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预期,随着财税体制改革的深入,营改增试点的全面铺开,企业税负将有进一步的较大幅度减轻,这对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科技等高端服务业、促进产业和消费升级、培育新动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发挥重要作用。 财税体制改革,依然将是今年各项改革的重头戏。 此前不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全面推开营改增、加快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显著减轻企业税负,调动各方发展积极性。李克强说,财税体制改革牵涉面广、关注度高,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深刻影响。 在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各方对深化改革期待较多。财税体制改革向来是各项的领头羊,牵一发动全身。加快推进此项重大改革,对于激发经济主体活力,促进结构调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厚植经济发展动力,将发挥重要作用。 近一段时间,“唱衰中国”的言论再次甚嚣尘上。这似乎成了近些年部分境外人士每到岁末年初的“常规动作”。这些言论要么“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经济,要么就“选择性失明”,无视有利的一面,仅夸大风险与挑战。显然,新一轮改革将释放的巨大红利,就是这些“唱衰中国”者的“盲点”。其中,财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落地,将发挥稳增长、调结构的作用。 比如,各方关注颇多的营改增,前期试点已取得积极成效。自2012年1月1日启动以来,营改增试点范围逐步扩大,目前,改革试点地区已扩展至全国,行业已经覆盖交通运输、邮政、电信以及研发技术、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等7个现代服务业。营改增打通了增值税抵扣链条,消除了重复征税,纳税人负担明显减轻。数据显示,营改增自试点以来,累计减税逾5000亿元。对此,业内分析表示,营改增是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也是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点,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营改增的试点也将很快全面铺开,企业受益面将不断扩大。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此前已经表示,2016年将全面推开营改增改革,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纳入试点范围。有预测称,2016年,已纳入营改增的行业减税规模估计有2000亿元,金融业、房地产和建筑业、生活服务业等行业减税规模或接近4000亿元,2016年营改增减税总规模接近6000亿元。 实际上,营改增还只是各项财税体制改革中的一环。未来税制结构的优化,将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加公平的税制环境,是一项影响深远的供给侧重大改革。对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其中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实行减税政策,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 财税体制改革当然不仅仅是减税,但减税显然是未来改革的方向之一。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入增速也不断滑落。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一般公共财政收入仅比2014年同口径增长5.8%,比2014年回落2.8个百分点。但这不会成为阻碍税制改革、阻碍继续减税的“拦路虎”。“财政收支的困难的确摆在我们面前,但减税降负举措,不做不行!”李克强此前明确表示,在减税的同时,政府要进一步过“紧日子”。只要企业能够生机勃勃发展起来,我们的经济就会有坚实的支撑。 当然,在未来进一步深化税制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首先要注重政策的落地问题。有专家指出,全面推开营改增、加快推进消费税、房地产税、个税等财税体制改革,有利于更好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但当前关键要推动改革切实落地,难点是要统筹协调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要完善中央与地方事权和财力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如适度调整增值税在中央和地方的分享比例,从而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同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厚植经济发展动力,还要注重减税的结构性问题,即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减税更好地有机结合。有分析指出,供给侧改革不是大水漫灌式的全面减税,应将财税改革和供给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稳步推进。该分析进一步表示,减税从调结构和降成本来看,是长期的供给侧政策,而从反周期的角度看则是短期需求管理政策,不能笼统地将其简单地全部划入供给侧政策。但无论哪个角度,都要和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相结合。 |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