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财政部新闻办公室正式就企业税费负担答记者问。在回顾了近10年财政“减税降费”的优惠政策后,财政部表示将与有关部门进一步清理规范涉企收费。这离引爆中国企业税负问题的曹德旺“跑路”事件已经过去了三周半,离福耀玻璃“走出去”已过去了五年。而官方上次重点提及征税成本问题也已经过去了8年。 2007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降低行政运行成本的精神,审计署曾对18个省(市)税务部门征税成本开展了审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征税成本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人员支出水平较高。二是办公用房面积超标。抽查部分税务局,超标面积占58%。三是无编制和超编制购置小汽车。四是招待费、会议费、培训费和出国费控制不够严格。 中美两国征税成本大PK 中国为何再输一城? 中国征税成本居高不下,早已是公开的秘密。然而,税务部门基本上没有对税收进行成本核算,全国征税总成本也没有一个准确数字可供考核。提出“死亡税率”的经济学家李炜光的研究表明,1999年我国的征税成本约占税收总额的3.12%,而目前这一比例已经达到5%~6%。另有一组较旧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税收的平均征管成本约为4%。以4%的平均征税成本为例,中国2014年的征税总成本大约为5614亿元,约为当年个人所得税总收入的76%。 2009年,新华社旗下媒体《经济参考报》曾报道,中国税收征收成本率已接近8%。横向对比来看,美国2009年税收征收成本率为0.50%,即每100美元的税收收入中有0.5美元花在了税收的征管上,而这一数据在2014年降低为0.38%。在1980年到2014年的35年间,美国联邦税收成本率的最高值为0.60%。据此估算,中国的平均征税成本是美国的10倍以上。 而从另一个衡量征税成本的指标税务人员人均征税额来看,中美的差距不可谓不大。由2015年中国税务年鉴,2014年国家税务局系统从业人员总数为458091人,地方税务局系统从业人员为411087人。两者加总,中国税务系统从业人员总数大致为87万人。而2014年全国税收收入为129541亿元(不含关税),人均征税额约为1489万元。根据美国联邦税务局数据,2014年美国联邦税收约为30643亿美元,联邦税务雇员为91018人,人均征税额为3366万美元。以2014年美元兑人民币6.15的比率计算,美国人均征税额约为中国的14倍。 国税部门平均年薪刚刚破万 金饭碗不再? 税务部门的收入来源为何?我们以国家税务局系统为例进行详细探究。根据2014年国家税务局系统部门决算, 864.7亿元的总收入中,财政拨款为589亿,事业收入为51.8亿,而其他收入为270亿。由此看来,国税部门收入的主要来源为财政拨款,而270亿的其他收入则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在支出项中,一般公共服务支付的规模为760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为51亿,住房保障支出为32亿。在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中,工资福利的支出规模为233亿,其中,基本工资为54亿,津贴补贴的规模则高达152亿。据2014年国家税务总局系统部门决算,截止2014年底,国家税务局系统人数共有52.87万人(比2015年中国税务年鉴中人数多出7万)。如此计算,国税局系统的从业人员的平均工资为1.02万元,而即使加上津贴奖金等,国税系统税务人员的年均薪资也仅为4.4万元。如此看来,税务部门的公务员职位根本不是“金饭碗”,甚至连“铁饭碗”也称不上。 税制优势丧失 中国税务如何将一副好牌打烂? 从税收制度和纳税人来看,中国的税收成本似乎应该低于西方国家。以中美两国为例,中国实行的是流转税制,美国实行的是所得税制。流转税以市场交易为征收对象,以交易额计算所得额十分方便;而所得税则以净收入为征税对象,在征税前需要核查成本支出,征税的复杂性要比流转税高。 同时,从纳税主体看,中国的纳税人为个人和企业,个人的纳税事宜也往往通过企业代缴代扣的方式完成。而在美国,纳税的主体为家庭和企业,家庭报税需要税务机关审查每一项支出和抵扣的数额以及合法性,这其中包含着巨大的工作量。 美国的征税成本低很大程度上与其发达的税务中介机构有关,税务部门的征管成本很大程度上转嫁给了中介机构。纳税人尤其是家庭纳税人也因此支付给中介机构相应的费用,纳税人选择中介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税收征管的透明度。而在中国,除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外,各地的税收中介机构还不够发达。此外,地方的税务中介机构往往与当地税务部门有业务或其他方面的往来。 除了税务机关的显性税收成本,纳税人还往往面临着很多的隐性成本。世界银行2006年的一份研究表明,在中国一间中小公司履行所有税法需要的时间成本为872小时,在29个经济转型国家和OECD国家中排名第24位, 29国的平均税务时间成本为437小时。有趣的是,排名在中国之后的5国中有4个为原苏联加盟共和国。 分税制成“分水岭” 征税成本究竟缘何升高? 中国税务部门的征税成本升高,许多专家认为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是其中的原因之一。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数据测算,1994年税制改革前,中国税收征收成本率为3.12%,1996这一指标升至4.73%,显然,分税制改革之后,中国的税收成本走向上升通道。从实际运作的角度,这种说法不难理解。分税制改革后,税务系统一分为二,国税、地税分家,一套班子变成了两套。1994年税务机构分设之后,全国税务人员由50万人增加至100万以上,相应机构也扩大了一倍。 中国税务部门垂直化的管理结构也是征税成本高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按行程层级设置五级国税机关,即国家税务总局、省国税局、地市国税局、县区国税局和税务分局。在这五层中直接从事税收征管的机构只有税务分局。中国国税系统从业人员分布上,派出机构人员占比仅为22%。与此相对应,美国的征税系统则相对扁平,大部分的资源倾向于一线。 在税务部门的人力资源配置上看,2014年国税系统干部人数为37万人,占总人数的82%。从性别来看,女性工作人员占比为36%,而有研究表明增加税务机构中女性工作人员的比重有助于税收征管效率的提高,美国65%的女性税务人员占比似乎也证明了上述研究的合理性。从学历水平看来,研究生学历人数为16376人,大学本科以下学历人数为206111人,初中及以下学历的人数为14582人,这其中有12700人是临时工。而从年龄结构看来,40岁以上从业人员数量为305050人。由此看来,国税系统高层次专业化人才不足,从业人员年龄层偏大,而大量低学历临时工的存在也为基层的税收征管埋下一定隐患。 除此之外,中国税务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为落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以2014年为例,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中,信息网络及软件购置更新的支出仅为1.9亿,而公务接待费为2.5亿,公车运行维护费更是高达10.2亿。美国2002年时的信息技术支出就达到了15.8亿美元,在税收经费支出中占比17.4%。中国税务系统的信息化落后的其中一个重要体现是,税务系统数据透明度不足和重要研究性数据的缺失。 不管是“减税降费”还是降低征税成本,从本质上讲都在推动中国税收效率的提高。“降税减费”着眼于税收的经济效率,而降低征税成本则侧重于税收的行政效率。在当前减轻企业税负激发经济活力的大背景下,经济效率和行政效率的提升应该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不该厚此薄彼,更不应该避之不谈。古典学派大师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曾对税收效率作出过这样的描述“一切赋税的征收,须设法使人民所付出的,尽可能等于国家收入。”简言之,税收本就应该受之于民,服务于民。 |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