是积极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把握世界高技术发展的趋势,重点开发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海洋等方面的高技术,在一些重要领域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积极应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三是加强基础性科学研究,瞄准世界科学前沿,重点攻关,力争在我国具有优势的领域中有重大突破。

  1.加强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注重高技术与常规技术的结合,加快推广成熟适用的先进技术。继续进行中低产区综合治理的试验和示范。完善商品粮基地综合生产配套技术。加强动植物优良品种选育,为种子工程不断提供技术支持。加强重大病虫草鼠害的预报、控制技术研究。加强节水技术和旱作技术研究推广。开展防护林工程、沙漠化防治技术的研究。积极促进生物、计算机、遥感等高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2.提高产业技术开发创新能力,加大产品开发力度。根据产业发展需要,结合重大工程组织科技攻关,着力解决关键性、共性、基础性的重大技术。通过加强对技术的工程化和系统集成,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进程。重大成套技术装备开发的重点是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6万吨乙烯裂解炉、大型船舶、20万吨磷石膏制酸联产30万吨水泥装置等。

  3.积极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在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和可跨跃的技术层次上,开展高技术研究开发工作。在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等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农业、医药等生物工程技术,以及新能源、航天、航空、海洋等方面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加快高技术产业化的步伐,重点是铁路高速客运和重载技术,亚微米集成电路和8英寸硅单晶制造技术,交通、电力、制造业及第三产业的电子自动化技术,石油钻采新技术,低温核供热技术,同步数字系列通信技术,大容量数字程控交换机技术。努力提高高技术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市场占有率。办好现有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加强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在计划生育、重大疾病防治、新药创制等方面攻克一批关键技术。继续开展洁净煤燃烧技术、废弃物再生技术、防灾减灾技术等的研究和应用。建立一批以科技引导社会发展的综合实验区,开发和推广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大力普及科学知识,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5.加强基础性科学研究和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重大科技问题,瞄准国际科学发展的前沿,选择我国有优势的领域,集中力量开展研究。积极开展国际间科学合作交流,充分利用国内、国外科学发展的丰富资源,把科学发现与技术突破结合起来,推动科学研究和复杂技术系统中交叉学科的研究,提高工程化研究的能力。结合国际科学发展和我国产业技术发展趋势,重点发展新兴带头学科、交叉学科和应用基础学科,主要是生物科学、信息科学、能源科学、材料科学和环境科学。国家对重点基础性研究的重大项目给予支持,逐步充实重点基础科研设施,建设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示范网络。

  6.加大科技体制改革力度,加快改革和建立科研、开发、生产、营销紧密结合的机制。“稳住一头,放开一片”,优化科研组织结构,合理分流人才。加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合作,推动以技术开发为主的科研院所进入大型企业集团或转化为高技术企业,鼓励大中型企业自办技术开发中心。努力使企业成为技术研究开发的主体。

  (二)优先发展教育

  重点普及义务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适度发展高等教育,优化教育结构。2000年,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以上,初中入学率达到85%左右,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左右。各级政府要依法治教,增加教育投入。

  1.加强城乡义务教育。“九五”期间,在占总人口85%的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占总人口95%以上的地区普及5~6年小学教育,其余地区普及3~4年小学教育。重点加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在经费、师资和教学手段上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农村的义务教育要与扫除青壮年文盲和提高劳动技能相结合,适时注入社会需要的职业教育内容。重视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及幼儿教育。

  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重点做好初中后的中等职业教育,2000年,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占高中阶段招生数和在校生数的比例,分别达到60%左右。积极发展高中后的职业教育,使高中毕业生除进入普通高校以外,逐步接受多种形式的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积极发展电视教育、函授教育、业余进修和自学辅导等多种办学形式。成人教育重点放在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上,发展多种形式的职前、职后和转岗培训教育。

  3.改善高等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重点提高本科教育质量,适度扩大专科教育规模,调整本、专科专业结构,促进各类高等学校的合理分工。分层次、分期分批、有步骤地实施“211”工程。

