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电网企业电网新建项目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26号)精神,自2013年1月1日起,电网企业电网新建项目暂以资产比例法,即以企业新增输变电固定资产原值占企业总输变电固定资产原值的比例,合理计算电网新建项目的应纳税所得额,并据此享受“三免三减半”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那么,在实际工作中,作为电网企业该如何计算新建项目享受的税收优惠呢?下面笔者逐项解析。 能独立核算收入的项目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2013年第26号公告规定,对于电网企业能独立核算收入的,投资330KV以上跨省及长度超过200KM的交流输变电新建项目和500KV以上直流输变电新建项目,应在项目投运后,按该项目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等单独计算其应纳税所得额;该项目应分摊的期间费用,可按照企业期间费用与分摊比例计算确定,计算公式为:应分摊的期间费用=企业期间费用×分摊比例。 第一年分摊比例=该项目输变电资产原值÷[(当年企业期初总输变电资产原值+当年企业期末总输变电资产原值)÷2]×(当年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至当年底的月份数÷12);第二年及以后年度分摊比例=该项目输变电资产原值÷[(当年企业期初总输变电资产原值+当年企业期末总输变电资产原值)÷2]。 因此,甲公司2013年所得税计算过程如下: 假如:甲公司2014年和2013年营业数据信息相同,并且2014年没有电网新建项目,那么,甲公司2014年所得税计算过程如下: 不能独立核算收入的项目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2013年第26号公告规定,对于电网企业投资符合优惠条件,但不能独立核算收入的其他新建输变电项目,可先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及相关规定计算出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再按照项目投运后的新增输变电固定资产原值占企业总输变电固定资产原值的比例,计算得出该新建项目减免的应纳税所得额。 享受减免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为:当年减免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年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减免比例;减免比例=当年新增输变电资产原值÷【(当年企业期初总输变电资产原值+当年企业期末总输变电资产原值)÷2]×1÷2+(符合税法规定、享受到第二年和第三年输变电资产原值之和)÷[(当年企业期初总输变电资产原值+当年企业期末总输变电资产原值)÷2]+[(符合税法规定、享受到第四年至第六年输变电资产原值之和)÷(当年企业期初总输变电资产原值+当年企业期末总输变电资产原值)÷2]×1÷2。(“【”是我加的,原“【”位置在:减免比例=【当年新增输变电资产原值÷(当年企业期初总输变电资产原值+当年企业期末总输变电资产原值)÷2]×1÷2……,我的改动是否正确?) 因此,乙公司2013年6亿元新建项目应享受的税收优惠计算过程如下:减免比例=6÷(18+24)÷2×1÷2=14.28%。即:2013年减免比例=6÷[(18+24)÷2]×1÷2+0÷[(18+24)÷2]+0÷[(18+24)÷2]×1÷2=14.28%。 2014~2015年减免比例=0÷[(24+24)÷2]×1÷2+6÷[(24+24)÷2]+0÷[(24+24)÷2]×1÷2=25%。 2013年~2018年应纳企业所得税为: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国家税务总局2013年第26号公告精神,居民企业符合条件的2013年1月1日前的电网新建项目,已经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不再调整;未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可依照本公告的规定享受剩余年限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另外,按照规定享受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的电网企业,应对其符合税法规定的电网新增输变电资产按年建立台账,并将相关资产的竣工决算报告和相关项目政府核准文件的复印件于次年3月31日前报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税眼朦胧备注:付伟胜同志你好!由于qq邮箱关闭后所有的信息马上失去,所以联系不上你,只能采取博客的形式,但愿你能看到。关于期间费用分摊比例问题,本人认为王海涛同志和你的理解都不正确,原因是26号公告期间费用分摊比例公式存在问题,会造成期间费用分摊不尽和分摊不正确,以王海涛文中数据为例,对2013年来说,应税项目分摊期间费用的比例应该为18÷[(18*12+6*7)/12],即18/(18+3.5);减免税项目分摊比例为3.5/(18+3.5)。26号公告中第一年分摊比例=该项目输变电资产原值/[(当年企业期初总输变电资产原值+当年企业期末总输变电资产原值)/2]×(当年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至当年底的月份数/12),应该改为:第一年分摊比例=[该项目输变电资产原值*(当年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至当年底的月份数/12)]/[当年企业期初总输变电资产原值+该项目输变电资产原值×(当年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至当年底的月份数/12)]。(假设当年企业期初总输变电资产原值在年初就存在,否则也要按存在时间加权) 关于不能独立核算收入的项目,减免所得税的比例计算,我赞成你的理解和计算。 个人建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26号解读应该解读到“点子”上,通览解读稿并没有说明比例计算公式是如何得来的,而文中计算公式又是及其重要,税总你懂得!也应该让我们懂得!) |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