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政办发[2022]52号 无锡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提升完善服务企业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

来源:税屋 作者:税屋 人气: 时间:2022-05-16
摘要:扩大“税务营商专员”“IPO税援团”“阿福税援”税务志愿者等品牌影响力,持续深化“阿福税通”征纳互动平台应用,打造集成“智能导、随时问、精准答、远程办”的新型征纳互动平台。

无锡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提升完善服务企业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

锡政办发〔2022〕52号              2022-05-16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部署要求,进一步完善服务企业长效机制,强化精确执法、精细服务、精准监管、精诚共治,持续擦亮“无难事、悉心办”营商环境品牌,不断优化创新创业创造的制度环境,全力打造有较强竞争力、有“触角”、有结构变化、有沟通联系的企业服务生态圈,现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建立企业服务顾问团制度

  聚焦企业经营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坚持“客户链”思维,建立由政府服务企业专员、行业协会、第三方专业机构、示范企业多方共建的顾问团制度,发挥市场化专业服务机构作用,进一步完善企业服务网络体系,加强政企协调联动,推动形成“组织联动、活动联办、服务联手”的企业服务新模式。

  1.完善企业服务专员制度。健全“24小时不打烊、360度无死角”的招商护商工作体系,加大对重点企业的全天候、全方位和全生命周期服务,各市(县)、区完善政府服务企业专员制度,建立信息库,明确联络员,通过走访、座谈、电话等形式,及时了解企业的发展情况、政策诉求、投资计划及资金到位,及时宣传并指导企业用足用好国家、省、市各项惠企政策,协调解决企业在建设投产、生产经营等全生命周期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限时办结,做到问题反馈率100%。对每家企业每月走访不少于1次。每两个月按产业或国别分类召开重点外企座谈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以及需政府协调解决的问题。(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市〔县〕、区人民政府)

  2.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各级行业协会商会服务经济发展重要作用,及时向政府反映企业需求和呼声,制定并执行行规行约和各类标准,协调行业企业之间的经营行为,鼓励公平竞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支持商会协会在新技术推广应用、政策推送、企业人力资源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结合工作实际和企业家意愿,组织召开涉企部门专题座谈会,在产业政策制定、行业标准设立等方面听取企业意见建议。(责任单位:市工商联、市民政局及市各有关部门,各市〔县〕、区人民政府)

  3.引入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强化涉企服务。加强与上海化工研究院合作,设立无锡市化工安全技术中心,服务指导全市化工企业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推进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指导危化品、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等行业中高危领域企业投保安责险,帮助企业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等各类工作。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入第三方安全技术服务机构,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服务。推行生产安全隐患专家会诊与日常监督检查相结合,切实提高政府安全监管效能,为企业生产系上“安全带”。(责任单位:市应急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各市〔县〕、区人民政府)

  4.完善优秀企业示范帮扶机制。组织行业领域内生产、安全管理优秀企业示范帮扶,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市场准入、产品拓展、法律维权、供应链服务等方面,以座谈会、宣讲会等形式,开展“企业互相帮”等活动,形成政府组织、企业互帮、资源共享的合作模式,全力助推多方企业协同发展。(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司法局、市应急局、市市场监管局及市各有关部门,各市〔县〕、区人民政府)

  二、加强线上线下全方位企业服务平台建设

  围绕服务企业便捷、快捷办事,充分运用“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思维和手段,依托各类亲清企业服务直达平台,聚力提升网上涉企服务能力。

  5.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以江苏政务服务网无锡综合服务旗舰店、APP无锡站为全市政务服务统一入口,推进信息系统、业务专网、政务服务移动端应用“应统尽统”“应并尽并”,完成与“灵锡”城市服务APP的对接,实现“灵锡”城市服务APP和政务服务APP无锡站同源发布。优化再造办事流程,推动更多公共服务事项接入江苏政务服务网,更大范围内实现“一网通办”。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持续深化“综窗”改革,加快提升政银合作服务,实现政务服务“好差评”覆盖全市,力争“应评尽评、满意好评”,“差评”整改满意率达100%。(责任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市大数据管理局、市城运中心及市各有关部门,各市〔县〕、区人民政府)

