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想对事务所的同事而言,最怕看到的便是复核Q单上满满的问题,而且是一遍又一遍地回复。尽管如此,清Q过程却是最快掌握自己弱点并迅速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 对于拟上市企业来说,看证监会和交易所对IPO公司的发问,以及保荐人和事务所对每个问题的回复何尝不是一个快速找到自家问题的途径呢?比如媒体报道的“XXX公司IPO前途未卜,遭证监会连发57问,xxx事件、关联交易暴露内控问题”“xxx公司三度冲刺IPO,现又遭遇终止审核”…… 当然,每家公司面临的问题各有特点,但当你多家比对分析后,会发现它们都有共同点。今天我们就讲解其共同点之一——个人卡支付问题。 个人卡收支的主要类型 小必收集整理了IPO公告中提到的个人卡支付的几大类别,拟上市公司或者风险意识加强的企业也可自行对比一下,主要类型如下表: 对于上述问题,哪些会成为IPO关注的重点呢? 个人卡收支引发的那些暴雷点 1、个人卡资金流入是否系公司账外销售回款,是否存在账外销售未纳税的情形,是否存在税务风险? 该项问题也是目前大多数企业采用个人卡的首要动机之一,未入账收入可以减少企业增值税及附加、企业所得税的支出,而且认为未进公司账户,税务机关无法查证,进而抱有侥幸心理。但如果将来公司拟走上资本市场,前面埋下的坑迟早都要加倍偿还。 2、从核查的证据如何区分正常采购和虚拟采购,供应商向个人卡支付的资金系公司虚拟采购支付的资金的认定依据是否充分? 该手段也是目前很多企业为了避税而采用的,比如个人股东为了从企业套现,但是又不想通过分红缴税的方式进行,进而通过上游供应商虚构业务,公司既取得了成本费用发票,降低了企业所得税,而供应商通过特有途径将资金从私卡转入个人股东私卡,个人股东也避免了个人所得税的缴纳,以为是天衣无缝,将风险都转移给了供应商,殊不知该项操作也为未来走向资本市场埋下地雷。 3、发行人虚拟采购的具体流程及操作方式、公司实际控制人及管理层对上述事项的审批情况,执行上述操作是否符合公司内控要求;发行人关于存货入库及出库、存货盘点以及成本费用核算等业务循环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及如何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该问题则是因为个人卡支付牵扯出虚拟采购,而因虚拟采购导致发行人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受到严重怀疑,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受到严重挑战。公司实际控制人、管理层凌驾于内控之上的舞弊风险大大增加,很有可能构成IPO的发行障碍。 4、对于公司员工、股东亲属借款后的现金支出,需通过现金支付的原因及合理性,取现后的现金交易对方是否存在客户、供应商?是否存在商业贿赂、体外资金循环虚增收入,相关结论依据是否充分? 该问题则主要是需证明个人卡资金流出后的用途,是否为发行人所描述的一样,相关证据是否充分,如个人卡资金流入销售人员账户,销售人员是否将资金用于商业贿赂等事项,需发行人自行充分举证,如该事项的依据不充分,则会成为IPO路上的拦路虎,因小失大。 5、认定为奖金的个人卡资金支付情况的异常,分析并说明关于个人卡支付给员工资金具体用途的核查依据是否充分、有效;分析并说明已完整识别个人卡收付情形的核查程序及核查依据;分析并说明报告期个人卡收付的不规范情形是否有效整改? 该问题主要是发行人为降低员工个人所得税而采取的避税手段,为证明个人卡支付的确为员工奖金,则又需充分披露公司的薪酬管理制度,以及公司整体、高管以及销售人员奖金计提表,并结合行业特点、公司业务开展情况以及公司业绩变动情况、客户销售变动情况,分析复核奖金支出的合理性和完整性。 上述几个问题仅是证监会Q单里的九牛一毛,很有可能当保荐人或事务所回复第一轮提问,进而引发更为激烈的第二轮问题暴击,所以如何排雷也显得非常重要。小必作为税收小能手,仅就引发的税务风险提出相关建议。 如何排除“个人卡支付”埋藏的地雷 01、停止使用 停止所有个人卡支付的情况,对前期涉及的所有个人卡账户余额清零,并及时进行注销。 02、账务调整、申报纳税 针对前期个人卡收款业务进行整改,公司根据个人卡收支款项性质,对相关账务、财务报表进行调整并经申报会计师审计,对于销售收入、奖金发放、无票费用支出等事项涉及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金调整进行主动申报缴纳。 03、完善内控制度 进一步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的收支管理制度》、《往来款管理制度》、《薪酬与绩效管理制度》、《费用报销管理规定》、《公司备用金及借款管理规定》等资金使用、费用报销的相关制度,在经营过程中加强对费用报销及资金支出的流程控制和监督,禁止通过个人卡进行收款并严格按照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开展相关业务。 04、出具承诺 对于发生过个人卡支付的IPO公司,则需出具书面承诺,承诺将严格遵守公司的资金管理制度,不再借用他人的个人卡用于公司款项收付。 小必提醒 “个人卡支付”最终能否成为IPO路上的拦路虎,首先要看前期发生的个人卡收支类型包括哪些,涉及的性质是否恶劣,发生金额的大小及比例是否构成严重性;再次则看能否提供充分依据来证明“个人卡收支”的性质和金额的完整性;最后,则是能否证明已完全整改到位,且未来不会再次发生的可信度。 所以,对于目前还在使用“个人卡支付”的企业,不管未来是否要走上资本道路,都要好好掂量一下相关风险的承受度,以及排雷的代价。 |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