  4.加快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探索与现阶段我国改革和发展相适应的办学机制和办学模式。逐步形成政府办学为主与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相结合的新体制。提倡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高等教育实行中央和省两级管理、以省为主的体制。非义务教育阶段逐步实行缴费上学、择业自主,同时完善奖学金、贷学金和特困生补助等制度。

  5.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按照教学规律组织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积极采用电化教学的手段。改革考试评估和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按照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加强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教育。

  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政治、业务素质,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

  六、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引导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域,促进全国经济布局合理化,是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也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方面。

  要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全国经济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建立区域经济与发挥各省区市积极性的关系,正确处理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关系。各地区要在国家规划和产业政策指导下,选择适合本地条件的发展重点和优势产业,避免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化,促进各地经济在更高的起点上向前发展。积极推动地区间的优势互补、合理交换和经济联合。

  (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方向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经济内在联系以及地理自然特点,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在已有经济布局的基础上,以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为依托,逐步形成7个跨省区市的经济区域。

  1.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发挥通江达海以及农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技术水平较高的优势,以浦东开放开发、三峡建设为契机,依托沿江大中城市,逐步形成一条横贯东西、连接南北的综合型经济带。

  2.环渤海地区。发挥交通发达、大中城市密集、科技人才集中、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的优势,以支柱产业发展、能源基地和运输通道建设为动力,依托沿海大中城市,形成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综合经济圈。

  3.东南沿海地区。发挥毗邻香港、澳门、台湾和对外开放程度高、规模大的优势,以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地区为主,进一步发展创汇农业、资金技术密集的外资企业和高附加值的创汇产业,形成外向型经济发达的经济区。

  4.西南和华南部分省区。发挥沿海、沿江、沿边和农林水、矿产、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以对外通道建设、水电和矿产资源开发为基础,依托国防工业的技术力量,形成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有色金属和磷硫生产基地、热带亚热带农作物基地、旅游基地。

  5.东北地区。发挥交通发达、重化工业体系完整、土地和能源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搞好图们江地区开放开发,综合开发农业资源,发展深加工,形成全国重要的重化工基地和农业基地。

  6.中部五省地区。发挥农业发达、工业基础较好、交通便利的优势,以陇海、京九、京广等铁路干线为纽带,形成重要的农业基地、原材料基地、机械工业基地和新的经济带。

  7.西北地区。发挥联接东亚和中亚的区位优势,农牧业、能源、矿产资源丰富和军工企业的优势,以亚欧大陆桥为纽带,加快水利、交通建设和资源开发,形成全国重要的棉花和畜产品基地、石油化工基地、能源基地和有色金属基地。

  (二)主要政策措施

  进一步发挥各地区的优势,发展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东部地区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多利用国外资金、资源和市场,进一步增强经济活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依靠高新技术、集约经营,重点发展资源消耗少、附加价值高、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和产品,同时建立比较发达的农业。在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素质和效益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为全国提供新的经验。中西部地区,要积极适应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加强水利、交通、通信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经济技术基础,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林牧业及其加工业,开发能源和矿产资源,积极发展优势产业和产品,提高加工深度,使资源优势逐步变为经济优势。

  ——优先在中西部地区安排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作为全国性基地的中西部资源开发项目,国家实行投资倾斜。跨地区的能源、交通、通信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以国家投资为主进行建设。调整加工工业的地区布局,引导资源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增强中西部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大中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勘探力度。

  ——实行规范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增加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支持。随着全国经济的发展和中央财政实力的增强,逐步提高中央财政用于支持中西部地区的比重。

  ——加快中西部地区改革开放的步伐,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中西部地区。提高国家政策性贷款用于中西部地区的比重。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60%以上要用于中西部地区。

  ——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扶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继续组织中央各部门、社会各界和东部沿海地区,以多种形式支援西藏等民族地区、三峡库区和贫困地区的工程建设。

  ——加强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联合与技术合作。鼓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投资,组织好中西部地区对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务输出。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采取多种形式与中西部地区联合开发资源,利用中西部地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强人才培训和交流。

