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国税部门分类梳理境外税收风险,提醒“走出去”企业管控税收风险走好“一带一路”

来源:中国税务报 作者:霍志远 杨雷东 人气: 时间:2017-03-29
摘要:今年5月,中国将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

人为操纵利润分配避税

●表现形式:人为操纵利润分配

●涉及风险:税收遵从及管理风险+税收政策风险

案例2:知名服装企业A在国内运营与销售多年。2014年末,公司将自有品牌以4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开曼群岛的全资子公司B,并由后者在当地完成法律注册。2015年开始,B向A授权该品牌的使用,并在当年依照A销售收入的3%向A收取商标使用费600万元。B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商标使用费、租金等。2015年末,B利润总额550万元,B未对A作股息分配。

案例分析:本案可适用受控外国企业规则。我国《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对“受控外国企业”作出规定,主要目的在于约束中国居民企业或个人在低税率地区(实际税负低于12.5%的区域)设立的公司,在无合理经营需要的情况下对利润不作分配或减少分配。这种情况下会视同该企业已对上层的中国公司作了股息分配,并相应触发中国企业所得税义务。B公司处于零税率地,且公司受A公司的实际控制。获得的特许权收入属于可归属收入,实际未作股息分配也视同已作分配,在母公司A的层面应就该股息收入缴纳企业所得税。

案例3:A公司,2000年设立于境内某市,从事家具产品制造、销售,并在境内设立全资子公司D。B公司,为A公司在2010年设立在香港的全资子公司,从事国际贸易、投资等。C投资公司,是B公司在2010年设立在香港的全资子公司。2010年,A公司将D公司的85%股权转让给C公司并进行了股权所得纳税申报。A公司持有D公司15%的股份,C公司持有D公司85%的股份。

2011年,B公司与欧洲某公司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B公司将C投资公司全部股权转让给该欧洲某公司,欧洲某公司取得D公司85%的股份。完成股权转让后,C公司注销,欧洲某公司直接控股境内D公司85%的股权。扣除相关股权成本,B公司取得转让收益1亿元。2012年,B公司准备将股权转让收益分配给境内股东,为享受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免税条款,B公司提出居民企业身份申请未得到批准。对于应当归属于A公司(母公司)的利润,B公司一直未作分配。

案例分析:B公司由中国居民企业A公司100%控制,设立在实际税负低于法定税率50%的地区,虽然香港的企业所得税率是16.5%,但香港对来源于香港以外的所得不征收企业所得税,取得转让中国内地公司股权转让所得实际税率为0。因此,B公司间接转让行为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规避了所得税纳税义务,C投资公司不具备经济实质,且完成股权转让后注销,应对C公司予以穿透,对B公司股权间接转让所得1亿元征收非居民企业所得税;B公司股权转让所得为消极所得,且非出于合理经营需要对利润不作分配。基于以上事实,B公司符合受控外国企业特别纳税调整事项管理的条件。股权转让所得1亿元视同股息分配,归属于A公司(母公司)的利润1亿元,应当按照法定税率25%全额征收所得税。B公司缴纳的股权转让所得税不能抵免。

该案例在反映税收遵从及管理风险的同时,也体现了两方面的税收政策风险:一是B公司缴纳的股权转让所得税不能抵免,形成的重复征税问题;二是反避税方法的合理适用问题,需要谨慎选择。如果B公司被认定为居民企业,则无法再适用受控外国企业规则,造成纳税结果的较大差异。

案例启示:以上两个案例属于适用受控外国企业规则的情况,体现了部分企业基于不合理商业目的税收筹划,通过对利润分配的人为操纵达到减少缴纳我国企业所得税的目的。第二个案例同时体现了税收政策风险。

在反避税工作实践中,应加强受控外国企业管理,引导企业将境外利润及时汇回境内,可以有效遏制企业利用低税地区或避税地逃避税的行为,有助于提高“走出去”企业海外利润回国纳税的遵从度,更好地维护我国的税收权益。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税收政策规定,应免除对受控外国企业正常经营所得的限制,仅将包括股息、利息、从关联方取得的特许权使用费等界定为“可归属收入”,在对这部分收入产生的利润不作或者少作分配时才会视同分配。这样的规定既充分保护了海外企业正常经营所需,又合理防范企业通过辨识度更低的“被动交易”递延在中国的纳税义务,侵蚀中国的税基。在实务中,税务机关可以充分利用法定申报表中的信息,包括《居民企业参股外国企业信息报告表》和《受控外国企业信息报告表》,同时加强对境外子公司的实际税负、收入来源的审核和监管,从而有效判断是否存在受控外国企业的递延纳税安排。

两个层面管控建议

●政策制定层面

建议将现有税收政策放到“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大战略背景下思考,减少企业境外投资的风险。

一是鼓励企业“走出去”,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在税收协定谈签时,推进协定谈签和切实执行,以维护企业境外合法利益,并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入饶让条款。在抵免政策执行时,扩大综合抵免适用范围,借鉴“不分国不分项限额抵免法”和“综合限额抵免法”的选择制。目前,石油企业已经实行这种选择制,建议推广到各类“走出去”企业,同时放宽境外抵免的持股、层级、抵补限制,放宽抵免有效凭证确认范围。在落实其他优惠时,可以借鉴某些国际经验,例如试行重点行业境外优惠、境外投资损失准备金制度等。

二是借鉴BEPS成果,健全反避税规则。遵循利润在经济活动发生和价值创造地征税的原则,修订完善监控管理、无形资产、集团劳务等方面内容,为有效管控境外税收风险提供更充分的政策依据。

●管理和执行层面

一方面,要优化管理方式,提高政策应用水平。建议加强专业化集中管理,转变对跨国企业的征管方式,设立以纳税人为中心,与服务职能相结合的扁平化专门机构,并组建专业化管理团队,集中负责跨国企业涉税事宜。专业化集中管理应着力在国家税务总局、省局和市局,明确各自侧重。建议组建高层级政策专家团队,提高政策应用水平,根据不同的大经济区域特点,打破小区域限制,组建分业务大类的大区域层级的政策专家团队,主要是汲取国际经验抓学习,因地制宜抓实践,处置重要事项促提高,实现政策高水平应用的示范带动效应。

另一方面,要规范部门合作,提高信息管理能力。建议以信息数据为基础,促进部门合作规范化。可以进一步提高法律层级,更好地规范部门合作制度,切实保障税务机关获取涉税基础信息的全面、可靠和准确,完善并落实基础信息管理,夯实治税基础。比如:德国以法律形式明确了政策制定、数据共享等合作要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我们借鉴学习。要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税收风险内控机制,帮助企业或正确引导中介机构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内控机制,控制境外税收风险,增强软实力,提升国际竞争能力。要提升科技和数理应用能力,加强风险管理,提高点穴能力。建议依托“金三”系统,提升科技应用水平,整合国际税收各方信息和各关键环节,加强后续管理,提高数理应用能力,完善风险管理。税务机关应充分遵照“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路,分析中国公司与其海外子公司在整个商业价值链中的经营实质与经济贡献,找准境外税收风险实质所在,加大风险处置力度,在为“走出去”企业在国际税收舞台上保驾护航的同时,切实维护我国税收主权。

本文章更多内容:<<上一页-1-2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排行

税屋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杭州亿企云服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运行维护:《税屋》知识团队    电子营业执照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南环路3738号722室

浙公网安备33010802012426号 浙ICP备2022015916号

  • 服务号

  • 综合订阅号

  • 建安地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