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帮我们打破“长不大”怪圈

来源:金融界 作者:金融界 人气: 时间:2017-08-29
摘要:我叫吴杰,是中铁一局厦门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的财务部副部长。多亏了 营改增 ,我们公司才得以打破原地踏步的怪圈,成长为拥有多个独立资质的建筑企业,才能在今年的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准备工作中挑起大梁,承接全市超过3亿元的工程改造项目。 营改增 前的三无窘境

我叫吴杰,是中铁一局厦门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的财务部副部长。多亏了营改增,我们公司才得以打破“原地踏步”的怪圈,成长为拥有多个独立资质的建筑企业,才能在今年的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准备工作中挑起大梁,承接全市超过3亿元的工程改造项目。

营改增前的“三无”窘境

“无合同、无产值、无资质”是我们公司在营改增之前的真实写照。我们公司是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各类道路、桥梁、隧道、地铁、管廊、房建等工程的施工等。

为什么说是“三无”呢?因为营改增前,我公司和其他建筑企业一样,实行的是集团公司中标、区域公司施工的模式。由于自身没有资质,公司很难独立签约项目,大部分只能承接集团公司分下来的项目。这种模式对我们公司的发展壮大有很大的影响。虽说公司实际上承建了不少项目,但因为我们自身不是合同签约方,所以创造的产值都不能归公司所有。

在建筑行业中,建筑企业的资质评定很重要的一个标准是企业创造的产值大小。产值越高,获得的资质就越高。我们之前的经营施工模式带来的结果,是集团公司的产值不断增多,资质不断增加,而我们公司却一直未获得相应的资质。

没资质就没合同,没合同就没产值,没产值反过来又影响了相关资质的取得,这似乎是一个解不开的怪圈,直到营改增在四大行业全面推开。

营改增迎来发展新契机

2016年5月1日,营改增在金融、房地产、建筑和生活服务四大行业全面推开,这为我们公司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营改增后,因为增值税管理和抵扣机制的要求,企业一定要取得增值税发票才能进行进项抵扣,才能实现税负的下降。而作为中铁一局集团公司的区域公司,我们公司之前与集团企业、业主方之间并没有签订承包合同。合同、资金、发票不一致,直接导致了我们从下游供应商和分包商那里取得的材料、劳务、机械作业等进项税额无法抵扣,增值税抵扣链条出现了断裂,公司的税负无法如期降低。显然,公司之前的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税制改革后的实际了。

集团公司作出调整业务模式的决定。调整后,由集团公司签约的项目可以授权给我们厦门公司来承建,我们直接与业主方结算并开具发票。这样一来,我们从下游供应商和分包商那里取得的进项税额就可以顺利抵扣,不仅公司的税负大大降低,并且由于签订的合同越来越多,创造的产值越来越高,我们公司获评的资质也越来越多了。

减税降负促进行业规范

有了各种资质,我们公司现在能自己独立投标了。前不久,我们刚接到一个大项目。该项目位于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总金额预计达38亿元,是公司目前承接的最大的单体项目。目前,公司正在进入发展快车道,这其中营改增功不可没。

当然,为了更好地适应营改增税制改革,我们自身也做了大量的改革和调整,包括集团公司先后下发了19份内部文件,编印了3本营改增指导手册,最关键的是我们对供应商和分包商的资质进行了严格的筛选和评定,只有拥有一般纳税人资质的企业才有可能列入我们的供应商和分包商候选人名单。这也间接刺激了下游企业规范自身的财务核算制度、开票流程和管理模式。

在这一过程中,也多亏了税务机关的细心服务,不仅在项目的相关备案、税费申报流程上能够化繁为简,还亲自上门为我们送政策、做讲解,让我们受益匪浅。从去年5月营改增至今,我们公司累计抵扣进项税额1578万元,税负减少了9.7%。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排行

税屋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杭州亿企云服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运行维护:《税屋》知识团队    电子营业执照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南环路3738号722室

浙公网安备33010802012426号 浙ICP备2022015916号

  • 服务号

  • 综合订阅号

  • 建安地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