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届]第二十二号 珠海经济特区反走私综合治理条例

来源:税屋 作者:税屋 人气: 时间:2023-10-08
摘要:海关、海警、公安机关、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将因走私、经营无合法来源证明进口货物、物品等行为受到处罚的有关信息归集到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依法实施信用监管。

珠海经济特区反走私综合治理条例

珠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届]第二十二号             2023-10-8

  《珠海经济特区反走私综合治理条例》已经珠海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023年9月28日表决通过,现予公布,自2023年12月1日起施行。

珠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23年10月8日

珠海经济特区反走私综合治理条例

(2023年9月28日珠海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有效预防和惩治走私,规范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经济秩序,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珠海经济特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

  第三条 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坚持打防结合、标本兼治、权责一致、统筹协调的原则,实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尽其责、企业自律配合、群众广泛参与、军警民协调联动的反走私综合治理机制。

  第四条 市、区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建立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责任制,将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支持和配合相关单位开展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并指导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配合做好反走私综合治理相关工作。

  经济功能区管理机构履行区人民政府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职责。

  第五条 市、区人民政府打击走私领导机构负责反走私综合治理的组织、指导、协调、监督、检查、考核等工作,具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拟定反走私工作的规划、计划、制度等;

  (二)研究解决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重大问题,部署实施重大事项;

  (三)组织、协调、指导相关单位开展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监督、检查、考核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

  (四)组织、指导、督促相关单位开展反走私综合治理联合行动和专项行动,协调、督促查处跨地区、跨部门的重大、复杂走私案件;

  (五)开展反走私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提高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智能化水平;

  (六)协调处理涉走私罚没货物、物品和无合法来源证明进口货物、物品;

  (七)组织开展反走私综合治理宣传教育和普法工作;

  (八)建立与其他地区反走私综合治理联防联控机制,组织开展反走私综合治理区域和跨境交流合作;

  (九)承办本级政府和上级打击走私领导机构交办的其他事项。

  市、区打击走私领导机构下设办公室,承担本级打击走私领导机构的日常工作。

  第六条 反走私综合治理相关单位履行下列职责:

  (一)海关、海警按照国家规定职责查处走私违法犯罪行为;

  (二)公安机关查处发生在海关监管区外的非涉税走私犯罪案件,以及在海关监管区外收购、运输、存储无合法来源证明进口货物、物品的行为;

  (三)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查处无合法来源证明进口货物、物品经营行为;

  (四)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对石油成品油经营企业进行监督管理,对涉嫌走私和无合法来源证明进口货物、物品中价格不明或者价格有争议的进行价格认定;

  (五)海事、农业农村、交通运输部门,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和港澳流动渔民工作机构等相关单位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管理船舶及水上作业人员,预防和惩治利用或者假冒各类作业船舶参与走私活动,配合做好水上反走私工作;

  (六)商务(口岸)部门负责规范外贸流通秩序,配合相关单位监督进出口企业执行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情况,协调维护好口岸通关秩序,配合口岸管理区域内的反走私工作;

  (七)生态环境部门负责协助相关单位对查获的走私废物进行处置,并对处置过程的污染防治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管理;

  (八)邮政管理部门负责邮政行业的监督管理,协助执法单位查处利用寄递渠道走私的违法行为;

  (九)政务服务数据管理部门负责协助相关单位通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以竞争性交易方式处置涉走私货物、物品以及无合法来源证明进口货物、物品;

  (十)财政部门负责统筹做好反走私综合治理经费保障,指导相关单位依法处置涉案货物、物品。

  其他相关单位在履行职责时,发现涉嫌走私或者经营无合法来源证明进口货物、物品线索的,应当及时报告有管辖权的单位或者打击走私领导机构办公室。反走私综合治理相关工作主管部门不明确的,由市人民政府确定。

  公安机关、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查获涉嫌收购、运输、存储、销售无合法来源证明的进口烟草专卖品、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等货物、物品的,交由烟草专卖、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查处。

  第七条 市、区人民政府对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

  打击走私领导机构办公室根据走私问题严重程度,对问题突出区域、主管部门可以实行提醒、警告、挂牌整治等督促整改措施。

  第八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统筹社会管理、物流监管等信息化平台建设,推进反走私综合治理数据互联、情报信息共享,强化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对反走私工作的支撑。