  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今后15年的战略任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必须按照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围绕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坚决、积极地推进改革,进一步理顺各方面经济关系,健全新的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秩序,以适应生产力迅速发展的需要。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把国有企业的改革同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构造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高效运行的微观基础。

  全面准确把握“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基本特征,加大改革力度,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在本世纪末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在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机制、建设善于经营管理的领导班子、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建立科学的组织和管理制度上狠下功夫,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活力。“九五”前期要集中力量抓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做到点面结合,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配套推进,务求在重点难点上取得突破。

  1.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按照政企职责分开、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分开的原则,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法人财产制度;明确资产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的权力、责任和义务,以及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机制。

  2.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以市场和产业政策为导向,搞好大的,放活小的,把优化国有资产分布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同优化投资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择优扶强,优胜劣汰,形成兼并破产、减员增效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重点抓好一批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以资本为纽带,连结和带动一批企业的改组和发展,形成规模经济,充分发挥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骨干作用。区别不同情况,采取改组、联合、兼并、股份合作制、租赁、承包经营和出售等形式,加快国有小企业改革步伐。“九五”期间,国家集中力量抓好重点联系的1000户国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分期分批进行资产重组,吸收、兼并、联合一批中小企业,壮大规模,优化结构,争取使一部分企业进入国际大企业行列。各省区市也要抓好一批国有骨干企业。

  3.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按照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企业自主经营的原则,建立权责明确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体系。建立和完善产权登记、统计报告和资产评估等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制度。

  4.创造条件,解决国有企业过度负债问题。在主要依靠企业自身增加资本金、提高效益和偿债能力的同时,对历史包袱重,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采取措施,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有步骤地减少企业债务。一是对被兼并企业的部分债务实行免息、停息和推迟偿还本金。二是把“拨改贷”形成的企业债务转为国家资本金。三是冲销破产企业的债务。此外,也要发挥企业、金融机构和社会各方面的作用,采取多种方式使企业增资减债。

  利用企业、社会和政府的力量,多渠道分流富余职工。企业非生产性的后勤服务单位和所承担的社会服务职能,要创造条件逐步分离出去,形成社会化服务体系。

  5.强化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严格管理,加强产品开发,搞好市场营销,提高经济效益。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在企业内部形成择优竞争上岗机制。允许生产经营严重困难的企业实行经济性裁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长期亏损、资不抵债的应依法破产。

  (二)积极发展和完善市场体系

  1.发展和完善商品市场。巩固和完善主要由市场形成商品价格的机制,除少数产品和服务价格由政府管理外,其他产品和服务价格由市场决定。通过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风险基金和价格调节基金,健全商品价格调节机制。以批发市场为重点,积极发展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充分利用和改造现有设施与渠道,在重要商品的产地、销地或集散地,形成大宗农产品等的批发市场;培育农工商、产供销一体化的大型商贸集团。国有商业企业和供销合作社要转换经营机制,在竞争中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同时,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引导下,积极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形式的流通企业,活跃市场。

  2.积极培育和规范金融市场和土地、劳动力、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逐步实现主要由市场形成要素价格。要素市场的发展,一是必须根据经济发展和改革进程,突出重点、循序渐进;二是必须坚持先试点后推广,逐步规范;三是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尽快建立市场中介组织的自律机制;四是必须与企业改革和财政、金融等改革配套推进。

  发展完善以银行融资为主的金融市场。强化中央银行的地位和作用,完善政策性银行的经营机制,加快国家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的步伐,规范商业银行行为,稳步发展城乡合作银行。进一步深化利率改革,初步建立以市场利率为基础的可调控的利率体系。完善结售汇体制,在2000年以前有步骤地实现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可兑换。积极稳妥地发展债券和股票融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证券市场。形成有序、适度竞争的保险市场。

  积极培育劳动力市场。建立多层次职业介绍网络。形成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向选择、合理流动的机制和规则。加强劳动仲裁和劳动力市场管理。

