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7年1月1日开始,我国上市公司开始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2007年的第一季度报告,上市公司将首次采用新企业会计准则编制会计报表。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会对医药上市公司产生哪些影响?
取消后进先出减少利润操纵 关于存货发出计价,新准则取消了“后进先出法”,但保留了“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当存货价格处于上涨时期时,采用后进先出法,将使当期成本费用上升,减少当期利润;若采用先进先出法,则会增加当期利润。若存货价格处于下降时期,情况则正好相反。新准则杜绝了企业采用变更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惯用手段来调节当期利润水平,将更加有利于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分析和比较,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 利用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变动操纵利润,不同企业的操作难易和对利润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生产成本计价方法越复杂,越容易进行利润操纵。操纵结果对利润的影响程度而言,公司整体毛利率很高的企业,改变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对利润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对于公司整体毛利率较低的企业,通过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改变操纵利润,对利润的影响非常明显。 限制资产减值杜绝虚增利润 原企业会计制度有应收账款、短期投资、存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委托贷款和无形资产等共“八项”减值准备。新准则指出,除了存货、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建造合同、所得税、租赁、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石油天然气开采等特别规定外,资产价值中的资产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资产组,是指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新准则中对资产减值的规定不适用于上述特别规定的资产。 原企业会计制度允许企业转回已经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企业通过资产减值准备转回,增加了当期利润,可是没有相应的现金流入,出现了没有现金流的账面利润。在原制度下,有不少医药上市公司通过资产减值来调节利润:利润增长较快的年份,努力争取计提大量资产减值,等到利润出现滑坡的年份,则转回资产减值,冲减费用。然而行业低迷时期一旦拉长,就会出现个别企业年年有利润、日子却一天比一天难过的现象。更有甚者,有的企业虽然年年有利润,最终却出现了资金链断裂、资产黑洞暴露的局面。为了遏制这种利润虚增现象,新准则明文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杜绝了企业利用资产减值来调节利润的做法。 债务重组利润得到认可 原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如果债务重组导致债务人豁免或者少还债务,豁免或者少还的部分计入资本公积。此规定出台的背景是:上世纪末,在三联重组上市公司郑百文前,郑百文欠建设银行的债务就高达22亿元;为了确保重组成功,建设银行豁免了14亿元债务;如果这14亿元债务直接变为利润,那么小小的郑百文通过债务重组的每股收益就可以高达2元~3元,一下扭亏为盈,可能导致股价一飞冲天的虚假繁荣。为了抑制这种虚假繁荣,财政部于是出台了上述规定。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像郑百文这样的债务重组案例毕竟少之又少。如果将债务重组所得的收入计入资本公积,那么有些显失公允,这与已经引入公允价值概念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不符合。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并没有单独的对应准则,债务重组所得的收入能否成为利润并没有国际上的权威参考。为了体现公允,新企业会计准则认可了债务重组所形成的利润。 限制合并范围利润更加真实 原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如果一家子公司收入和总资产等指标不到合并公司的10%等情况,该子公司可以不合并,可以采用成本法等方法核算。在这一规定指导下,一些医药上市公司不合并旗下的个别亏损子公司,而采用成本法核算。采用成本法核算的结果是,这些子公司的亏损情况没有在合并报表中得到反映,其结果是上市公司掩盖了个别子公司的亏损状况,使得合并公司的利润不够真实。更有甚者,个别上市公司将一些成本和费用转嫁给不合并的、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子公司,造成利润增长的假象。新准则规定,凡是母公司所能控制的子公司都要纳入合并报表范围,不论公司规模大小,也不以股权比例作为衡量标准。这样,新准则限制了一些上市公司随意变更合并范围导致利润反映不够真实的现象。 为了更加真实地反映企业利润,新准则还对未确认投资损益做出了更为严谨的规定。在原企业会计制度下,当上市公司合并范围的一家子公司净资产变为零时,如果该子公司继续出现亏损,由于股东承担的责任是以出资为限的,后续亏损将不影响上市公司的利润,后续亏损通过未确认投资损益科目加回。而新准则规定,只有当母公司对该子公司承担的义务全部确认为损失后,才可以核算未确认投资损失。原会计制度下,个别上市公司把资金借给资不抵债的合并子公司或给资不抵债的合并子公司进行担保,与此同时把费用也转嫁给该子公司,导致合并范围的利润反映不真实。新准则完全杜绝了这种虚增利润的手段。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体现公允精神 原企业会计制度下,采用应付税款法计算所得税,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而新准则规定,禁止采用应付税款法,规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费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以资产负债表为基础确认和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用暂时性差异取代时间性差异。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的差异,所有的时间性差异均是暂时性差异,但某些暂时性差异并非时间性差异。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新准则关于所得税的计量规定,是与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趋同的结果,这种计量方式更加公允。 目前不同医药上市公司的会计政策差异很大。有些业绩优秀的医药上市公司对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等政策比较严格,业绩比较扎实;而一些业绩较差的医药上市公司则对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等政策比较宽松,业绩虚高。比如同仁堂一年以内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为5%,而个别医药商业上市公司的一年以内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仅为0.5%,相差10倍之多。而税务部门则以同一标准认定坏账比例。由于会计和税务认定税前可抵扣的坏账比例存在差异,出现了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税的负债,原会计制度不确认。新准则实施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得到确认,资产负债计量更为公允。 总之,新企业会计准则更体现公允,会计信息更加有用和准确,更有利于包括国际投资者在内的广大投资者理解,更加有利于公司相关利益人员进行财务分析,计量体系更加严谨和科学,减少了公司治理层对利润的操纵。 |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