  第九条 行业协会应当建立健全行业反走私自律机制,指导、监督本行业企业的经营活动,协助开展反走私综合治理宣传教育,引导企业依法建立完善经营管理工作制度,提高企业自律管理能力。

  第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走私或者经营无合法来源证明进口货物、物品等违法行为进行举报。

  各级人民政府以及相关执法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举报奖励制度,公布举报电话、通信地址,对举报人信息予以保密;对举报线索查证属实的,按照规定给予奖励。

  第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以及相关单位应当加强反走私综合治理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反走私意识。

  新闻媒体应当及时报道反走私综合治理信息,开展反走私综合治理公益宣传。

  第二章 预防

  第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反走私综合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在辖区内口岸、港口、码头、堤岸以及其他走私易发区域设置视频监控、反走私宣传栏、警示牌、物理防护等设施,并落实监管责任。

  第十三条 市、区打击走私领导机构办公室应当组织海关、海警、公安机关、市场监督管理等相关单位建立反走私综合治理监测预警机制和信息互通制度,及时收集、汇总、分析涉走私案件信息和数据,促进资源共享、协作联动。

  第十四条 市、区打击走私领导机构办公室应当协调海关、海警、公安机关、市场监督管理等相关单位建立健全反走私应急处理机制,制定应急预案。

  第十五条 海关应当依法加强对通过海关监管区的进口货物、物品的监管;商务(口岸)部门应当协调海关、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等,加强口岸管理区域的管理,配合公安机关构建环口岸管理区域陆面反走私防线。

  海关、海警、公安机关、海事、农业农村、交通运输等相关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加强海上、内河等区域的巡查,构建水上反走私防线。

  第十六条 区人民政府、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建立基层预防走私工作机制,做好下列工作:

  (一)将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纳入网格化管理,按照规定配备网格工作人员;

  (二)建立健全基层反走私综合治理日常巡查制度,对辖区内口岸、港口、码头、堤岸以及其他走私易发区域进行排查,明确防范重点,落实巡防责任;

  (三)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反走私工作站点,掌握走私信息,及时向所在区的打击走私领导机构办公室和相关执法单位反映情况,配合、协助执法单位开展工作;

  (四)建立辖区内修造船厂、冷库、市场、油站、船舶、特殊车辆,以及具备船艇驾驶技能人员等信息档案,加强重点场所、设施设备和重点人员的日常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 进入本市的进口货物、物品,应当具备合法来源证明。

  单位或者个人经营进口货物、物品,应当索要或者复制进口货物、物品的合法来源证明,建立凭证档案,保存进货及销售记录。进口货物、物品的合法来源证明和相关进货、销售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三年。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商品交易市场设立或者委托的市场服务管理机构以及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当与市场内或者平台内经营者签订协议,指导其建立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台账等制度;发现销售无合法来源证明进口货物、物品的,应当及时制止并报告当地市场监督管理、烟草专卖等部门。

  第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无合法来源证明进口货物、物品经营行为。

  进口货物、物品经营者应当接受执法单位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在被执法单位检查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提供相关进口货物、物品的合法来源证明;有正当理由无法按期提供的,可以申请延期,但最长不得超过二十日。

  对逾期无法提供合法来源证明的进口货物、物品,执法单位应当依法调查其来源情况;无法查清来源且无法证明属于走私货物、物品的,按照无合法来源证明进口货物、物品经营行为处理。

  第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他人从事无合法来源证明进口货物、物品经营行为提供下列便利:

  (一)提供码头停靠、装卸、运输、仓储、保管、邮寄等服务;

  (二)提供贷款、资金、账号、发票、证明、海关单证等;

  (三)提供虚假商品标识、包装、说明书、合格证等虚假证明材料;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本文章更多内容:1-2-下一页>>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排行

税屋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杭州亿企云服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运行维护:《税屋》知识团队    电子营业执照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南环路3738号722室

浙公网安备33010802012426号 浙ICP备2022015916号

  • 服务号

  • 综合订阅号

  • 建安地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