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贺:23号公告规则适用的前置性条件探讨 2013年5月7日,国家税务总局签发了2013年的第23号公告,该公告的全称为《关于个人投资者收购企业股权后将原盈余积累转增股本个人所得税问题的公告》(以下称“23号公告”),公告旨在解决个人收购股权后发生对于股权收购前积累的“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23号公告将这三项成为“盈余积累”)等转增股本过程中的个人所得税处理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外,通过该公告的规定似乎也能够透视出税务总局一些其他问题的态度,例如长期存在争议的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的个人所得税问题,23号公告明确了收购前形成的盈余积累在收购后发生转股的不同情况下如何进行个人所得税处理,其中某些情况下盈余积累转增股本可以不征收个人所得税,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在法律层面个人股息重复课税的问题无法解决环境下,对特定的某些无法产生现金流的税收意义上的股息分配行为给予了暂缓课税的待遇,而是将重复课税的试点向后推移了,在未来的股权转让、减资和撤资等环节去实现,因此,23号公告的规定不是税收优惠,仅仅是递延纳税。但是,总体来看,23号公告写的还是非常简略,其中仍然有很多细节的技术问题尚待解决,同时也可能引发新的重复征税问题,本文将对23号公告做出详细的分析,同时探讨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23号公告规则适用的前置性条件 23号公告规定:一名或多名个人投资者以股权收购方式取得被收购企业100%股权,股权收购前,被收购企业原账面金额中的“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盈余积累未转增股本,而在股权交易时将其一并计入股权转让价格并履行了所得税纳税义务。 从23号公告的规定可以简单的看出,收购主体必须全部是自然人(无论是一人还是多人)以股权收购方式取得被收购企业100%的股权,即在股权交易完成后被收购企业的股东应该全部为自然人。但是,这里面还有两个需要明确的问题。 问题一: 被收购企业的100%的股权是必须一次收购取得,还是可以分次取得。例如,乙公司为甲公司的全资子公司,2011年10月,甲公司将乙公司40%的股权转让给张三,2013年3月甲公司又将剩余的60%股权转让给张三,本次交易完成后张三实现了对乙公司100%的持股。截止到2013年2月末乙公司的净资产为1000万元,甲公司将60%的股权转让作价600万元。另外,在2011年11月至2013年2月期间,乙公司盈余积累增加了100万元。那么,乙公司在2013年5月将账面的盈余积累全部转增股本,张三能够适用于不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待遇? 分析: 23号公告第一条规定“一名或多名个人投资者以股权收购方式取得被收购企业100%股权,股权收购前,被收购企业原账面金额中的“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盈余积累未转增股本,而在股权交易时将其一并计入股权转让价格并履行了所得税纳税义务。”从这条规定中可以看出,能够享受到23号公告规定的不征税待遇的应该是100%股权对应的净资产权属已经全部发生转移,且已经作为了上一个股权转让环节的所得税计税依据,即发生转移的盈余积累已经是被课征过所得税后的,那么在本例中由于仅是转移了60%的股权,而造成被收购企业仅是60%的盈余积累被征收了所得税,与23号公告中规定的100%股权的盈余积累需要被征收所得税的规定相冲突,因此,从这个角度分析其不能够适用23号公告的规定。 但是,换个角度来说,本例中是否可以采用盈余积累中已经被课征过所得税的部分(包括之前张三收购的40%部分对应的盈余积累)转股时采用不征税的处理方式,而对尚未课税的盈余积累部分转股时按照股息来征税?虽然23号公告中有类似的处理方式,但是针对的仅仅是收购价格低于净资产的部分,而不是针对盈余积累没有发生权属变化的情况,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本案例中的张三在盈余积累转股时也难以适用23号公告中规定的不征税或者部分不征税的待遇。 问题二: 交易完成后被收购企业的股东全部为自然人,那么是指交易完成后原来的自然人股东不继续持股,还是指原来的自然人股东继续持股,但是剩余的其他股东都变为新的自然人股东。例如:李四和甲公司共同出资设立乙公司,李四持股30%,甲公司持股70%,2013年4月份,甲公司将其持有乙公司的70%股权,按照净资产的价格一次性都转让给张三。股权收购完成后,乙公司的股东全部为自然人股东。那么在乙公司将盈余积累转股时,李四和张三是够可以适用23号公告中规定的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待遇? 