  6.推行惠企政策“一网兑现”。拓展“惠企通”平台应用功能,围绕企业诉求直达、政策直达、资源直达,从企业群众实际需求出发,探索设置相应工作模块,建立企业基本信息库,运用AI智能匹配技术,通过工商大数据、企业提交的信息等进行智能匹配和计算,逐步实现产业扶持资金等惠企政策精准匹配、主动提醒、上门服务、智能导办服务,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实现全流程线上申报审批。进一步提升“12345”便民热线功能,畅通“一企来”服务渠道,完善企业诉求、问题和建议的线上反馈机制,并借助信息化技术,持续推进便民热线归并优化。(责任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大数据管理局、市城运中心及市各有关部门,各市〔县〕、区人民政府)

  7.推行公共资源“一网交易”。坚持“应进必进”原则,加强平台智慧化服务,上线“锡交易、悉心评”系统,推行招标人、投标人、招标代理人运用系统现场直接评价打分。推广使用移动CA“标证通”,实现投标人足不出户即可参与招投标。上线数字见证系统,对评标过程数字见证并同步录音录像,提升评标过程的公正性。(责任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各市〔县〕、区人民政府)

  8.推进企业开办线上线下融合办理。推广新版“全链通”平台应用,推行开办企业“一件事”办理,全面实行开办企业“110标准”,实现新办企业“1个环节”审批、“1天以内”办结、“零成本”开业。设立企业开办专窗,推进企业开办线上、线下融合办理,实现一网通办、一表填报、一窗受理、一次领取。推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进一步放宽对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的登记限制,推广电子营业执照综合应用,在全市范围实行为新办企业免费帮办代办、免费刻制印章等服务。(责任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市公安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税务局、人民银行无锡市中心支行及市各有关部门)

  9.推行工程审批服务“成全助手”。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在线审批,升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功能,不断提升数据共享的质量、时效,实现信息一次填报、材料一次上传、评审意见和审批结果即时推送,推动更多事项“掌上办”。优化提升重大项目“成全助手”服务,根据项目审批需求、问题清单,实施“一企一策”精准对接,助力重点项目前期审批。建立专班服务机制,倒排审批进度,统筹协调解决审批手续办理过程中的难点、堵点。推进建设工程审批“全域办”,通过投资建设项目综合窗口向企业和个人提供咨询服务、异地收件、平台申报、查询反馈、互动交流、信息查询、办件出证等服务,实现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服务“网上办、就近办、异地办、马上办”。(责任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及市各有关部门,各市〔县〕、区人民政府)

  10.推进税费服务智能化。扩大“税务营商专员”“IPO税援团”“阿福税援”税务志愿者等品牌影响力,持续深化“阿福税通”征纳互动平台应用,打造集成“智能导、随时问、精准答、远程办”的新型征纳互动平台。推进智慧税务建设,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建成“线下服务无死角、线上服务不打烊、定制服务广覆盖”的税费服务新体系,实现从无差别服务向精细化、智能化、个性化服务转变。加强“智能微税厅”建设,进一步拓展实体办税服务大厅的服务范围,解决特殊群体及相对偏远地区办税路程远、时间长等办税“痛点”问题,打通小微企业办税缴费“最后一公里”。(责任单位:市税务局)

  三、厚植支持企业成长制度沃土

  完善重大产业项目服务、企业上市服务、财政金融支持服务、人才招引服务等资源要素服务保障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厚植企业发展所需的制度沃土,推动企业集群发展壮大。

  11.建立重大产业项目服务专班制度。做好全市重大产业项目从备案到开工建设阶段的前期手续办理和要素保障,以及由开工建设至竣工满产阶段的服务保障、绩效评价。各行业主管部门提前介入,逐个项目梳理剖析建设要求、时序进度、要素保障条件,特别是协调解决环保、能耗等瓶颈制约问题。按照“逐项梳理、精准服务、高效办理”要求,服务好省、市已开工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人才招引、设备通关等要素保障。聚焦10亿元及以上重大产业项目,加快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改革,建立重大产业项目服务绿色通道制度,加快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建设。(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商务局、市行政审批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市政集团、无锡供电公司及市各相关部门,各市〔县〕、区人民政府)

