翘望"税理学"

来源:岦泩良言 作者:李胜良 人气: 时间:2016-01-15
摘要:渥庐按:税收学的学科建设远没有到揿下休止符的时候。前几天在朋友圈里看到任晓兰、李炜光、韦森几个强腕讲说应该有一门税理学,不免触到我的痒处。1988年我大学毕业的那一年,《重庆税务》编辑向我约稿,我交给了他们一篇《税理学论纲》。那个时候发表这个

渥庐按:税收学的学科建设远没有到揿下休止符的时候。前几天在朋友圈里看到任晓兰、李炜光、韦森几个强腕讲说应该有一门“税理学”,不免触到我的痒处。1988年我大学毕业的那一年,《重庆税务》编辑向我约稿,我交给了他们一篇《税理学论纲》。那个时候发表这个东西定然是超前的。可是,2001年我又写了一篇《瞩目税理学》并收入《税收脉络》一书,到今天又是十几年过去了。中国的“税理学”建成了么?定是没有。否则不会有韦森先生郑重其事的那篇基于李炜光先生著述的书评。1988年那篇我已经找不到底稿,于是把2001年的这篇拽出来,晒晒,以纪念那缓缓驰过的光阴。2016年1月12日

税收学正在成为一种“显学”。

继财政学家(如布坎南、马斯格雷夫等)、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缪尔达尔、张五常、王则柯、茅于轼)、社会学家(如熊彼特、加里·贝克尔)表现出对税收的学术热情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文学者加入到讨论税收的队伍中来。远的不说,伦理学者肖雪慧,哲学学者徐友渔,历史学者丁东、雷颐、秦晖,法学学者刘剑文等就不时地贡献出他们的高见。当然,新征管法的颁布、个人所得税法的修订,还在源源不断地将一些原本在专业上与税收——就征课技术而言——无多少直接关联的专家学者吸引过来高谈阔论,沐浴在这种微观事物的思维、文字和话语体操中来。

这让我萌生了一个异常欣喜的预感:我曾在十几年前极力“鼓噪”过的那个“税理学”时代可能就要来临。

一门成熟的学科应该有其贯通首尾、中西、理论和实践、现象与本质的一般观念及原理。即如世界观之于哲学、对历史的价值定位之于史学、法理学之于法学、“道”之于“器”。

就税收而言,在偏重于“术”的征税原则、立法技术和征管措施之上,还应该有一种源于实际又超越实际的学理脉络,一种在涉及税收的所有知识中最具有抽象性、概括性和普遍性的一般观念和科学归纳。它构成着整个税收学建立和运行的基本前提,又是构筑文明且规范的税收实践的理论基石。它就是税理学。

换句话说,税理学是基于税收和税收学的一般的、朴素的、广阔的、高远的境界,它的研究对象是税收的本源、究竟和流向,是一切可以将税收这种在暴君、贪官和酷吏手中演绎为掠夺刃器的“不祥之物”导向文明和德治理想的人道选择。在整个税收学框架中,税理学高居思想、学术和知识成果的塔顶。

历史上,人们曾将税收视为“敏感的神经”、“拔鹅毛的艺术”,是可以与死并列的苦境,这都使得税收和税收学的现实面貌无时不牵动每个纳税人的心绪。

为使属民对税收的戒备和恐惧得到尽可能的淡化,并让他们表现出尽可能的配合和遵从,政府需要极力地描绘和灌输税收之于人民的亲和感。一些君与民的最佳博弈场景一幕幕地播放:“无泪的税收”、“共和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税收是我们为文明付出的代价”……

但这些大多体现为治税者的单方话语。在一个民主的环境中,代表着纳税人的知识分子想说什么呢?

他们是税收大厦的工程监理,他们有资格就国家税收工程的建设情况说三道四。正是他们、并通过他们的一些牢骚、建议和利益倾向的全面传递,才使可以构成征、纳两大阵营的利益集团的谈判、折冲和谅解成为可能。

就是在这个背景中,关于税收的共识才可以源源流出。而这些共识,就是税理学的原材料。在对这些材料的逻辑加工的基础上,税理学得以问世。

我们并不是绝对地缺乏税理学的思考成果。虽然税收学的历程曲曲折折,虽然研究税收的学者曾经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但我们还是努力地搭建起了一个税收学的框架。从《国家税收》到《税收概论》、《税收学原理》再到那些集中了诸多专家智慧的《税收学》,中国的税收学者们也贡献出了数量虽然不多但内容实在、成果虽然不丰但字正腔圆的税收理论,其中就包含了特定背景下的税理学思想。

但即使是这为数不多的成果也需要改造,原因很简单:一些理论略嫌僵化,有待纠正,比如税收“三性”;一些理论过于浅白,需要充实,如税收依据理论;一些理论失之单调,应予完善,如税收本质理论;一些理论稍嫌繁琐,该予简约,如税负转嫁理论;一些理论尚不成熟,需要在进一步的争议中求得共识,如纳税人权利理论、为纳税人服务理论等。

税理学的构建需要机遇。不可想象十年前能够允许谈论“为纳税人服务”这样的话题。斗转星移,时过境迁,谁能预见“人民”概念能在这么快的时间内与那个曾经让人们相当陌生的称谓“纳税人”扯上关系呢?另外如征纳关系,当初人们经常高喊的“融洽”也与今日所讲的“融洽”的内涵有了相当的差异。

纵然今天的“税收学”大厦已经蔚为壮观,税理学的一些重要构成要素仍然可能是付诸阙如。原因依然简单,现在的“税收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官修的,民间的声音太少。距我写作这篇文章时间不长,某位主持税收科研的领导还对税务人员研究“可能会帮助纳税人避税”的税收筹划大发雷霆呢。

让官方学会容忍关于税收的不同意见,也是通向税理学的必由路径。

可这一路径竟会这么快地被铺就,还是大大超乎我的想象。

官方学术对于某些税收研究禁区的开放随着WTO的走近而降临,老百姓(通过知识阶层)对税收的敏锐感觉受到《个人所得税法》修改的催化而苏醒,人大代表们对于税收征纳规范的担忧在颁布新征管法的主席令中悄悄融化……

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事实使税收成为一个公共空间,人们象享受阳光的温存和曝晒一样享受对税收的各种感觉,并尝试着将这种感觉公之于众。

是那些较早接触并适应国际惯例、民主制度、言论自由的知识精英率先踏入了这个空间,并用他们富于激情和文采的描述敲开了每个老百姓或云纳税人的心扉。

擅写“道德文章”的肖雪慧教授正在成为写作税收评论的高手,在她业已发表的文章中,不仅是严密的逻辑让我拍案叫绝,更有无私无畏的正义感让我感到万分欣喜……

2001年是新世纪的开局之年,也可以称之为中国税理学奠基的一年。正是在这一年,构成税理学重要话题的几个方面如政府的税收承诺与税收形象、税收的本原和本质、纳税人权利、税收执法约束、以德治税等都因缘巧合地被催生出来,对于这些义理性、思辩性的公共话题,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而税理学的诞生,也恰恰在这种公共参与中脱胎。

感谢以肖雪慧为代表的专家学者们,他们让我看到了税理学降临于人间的希望。阳光下,我张开双臂,恭迎税理学的到来。

写于2001年,摘自2004年著述《税收脉络》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排行

税屋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杭州亿企财赢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运行维护:《税屋》知识团队    电子营业执照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南环路3738号722室

浙公网安备33010802012426号 浙ICP备2022015916号

  • 服务号

  • 综合订阅号

  • 建安地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