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常委会昨天二次审议的个税法修正案草案,维持初审中3000元起征点不变。市场对此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征求意见流于形式,有人认为定到3000元取决于财政的钱袋子充盈与否……没有官方说法,只能流言四起。 个人所得税法草案共收到网民提出的237684条意见,来信181封,创下法律草案征求意见数量之最。6月1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公布了对意见梳理的情况。将个税起征点调到3000元,有82536人发表意见,却只有15%的支持率。立法机关对民意重视,但是并没有足够表现在昨天的审议上。维持3000元的起征点,相关部门并没有给出足够的说明,而各路专家按照自己的理解各说各的,毫无说服力。从民众的角度来看,15%战胜了85%的民意,这样的质疑终究还是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 在不少新闻网站,和个税审议案摆在一起的有这样一个消息:2010年度审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除54个县级政府没有政府性债务外,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107174.91亿元。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认为:“国家把税收调到多高,一个是取决于百姓的诉求,第二个是取决于国家财政能拿多少钱。国家目前一年财政收入9万亿,财政支出10万亿,因此财政支出缺口还是很大的。” 财政缺口大,就要从老百姓的口袋里拿钱,这似乎是一个理所当然的逻辑。不过从民间“开源”之前,有关部门有没有想过“节流”?财政缺口大,大在什么地方,是否都经过审计,是否都合理?最近半个月,全国部分区域旱涝急转,在不少大城市乃至特大型城市,都出现了令人瞠目的淹城景象。问题就来了,花了那么多钱为什么还会水淹七军?钱不用在保卫民众安全上,花在哪里了?难道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降水都让现在的国民“有幸”遭遇了? 缴税,可以缴,但是要有理。否则,缴税就只可能停留在义务和负担,所谓的“纳税人意识”是不可能培养起来的。首先,在民意数字如此具有明确指向性的局面下,有关部门需要对维持3000元的起征点给予一个合理的解释;另外,各级政府对于财政开支的预算、决算需要进一步公开到细节,在表达方式上达到妇孺皆可读懂的程度香港特区政府就是这么做的。作为纳税人,这些知情权并不该成为奢求。 |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