  12.健全市领导联系服务企业制度。坚持落实市领导联系服务重大产业项目制度,原则上每半年深入项目现场1次,牵头协调各地区和项目单位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对省、市重大产业项目的前期进度、签约项目备案率、备案项目开工率、开工项目投资完成率、竣工项目投产率、最终产能达效率等情况,落实月度通报制度,实行每月监测、督查通报。市政府分管领导原则上双月召开一次全市重大产业项目协调例会,对于重大产业项目推进过程中需市级层面协调的问题,实行问题清单“挂号管理”,根据问题解决情况逐一销号。在全市排出一批重点企业,由市领导联系走访,了解企业生产经营、转型升级、增资扩产、安全生产等情况,帮助解决企业发展难题。(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及市各相关部门,各市〔县〕、区人民政府)

  13.完善企业上市服务机制。深入推进“3150”计划,帮助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阶段选择不同的上市板块,对企业在上市过程中的培育辅导、环评产权办理、利润调整、资产重组、税收、用地等开展全方位绿色服务,对企业上市进行分阶段政策奖励。完善企业上市工作联席会议工作机制,有针对性地组团开展“一对一”上门专项服务。完善分阶段、分产业链精准培育机制,分资本市场上市板块进一步扩充完善上市后备企业库,重点加强对“专精特新”小巨人、瞪羚企业等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上市挂牌培育。完善“产业引导基金+社会资金参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金融服务机制。强化上市公司兼并重组服务,通过企业并购融资、投贷联动、贸易融资等资金服务,以及银团贷款、并购贷款、债券融资等各类业务进行支持。(责任单位: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及市各有关部门)

  14.完善财政支持服务机制。创新财政支持方式,通过县区转移支付、股权投资基金、信保基金、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不同类型企业发展,解决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资金需求。聚焦太湖湾科创带建设,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发展,鼓励企业申报市级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积极帮助企业争取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及市各有关部门)

  15.完善金融支持服务机制。优化重大产业项目融资对接服务,积极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增加对绿色低碳企业的优惠利率中长期贷款支持。大力推动科技金融,完善专项科技信贷管理政策,优化独立的科技型企业授信审批、风险容忍度、风险定价、考核激励等机制。完善多元资金支持机制,充分运用大数据、物联网开发科技信贷产品,开展知识产权、股权质押融资,探索科技型企业直接债务融资服务创新。完善资源配置、绩效考评、尽职免责、风控管理等制度,形成有利于支持小微企业的长效机制。加大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力度,启动金融支持“专精特新”梯次培育行动。(责任单位: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人民银行无锡市中心支行、无锡银保监分局)

  16.完善人力资源服务机制。支持用人单位通过提供房租补贴形式解决人才住房困难,鼓励人才集聚的大型企事业单位和产业园区利用自有存量用地建设人才公寓等配套服务设施。针对企业招工难、留优秀技术人才难等问题,结合我市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完善外来人员子女入学等各类切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引进政策。积极发展公共交通,在产业园、科创带等人才密集区域,实施市区道路优化加密工程,优化公交线网布局,提高企业人员出行便利度。设立企业服务专员,建立各行各业企业服务清单,实行“一对一”专人定点对接,向企业提供政策咨询、用工指导、岗位推介等跟踪服务。建立“乐业无锡”校企对接平台,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定期组织企业、院校开展“实训+就业”服务活动,积极做好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面向行业高校的定向宣传,鼓励企业组团开展人才招聘活动,进一步满足企业用工需求。(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交通运输局,各市〔县〕、区人民政府)

  四、强化政企沟通协同机制

  坚持“企业侧”导向,当好企业服务“店小二”,弘扬企业家精神,以管家式服务增强企业区域粘性,实现企业与城市“共生共长”。

  17.密切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进一步畅通政企沟通渠道,规范政商交往行为。落实党政领导与企业家恳谈会制度,建立党委、政府与企业分场次、有计划、有重点的沟通协商制度,根据领导分工、业务领域和工作实际,分层次进行沟通协商,多渠道听取企业家发展需求,多途径回应和解决企业发展难题。优化政企沟通交流平台,发挥各级工商联、企业家协会(商会)、企业联合会的作用,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会商和交流,及时了解企业现状。借助政务服务平台、政企微信群、APP等渠道,实现政企“微”距离接触、“零”距离交流。通过举办“无锡企业家日”企业家座谈会,不断激发企业家创新创造热情。(责任单位:市委统战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行政审批局、市工商联及市各有关部门)