  规范和完善土地市场。逐步扩大土地有偿使用的范围,加强国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实行土地使用权有偿、有限期的出让制度,商业性用地使用权要公开出让。建立健全国家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市场的垄断和管理制度,规范土地使用权转让行为,土地使用权交易二级市场要形成公开、合理的价格机制。加强集体土地管理,严禁集体土地非法进入市场。

  3.制定和完善市场规则,加强市场管理和监督,规范流通秩序。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分割,反对垄断,制止不正当竞争。加强价格、质量、计量监督,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发展和规范市场中介组织,严格资格认定,发挥好服务、沟通、公证、监督作用。

  (三)转变政府职能

  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转变政府职能。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要真正转变到制定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上来,把不应由政府行使的职能逐步转给企业、市场和社会中介组织。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着手制定进一步改革和调整政府机构的方案,把综合经济部门逐步调整和建设成为职能统一、具有权威的宏观调控部门;把专业经济管理部门逐步改组为不具有政府职能的经济实体,或改为国家授权经营国有资产的单位和自律性行业管理组织;对其他政府部门也要进行合理调整。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认真转变职能。

  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的重点是,建立计划、金融、财政之间相互配合和制约,能够综合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和正确运用经济杠杆的机制。计划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社会财力、物力可能,合理确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宏观调控目标,并通过实施产业政策、区域规划及投资政策,促进经济结构优化。中央银行通过实施货币政策和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保持币值稳定。财政通过实施财政政策,运用预算、税收手段和预算内外的综合财力,并按照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划分,建立起比较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着重调节收入分配结构和地区分配结构。

  (四)改革投资体制

  明确各类投资主体的投资范围,规范建设项目的投融资方式和渠道,在国家政策引导下,主要靠市场配置建设资金;建立严格的投资决策责任制,强化投资风险约束机制;建立以产业政策为基础,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行政手段的投资调控体系;发展在法律规范下公平竞争的投资市场。

  1.改革投融资方式。根据国民经济各行业的性质和特点,将建设项目划分为竞争性、基础性和公益性三类。竞争性项目以企业为投资主体,通过市场筹集建设资金。政府对支柱产业的重点项目和高技术开发项目有选择地加以支持,参与投资。基础性项目主要由政府集中必要的资金进行建设,并引导社会资金、企业资金和外资参与投资。公益性项目主要由各级政府运用财政资金安排建设。

  2.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和资本金制度。经营性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均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由项目法人对项目的策划、资金筹措、建设实施、生产经营和偿还债务以及资产保值增值,实行全过程负责,承担风险。公益性项目,要明确具体的政府机构或社会公益机构,作为投资主体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出资者必须使用自有资金,按项目总投资的一定比例作为资本金投入。国家规定不同行业的资本金率,凡资本金达不到规定比率的项目,不得筹集资金和进行建设。

  3.加强和改善建设资金的宏观调控。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中预算内资金、专项建设资金、政策性银行贷款、国外贷款实行计划配置。对商业银行贷款、企业债券和股票继续实行总量的规模管理。其他建设资金通过产业政策加以引导。

  4.培育投资市场体系。全面推行工程建设的招标、投标制度,发展工程咨询业,推行施工监理制,加强工程预决算的审计、验证和资产评估等中介服务,并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实行市场竞争。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投资领域中介组织和市场行为的监督管理。

  (五)规范和完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机制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深化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调节作用,建立企业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分配机制,形成工资收入增长与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提高相适应的关系。进一步完善适应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各自特点的工资制度,以及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规范和完善其他分配方式,土地、资本、知识产权等生产要素,按有关规定公平参与收益分配。

  国家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继续实行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的政策,并通过税收调节等措施解决社会分配差别过大问题。建立法人对支付个人收入的申报制、个人收入申报制和储蓄存款实名制。推进个人收入的公开化、货币化和规范化。运用法律、分配政策等手段,以及社会保障等措施,协调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分配关系。