分析: 本案例中的分析处理原则和上一案例类似,股权收购中所收购的股权不足100%,因此不能够满足23号公告中的股权收购100%的要求;另外,盈余积累也仅是部分课征所得税,同样也不满足23号公告中规定的条件,同时,23号公告中也规定了向新股东转股时才能够适用特殊的不征税处理规定,从这个角度说,股权收购完成后全部的自然人股东应该是新股东,而不应该由原来的老的自然人股东继续存在,都则无法满足23号公告中规定的要件。因此,在转股时张三和李四都不能够适用于不征税的待遇。 总结23号公告中不征税规则的适用条件,应该就是被收购企业的股权一次性100%发生转让,收购完成后无老股东继续持股,全部的股东都是新股东且为自然人。 穷酸:税总23号公告的假想 一、出台本公告主要背景 基本案情:某省几十个自然人股东以股权收购方式溢价收购某企业100%股权后,将该企业原账面金额中的“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盈余积累转增股本。原股东在股权转让之前未转增股本,而在股权交易时将“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一并计入股权转让价格,并缴纳了所得税。对该企业以盈余积累转增个人股本行为是否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现行税收政策规定不够明确。 该案例中,考虑到上述转增股本的企业原账面金额中的盈余积累是由原股东创造并拥有,原股东在转让股权过程中没有事先转增股本,而是将其一并计入了股权交易价格中,新自然人股东为此已经支付了对价,如对其此次转增股本征税则存在重复征税问题,有违税负公平原则。此外,为支持企业正常重组行为,考虑到企业股权转让过程中,盈余积累与股权转让所得存在相互转化的可能性,税收政策方面,对于原股东转让股权前事先利润分配与新股东事后利润分配应尽量保证税负平衡,不应由于原股东事先利润分配与新股东事后分配而产生较大税负差异。【转载于总局解读】 二、公司目的之一是减少重复征税,公告解决了哪些问题,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且看下列案例分析: 下列四个案例收购股权的方式和收购价格完全相同,因为卖方存在大额无形资产评估增值,所以买方股权收购价格均高于卖方账面净资产5000万元,四个案例卖方均按照7000万元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1400万元。 然而,买家日后处置方式不同,承担的个税则完全不相同: 案例1、西门庆出资8000万元收购了潘金莲100%的股权,西门庆一开始自误自乐,收购完成后,西门庆立刻决定以1750万元盈余公积转增注册资本1750万元,按照第23号公告的规定,转增注册资本不征收个人所得税。过了两个月,西门庆对“刁婵”产生了审美疲劳,随即以6000万元(假设刁婵账面历史成本1000万元)价格将“刁婵”转让给高俅,获利5000万元(假设不考虑流转税和企业所得税),随后故伎重演,以未分配利润5000万元转增资本。结果,税官周扒皮立即上门,征收了1000万元个人所得税,西门大喊冤枉。【从避免重复征税的角度,这1000万元个税是否不该征收?】 案例2、宋江出资8000万元收购了李师师100%的股权,宋江玩了两天,感觉无趣,随即以8000万元成本价再转让给高俅。根据23号公告,宋江不需征收个人所得税。宋江运气好,白玩了两天,没缴税。 案例3、吴三桂8000万元收购了陈圆圆100%的股权,吴三桂玩了两天后,感觉到钱花在女人身上是赔本买卖,听说投资房地产赚钱,但是手头没有现金。于是吴三桂股东会决议,将盈余公积2000万元,以会计差错更正的方式,将其中的1500万元任意盈余公积调整到未分配利润,利润分配1500万元现金。这件事又让税官周扒皮知道了,立即上门征收了300万元个人所得税。【从避免重复征税的角度,这300万元个税是否不该征收?其实吴三桂是个傻B,他应该向西门庆学习,先以盈余公积1500万元转增资本,按照23号公告不需缴个人所得税,然后再减资1500万元,不就合理避税了吗】 案例4、安倍以8000万元收购了克林顿100%的股权,安倍把莱文斯基没玩几天,这个家伙害怕钓鱼岛开战失败,立该进行公司注销清算,清算所得8000万元。这件事又让税官周扒皮知道了,立即上门征收了1400万元个人所得税。【从避免重复征税的角度,这1400万元个税是否可以不征收?】
|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相关解读
股权转让中的9大纳税误区及其法律风险总结<华税税务争议组>
深度解读《股权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管理办法(试行)》<正和税友>
自然人股权转让个人所得税之“股权原值”分析<志合税务律师>
资本公积转增注册资本的税务争议该翻篇了 <叶永青 赵文祥>
股权收购后盈余积累转增资本研究(吉林虹桥税务师事务所 李宝)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23号”的再认识 <蔡桂如>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