  18.完善涉企政策落实机制。落实企业家参与本级涉企政策制定机制,从企业实际需求入手,提升政策制定精准性,推动土地、产业、科技、金融、人才以及生产、生活等各类政策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建立企业侧“管家式”服务机制,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工作,实施 “一链一策一措施”,深入开展挂钩重点联系企业的跟踪服务,加强挂钩企业的走访联系,通过专人对接企业,送政策到企业,让企业“延链扩圈”,为企业梳理“机会清单”,解决企业供需对接、研发用工等问题。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政策宣讲活动,详细解读涉企优惠政策,编印惠企政策手册,加大宣传解读频次,接受企业政策咨询,指导企业用足、用活、用好政策。(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税务局、市工商联及市各有关部门)

  19.培育健全优秀企业家成长机制。传承工商基因,弘扬锡商精神,调动广大企业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大优秀企业家、中青年企业家、后备企业家等多个层面人才的培养,努力建设一支结构优、素质高的企业家人才队伍。突出企业接班人跟踪培养,推动年轻一代企业家加快成长。充分利用国内外高端化专业培训机构资源,深化与中外知名商学院、经济学院等高校战略合作,积极构建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人才培育优质平台,不断提高企业家培训水平和质量。进一步加强与“商圈高管”的沟通联系,定期组织“商圈高管”座谈会,了解“商圈高管”服务需求,联动各方资源,打造企业互动新生态。(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及市各有关部门)

  五、完善企业权益保障机制

  优化监管模式,强化法律服务,切实保护企业及其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持续为企业经营发展和做大做强保驾护航。

  20.探索“沙盒”监管服务模式。制定科学合理的“涉企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和一般违法行为从轻减轻行政处罚清单”,鼓励运用政策辅导、行政建议、警示告诫、规劝提醒、走访约谈、行政回访等柔性措施,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减少对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干预。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优化我市“双随机、一公开”细则,编制联合检查清单与计划,有效“合并同类项”,避免重复检查。实施信用风险分级监管,科学降低对信用优良、风险程度较低企业的检查频次。落实执法部门主动先行向企业宣传政策法规制度,配合企业转型升级。(责任单位:市司法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及市各有关部门)

  21.优化企业法律服务机制。发挥第三方专业机构在商事法律服务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以及在核心市场的广泛网络作用,帮助企业有效预防和化解法律风险。制定推行告知承诺制事项清单,取消各种无谓证明和繁琐手续。持续开展“产业链+法律服务”行动,围绕产业链发展需求,提供尽职调查、政策咨询、战略谈判、文件起草等法律服务,支持优质企业通过项目融资、股权融资、并购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建立小微(初创)企业法律服务保障机制。注重保护依法合规整改企业的权益,通过合理运用不起诉权等方式,将办案给企业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进一步规范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强制措施。(责任单位:市司法局、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及市各有关部门)

  22.完善涉企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发挥诉讼与非诉讼对接中心作用,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律师调解、仲裁、公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与诉讼的相互衔接、相互协调,实现诉讼与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的无缝对接。建立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法联商会商事调解中心等多元解纷平台,推进基层法院诉讼与非诉讼对接分中心将8大类案件纳入诉前调解前置程序。(责任单位: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司法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工商联、人民银行无锡市中心支行及市各有关部门)

  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完善服务企业长效机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分领域分行业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抓好工作协同,切实解决企业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完善企业服务考核机制,加强对政策落实情况、问题办理情况、企业满意度评价等方面的工作督查,全力推动企业服务工作相关制度机制的有效落实。加强企业服务工作制度的广泛宣传,多渠道推广服务企业的典型做法和成功案例,大力营造全社会服务企业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

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5月16日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排行

最新内容

税屋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杭州亿企云服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运行维护:《税屋》知识团队    电子营业执照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南环路3738号722室

浙公网安备33010802012426号 浙ICP备2022015916号

  • 服务号

  • 综合订阅号

  • 建安地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