  (六)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加快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初步形成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相结合的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在大力发展社会保险的同时,积极发展商业保险,发挥对社会保障的补充作用。制定相应政策,切实保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社会群体和优抚救济对象的合法权益。建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抚恤补偿机制,依法安置退役军人,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社区服务。加强福利设施建设。

  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法定的基本养老保险要实行统一的制度,保险费用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农村养老以家庭保障为主,坚持政府引导和农民自愿,发展多种形式的养老保险。大力发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管好用好养老保险基金。

  失业保险,逐步建立覆盖城镇全部职工的失业救济与再就业相结合的失业保险制度。

  医疗保险,逐步建立城镇社会统筹医疗基金与个人医疗帐户相结合的医疗保险制度。因地制宜地发展和完善不同形式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

  (七)加快经济立法

  坚持改革开放和法制建设的统一,做到改革决策、发展决策与立法决策紧密结合,并把经济立法放在重要位置,用法律引导、推进和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继续制定和完善规范市场主体和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秩序、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对外开放等方面的法律。制定和完善振兴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规范政府行为、保护环境资源、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

  八、扩大对外开放程度,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九五”期间,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和国际经济通行规则,初步建立统一规范的对外经济体制,扩大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对外开放必须以国家的法律和政策为依据,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维护国家权益。

  (一)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国家对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的基本政策不变,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有些具体办法要有所调整和完善。经济特区要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开放地带要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沿交通干线、沿江、沿边地区和内陆中心城市要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开放步伐,引进外来资金、技术和人才,发展对外经济合作,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振兴。

  根据改革和发展的要求,逐步开放国内市场。扩大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对外开放,有步骤地开放金融、保险、商业、外贸等服务领域。有计划地发展境外投资,重点是能源、原材料、高技术等领域。积极参与和发展区域经济合作。

  (二)坚持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的对外贸易战略

  2000年,进出口总额达到4000亿美元,出口与进口额各为2000亿美元。进一步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着重提高轻纺产品的质量、档次,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扩大花色品种,创立名牌,提高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扩大机电产品出口,特别是成套设备出口。发展附加值高和综合利用农业资源的创汇农业。按国际标准组织出口商品生产,加强售后服务。积极引进先进技术,适当提高高技术、设备及原材料产品的进口比重。大力发展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

  积极参与和维护全球多边贸易体系,发展双边和多边贸易,相互促进,实现市场多元化。在巩固提高传统市场占有率的基础上,大力开拓新市场,拓展出口渠道。改革援外方式,鼓励我国优秀企业到发展中国家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合作,实行合资经营,实行政府优惠贷款等办法,加强“南南合作”,推进与发展中国家双边关系和经贸合作的发展。

  坚持统一政策、放开经营、平等竞争、自负盈亏、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的方向,继续改革和完善对外贸易体制。改革进口体制,建立有利于改善进口结构、促进引进技术消化、创新的机制;提高出口竞争力,形成出口增长主要依靠质量效益的机制。分步降低关税税率,“九五”期间降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调整关税结构,清理税收减免;规范和减少进出口商品管理的非关税措施,进一步推进和完善进出口商品配额招标、拍卖和规则化分配,积极实行关税配额的试点;加强并发挥进出口商会的协调功能,逐步用行业组织的自律行为替代部分政府行为;逐步实行外贸经营依法登记制,发展贸易、生产、科技、服务相融合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促进规模经营;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建立并完善统一、科学、公开的外贸管理制度和手段。

  (三)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

  吸引外资主要靠有吸引力的市场,靠优越的投资环境,靠健全的法制和高效的管理。要改善环境,拓宽领域,引导投向,优化结构,增辟融资渠道,加强国内配套,扩大外商直接投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水平。逐步统一内外资企业政策,实行国民待遇。依法管理外商投资企业,保护中外投资者和职工的正当权益。引导外商参与国家鼓励的基本建设项目和现有企业技术改造。重点是:农业综合开发和能源、交通、重要原材料的建设项目,拥有先进技术、能够改进产品性能、节能降耗和提高企业技术经济效益的技改项目,能够提高产品档次、扩大出口创汇的项目,能够综合利用资源、防治环境污染技术的项目。国家通过对外发布信息,加强引导。认真做好外商投资特许权项目等新投资方式的试点。

