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从5月1日起,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纳入试点范围,并确保营改增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当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讲到这些内容时,人民大会堂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这意味着,已经推行4年的营改增试点,将于“十三五”开局之年收官。财政部部长楼继伟3月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即将纳入营改增范围的四大行业大致有纳税人960万户,对应的营业税达1.9万亿元,占原营业税总收入约80%。 营改增全面推开的靴子终于落地,此前因经济下行等原因而放慢脚步的营改增即将跑完最后一公里。如何跑完这关键的最后一棒?专家们的观点很有分量。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撰文提出,应该预见到营改增带来的减税将具有多重连锁反应。这些连锁反应初步归纳主要有如下两点: 第一,认识上把减税视为营改增的根本目的。把握营改增的根本目的事关如何界定增值税的价值并评价增值税改革。把减税看作其根本目的等于把减税多少视为评价增值税改革成效大小的唯一标准。浅层次看,这一观点有道理,但从增值税的基本价值和中国税制改革的目标来看,这种观点有失偏颇。实施营改增最终目标是实现所有产业货物和劳务税税制的统一,打通增值税抵扣链条,进而做到公平课税,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长期制度保障。 第二,如何消化减税。2016年赤字率提升至3%、赤字增加5600亿元以应对财政支出刚性需求扩张。2016年,营改增扩大试点范围要减税数千亿元。如何平衡这种减税与巨额增支之间的关系呢?理论上讲,继续扩大赤字规模是可选的应对之策,然而必须看到,弥补赤字靠发债,但发债要还,发债空间有限度,硬性突破限度要承担多种经济风险。欧洲国家近年来政府债务危机引发的多种社会矛盾和社会动荡是活生生的警示案例。显然,在热烈鼓掌欢迎减税的同时,还要思考如何消化减税。 应对减税带来的问题有两大措施:一是消化减税不能单纯靠扩张赤字,要多条腿走路。其中至为关键的是通过稳增长确保财政收入正常增长。二是加强支出管理。压缩低效支出,砍掉违规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施文泼撰文谈到,营业税完全并入增值税后,为了保证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不至于出现大的下滑,需要对中央和地方分享比例做一调整。一个较为公平且双方都能接受的调整思路是,以营改增之前中央和地方的两税收入为依据,计算出新的增值税分享比例。以2014年为例,国内增值税和营业税收入共计48637.09亿元,其中,中央收入为21171.97亿元,地方收入为27465.12亿元。据此测算,未来增值税中央和地方分享比例可定为44∶56,或者取整定为50∶50。 增值税收入分享机制的改革,如果只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分享比例,会进一步放大现行增值税基于“生产地原则”的分享机制的弊端。因此,还需要对地区间分享机制,即地方分享部分如何在各地区之间分配做一深度调整。最理想的做法是从增值税的税收机理出发,将分享机制的基础由“生产地原则”改为“消费地原则”。一个更合意的增值税地区间分享机制,应该综合考虑各地区产业发展、消费支出、人口规模等因素,通过统一的分配公式进行测算,据此结果进行地区间分配。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斌撰文讲到,在财政收入增速大幅下滑、财政收支差额迅速扩大的情况下,全面推开营改增导致的较大规模减税势必进一步扩大财政收支缺口。需要对营改增的减税效应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配套措施,处理好减税、增支和控制财政风险的关系,在优化税制结构的同时实现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双重目标。 应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全面推开营改增可能带来的减收压力。下一步,营改增的减税主要体现在不动产投资纳入抵扣链条后带来的抵扣增加,要兼顾减税作为稳增长措施发挥的作用和财政承受能力,可以采取不动产投资在一定期限内,如5年或10年内分期抵扣的措施。分期抵扣对投资决策的影响相对较小,但能够大大增强财政的承受能力。此外,从短期看,在支出总量无法下降、经济下行对收入的冲击持续加大的情况下,营改增带来的减收及财政收支缺口的扩大,应主要通过适度扩大赤字规模而不是一味强调加强税收征管来解决。从中长期看,应加快推进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环境资源税费和消费税等改革,在稳定税负的同时实现税制结构的优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倪红日撰文指出,全面推进营改增应充分考虑新的经济形态和现实中的复杂情况。一是经济数据化和全球化趋势带来了微观机制和商业组织模式的变化,这可能促使税收制度需要创新性变革,完善增值税链条的改革,从长远和更深层次思考税制的完善和发展。二是尚未进行营改增的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的情况较为复杂和特殊,不仅需要从减税政策考虑,还要力争与税收制度建设统一考虑。三是选择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增值税分成来替代地方税收的主体税种,虽然能够暂时性解决营改增引起的中央和地方收入分配制度变化带来的负向作用,但也可能会造成地方政府涵养税源的积极性降低。 建议下一步营改增考虑以下几点:推进营改增,要完善增值税模式;统一考虑、推进建筑业、房地产业的营业税和房地产税,逐步降低经营和流通环节税收,完善保有环节的房地产税收;从国际视野出发,对金融业的增值税作专门的税制安排:以所得税为主,对收费类金融活动征收增值税,这项改革务必与金融改革协调推进。 |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