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市政协六届六次会议第79号委员提案的复函 遂人社函[2016]206号 2016-6-2 邓中平委员: 您在市政协六届六次会议上提出的《推进职业技术培训,提升劳动者素质的建议》(第79号提案),已转交我局办理,现将办理情况回复如下。 您在提案中提出四点有针对性的建议内容及解决办法,我们非常赞同。我局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统筹人才、就业等工作的职能优势,推动职业技能(技术)培训事业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大投入,促进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创新创业 实施“就业促进工程”,对城乡劳动力(初、高中未升学人员)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对有创业愿望的城乡劳动者、返乡农民工、复退役士兵、大中专毕业生开展创业培训,促进其实现自主创业;对县属企业在岗职工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帮助其实现稳定就业。2015年,全市共举办各类培训班82期,完成技师培训项目84人、高级技工培训635人、青年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4285人、就业技能培训15513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4622人、创业培训2692人、品牌培训1511人,其中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初级工证书921人、中级工证书5180人、高级工证书2229人。各项培训指标都达到并超过年度计划任务目标,培训工作取得了较好的预期效果。 二、整合资源,完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体系 为改变我市职业培训机构数量多、规模小、层次低,办学合力不强、不成规模、不成特色的局面,我市积极探索职业技能培训事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加快推进资源整合。一方面,树立培训机构品牌。谋划职业技能培训行业发展,精心规划,合理布局,科学推进市、县(区)资源充分整合,成功打造以遂宁高级技工学校为龙头的“遂州工匠”职业培训基地,为我市经济转型提供人才保障。另一方面,做到专业布局调整与培训资源整合同步。围绕我市八大支柱产业、优势特色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调整服务定位和专业结构,谋划遂宁职业培训特色发展,努力形成专业特色鲜明、办学经验丰富、优质资源集中的办学模式,促进职业教育跨越发展,为我市职业培训发展开辟出更宽广的发展空间。 三、适时调整,创新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我们坚持把就业作为基本导向,把服务经济发展作为根本宗旨,把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作为直接目标,创新“校企双制、工学一体”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一是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校企合作是连接学校与企业、理论与实践、培养与成才的桥梁。试行校企合作机制,形成互惠共赢的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推动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对接。二是推进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课程是教学活动的核心,科学的课程体系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职业培训与技工教育质量的关键。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根据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根据工作规律和学习规律,融通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实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提升技能人才培养水平。三是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学徒制培训是我国传统技术工人培养的主要方式。为适应现代企业发展要求,改革传统的以师带徒的培训方式,探索建立“招工即招生、入厂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度,引导企业加强青年技工培养。 四、规范管理,夯实职业技能培训效果 一是规范定点培训机构。进一步明确其培训机构的工作任务和职责,严格管理培训机构,确保培训质量,督促培训基地完善各种设施。二是推行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职业培训。以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学习与考试相结合的办法确保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培训者就业能力和外出适应能力。三是督导培训工作。为确保培训落到实处,各培训机构在开班培训前,将参培人员登记造册报市、县(区)就业局,由市、县就业局录入到四川省就业培训系统,市、县(区)人社局审批后方能开班培训。市、县(区)人社局在开班、培训中途和结业考试时组织城乡就业技能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到现场监督检查。 感谢您对我市职业技术培训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今后多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遂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6年6月2日 (联系人:何小兵联系电话:5801813) |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