  借用国外贷款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国家产业政策和偿还能力,做到适度和高效,重点是农业、水利、能源、交通和重要原材料等行业中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和出口创汇项目。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引入竞争机制,降低借款成本。多利用长期优惠贷款,降低商业性贷款比重,调整债务结构和币种结构。加强和改善对外借款的宏观调控和项目管理,建立责权利统一的借、用、还管理体系。切实抓好项目建设管理,做到按计划实施,及时产生效益。地方和部门要建立对外偿债基金,保证按时偿还外债。

  九、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保持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积极促进社会公正、安全、文明、健康发展。按照社会事业的不同类型,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运行机制,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实行地方政府为主的管理体制。鼓励和吸引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社会事业发展,多渠道筹措社会发展资金,注意搞好经济发展政策与社会发展政策的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国土资源保护和开发

  依法保护并合理开发土地、水、森林、草原、矿产和海洋资源,完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价格体系,逐步建立资源更新的经济补偿机制。加强土地管理。

  加强海洋资源调查,开发海洋产业,保护海洋环境。

  加强测绘工作,搞好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地质勘查,贯彻保证基础地质、加强普查、择优详查、对口勘探的方针,努力增加矿产资源储备。加强灾害性天气、气候和地震、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报与防治。

  (二)环境和生态保护

  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所有建设项目都要有环境保护的规划和要求。搞好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创造条件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健全环境保护的管理体系和法规体系。2000年,力争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加强工业污染的控制,逐步从末端治理为主转到生产全过程控制。2000年,县及县以上工业废水处理率达到83%,废气处理率86%,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50%。乡镇工业污染处理能力要有大幅度提高。加强城市环境整治。2000年,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25%,绿化覆盖率27%,垃圾无害化处理率5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达标率提高5~10个百分点。重点治理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和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控制区的污染。保护国土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快水土流失地区综合治理和森林植被恢复发展,控制农田污染和水污染。200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15.5%。

  (三)城乡建设

  统筹规划城乡建设,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加强城乡建设法制化管理。逐步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城镇规模适度,布局和结构合理的城镇体系。

  加快市政公用事业发展。2000年,城市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6%,村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42%,城市燃气普及率达到70%。

  加快城市住宅建设,实施安居工程,大力建设经济实用的居民住宅。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促进住房商品化,发展住房金融和保险,培育住房建设、维修、管理服务市场。

  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序地发展一批小城镇,引导少数基础较好的小城镇发展成为小城市,其他小城镇向交通方便、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方向发展。

  (四)文化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努力繁荣文艺创作。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全面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促进文化事业与经济发展相协调,调整和优化文化行业结构,创作一批文化艺术精品和优秀剧目,培养和造就文艺人才。大力发展各类社会文化,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开发和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加强文物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加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剧场、音乐厅、美术馆、青少年活动基地、图书发行网点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搞好农村文化网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促进对外文化交流。加强新闻出版工作。积极推广和普及普通话,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和标准化。加强书刊、音像、演出、娱乐等文化市场的管理。

  把握广播电视的正确舆论导向,不断提高节目制作能力和质量,丰富节目内容。加强广播电视覆盖网建设,2000年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85%和90%。扩大广播电视的对外宣传。提高电影质量,改善电影发行机制,加强电影市场管理。

  (五)卫生

  坚持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进步、为人民健康和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积极发展卫生保健事业,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

  重点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加强农村基层卫生组织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改善农村居民饮用水质量和卫生状况,2000年农村改水受益人口达到90%。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强化对传染病的监控和免疫接种。防治职业病,地方病。继续振兴中医药事业,促进中西医结合。

  建立健全多种形式的医疗保健制度,推进医疗卫生服务社会化,逐步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医疗服务管理,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强卫生执法。

  进一步加强医药市场管理,大力开发新产品,不断提高药品质量。

  (六)体育

  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普及群众体育运动,普遍增强人民体质。加强学校体育,明显改善青少年身体素质。落实奥运争光计划,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促进体育科研、教育、宣传和对外交流的发展。

  建立社会化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建立并完善国民体质测定系统。进一步改革体育管理体制,有条件的运动项目要推行协会制和俱乐部制。形成国家与社会共同兴办体育事业的格局,走社会化、产业化道路。

  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在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条件下,要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特别要把提高青少年素质作为工作重点。形成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舆论力量、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文化条件和社会风尚。建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批判继承历史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中华民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干部和人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加强社会科学研究,特别要加强对“九五”期间和21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改革开放中重大问题的研究。

  ——坚持不懈地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教育,使社会成员养成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基本社会道德。引导人们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形成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建立和推广尊老爱幼、敬师爱生等良好的礼仪制度。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伦理道德。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吸取人类文明的积极成果,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

  ——坚持不懈地加强廉政建设,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廉洁自律。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惩治腐败分子。建立健全防范干部滥用职权的监督制度,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

  ——坚持不懈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普遍进行创建文明家庭、文明单位、文明城市的活动,军民、警民、工农共建精神文明的活动。提倡开展社会志愿者活动和社会互助活动。大力表彰和宣传各类先进典型,弘扬社会正气。破除陈规陋习和封建迷信,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各条战线、各个部门、各个单位长期的共同任务,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制定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增加投入,给予物质保障。健全和完善各级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协调机构,进一步理顺领导体制,形成各级主要领导负总责,各有关部门和团体共同参与、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坚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依据宪法,继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和侨务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民主监督的程序和制度,提高办事效率。继续完善城镇居民自治制度和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发展基层民主。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加强立法、司法、执法、普法工作。坚持改革、发展与法制建设紧密结合,继续制定实施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加强和改善司法、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滥用职权等现象,建立对执法违法的追究制度和赔偿制度。以廉政建设、整顿纪律、严肃执法为重点,加强司法、执法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继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特别是提高广大干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水平和能力。各级政府和国家公务员都要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

  (三)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政法各部门要紧紧围绕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以维护稳定为重点,充分履行各项法律职责,加强同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斗争,及时粉碎旨在分裂祖国、颠覆政府、挑起动乱、危害国家安全的各种阴谋破坏活动,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

  积极防范和依法严厉打击各类严重刑事犯罪与经济犯罪活动,坚决扫除各种社会丑恶现象。严厉打击暴力犯罪,坚持不懈地查禁和取缔各种社会丑恶现象。严惩贪污贿赂、走私贩私、金融和商业诈骗、骗税逃税等严重经济犯罪。加强防范火灾、交通事故等工作。

  全面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落实各级领导责任制,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改善政法工作条件,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城乡基层单位。完善各种治安管理和安全防范制度。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依法处理经济、民事纠纷,正确处理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做好疏导教育工作。

  十一、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九五”期间,我国将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这是我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根据“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针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各自“基本法”的规定,在我国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后,其现行社会制度不变,享有高度的自治,并成为中国的单独关税地区,实行财政独立,继续保持自由港地位,其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纳入中央政府的规划。保证香港和澳门参加国际双边和多边经贸活动,继续保持香港的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香港、澳门同内地在经济上更好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这有利于进一步推动香港、澳门稳定繁荣,也有利于内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极推进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加强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采取实际步骤加速实现两岸直接“三通”,依法保护台商的正当权益,促进和平统一大业。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展现了我国迈向21世纪的宏伟蓝图,是中国人民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一个伟大里程碑。实现《纲要》制定的各项目标,将使中国在世界面前呈现一个崭新的面貌,使中华民族为全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全国各族人民,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奋勇前进,为全面实现《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和目标,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本文章更多内容:<<上一页-1-2-3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排行

税屋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杭州亿企云服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运行维护:《税屋》知识团队    电子营业执照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南环路3738号722室

浙公网安备33010802012426号 浙ICP备2022015916号

  • 服务号

  • 综合订阅号

  • 建安地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